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中国佬》的史诗性及其华裔美国人文化身份建构

发布时间:2017-09-14 04:37

  本文关键词:《中国佬》的史诗性及其华裔美国人文化身份建构


  更多相关文章: 汤亭亭 《中国佬》 华裔美国人 史诗性 文化身份


【摘要】:汤亭亭的《女勇士》以华裔神话叙事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华裔美国人文化身份危机的焦虑和诉求,其后出版的姊妹篇《中国佬》则进一步以其小说的史诗性强化对这一未解决的文化身份现状的吁求。从神话叙事到史诗构建,汤亭亭践行了《哥伦比亚美国文学史》序言中所称的20世纪美国文学的一大特点,就是家族史诗和种族冲突的作品大量涌现。文章从分析《中国佬》独特的神话叙事出发,解构小说所具有的文学史诗性,分析其史诗建构的基本要素、史诗的英雄性和家园意识,揭示其史诗性叙事所承载的对华裔美国人文化身份建构的理想设想和实践。
【作者单位】: 太原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汤亭亭 《中国佬》 华裔美国人 史诗性 文化身份
【基金】: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信息化环境下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2015052) 山西省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课题“翻转课堂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2015077)之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712.074
【正文快照】: 汤亭亭执着于华裔美国人文化身份的建构,目标在于厘清两个概念,即华裔美国人和华裔美国文化身份。她要明确的是华裔美国人不是中国人概念的延伸,华裔美国文化也并非中国文化概念在美国的延伸。《女勇士》(The Woman Warrior:Memoirs ofa Girlhood,1975)奠定了汤亭亭小说创作概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先霈;论史诗性[J];社会科学;1984年06期

2 张晓玮;;近30年中国学界汤亭亭小说研究综述[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9期

3 胡良桂;史诗与史诗性的长篇小说[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0年02期

4 尹虎彬;;史诗观念与史诗研究范式转移[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昱;;也谈美国华裔作家姓名的翻译问题[J];北京社会科学;2008年06期

2 孙景欣;;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女性身份的认识和抗争——解读《喜福会》中的安梅母女三代[J];长城;2009年10期

3 任金凤;李枫;;大庆文学中的崇高美特征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4 颜碧洪;;“误读”的中国——论《女勇士》和《中国佬》中的中国形象[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4期

5 蒲若茜;;论《家乡》与《唐老鸭》中的“父与子”母题[J];当代外国文学;2006年01期

6 丁夏林;;历史与文本的交融: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中国佬》[J];当代外国文学;2009年01期

7 王永桦;李枫;;《创业颂歌》的体裁界定及其理论阐释[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8 王静;邓楠;孙建中;;双性思维构建和谐——论汤亭亭《中国佬》中的雌雄同体创作意识[J];电影文学;2007年22期

9 李雪梅;母女冲突:两种文化的冲突——评《喜福会》[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王昕;;艺术存在于“看”的历史中——评肖鹰新著《美学与艺术欣赏》[J];广东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明端;从伤痛到弥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韩成艳;从表达认同到认同表达[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罗滋池;未完成的现实主义:1920年代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多种面向[D];上海大学;2010年

5 唐海东;异域情调·故国想像·原乡记忆[D];复旦大学;2010年

6 刘增美;族裔性与文学性之间[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韩贞显;“新京派文学”与京味文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8 张栋辉;论严歌苓新移民小说的跨域书写[D];山东大学;2011年

9 王蓓;《格萨尔王传》与多康地区藏族族群认同[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10 朱华;中国少数民族汉文创作与美国华裔英文创作比较研究(1978-2010)[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平焰;美国华裔生存状态的多维度透视[D];湘潭大学;2010年

2 汤婷;夹缝中的声音——对《女勇士》中鬼的阐述[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文博;汤亭亭作品中的后现代主义特征[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肖广鹏;论汤亭亭小说中华裔美国人身份的叠合认同与建构策略[D];暨南大学;2011年

5 胡云;彝族史诗《梅葛》和《查姆》的比较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6 覃继督;“表演理论”在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中的应用述评[D];云南大学;2011年

7 帅巍巍;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及其当下建构[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白丽;汤亭亭小说的母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9 薛涛;中国《玛纳斯》诗学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巨川;英雄史诗题材影片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庆庆;站在边缘的女勇士——对汤亭亭《女勇士》的跨文化观读解[J];外国语言文学;2005年01期

2 江晓明;新起的华裔美国女作家马克辛·洪·金斯顿[J];外国文学;1981年01期

3 张龙海;戏仿、语言游戏、神秘叙事者、拼贴——论汤亭亭《引路人孙行者》中的后现代派艺术技巧[J];外国文学;2005年03期

4 杨春;;“美国猴王”:互文迷宫中的杂交形象[J];外国文学;2009年03期

5 王光林;认同的困惑与文本的开放——从汤亭亭的小说《孙行者》看后现代的互文性[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6 王胜,吕娜;《女勇士》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7 尹虎彬;;二十世纪口传文学研究的十个误区[J];民族艺术;2005年04期

8 韩启群;探索与创新:论《中国佬》创作手法的后现代性[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9 王鹏飞;沉默的双重象征:种族主义与女性主义——析华裔美国作家汤婷婷之《中国佬》[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10 刘英,程廉;《女勇士》中的多重视角:女性主义与巴赫金对话诗学的交融[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汪娓娓;从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和后殖民女性主义角度阐述《女勇士》中“鬼”的意象[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贵苍,彭志恒;多元文化语境中华裔美国人文化身份的探讨与争鸣[J];华文文学;2003年03期

2 崔莉;梁润生;;从“落叶归根”到“落地生根”——小说《骨》中华裔美国人身份的蝉变[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徐晓英;;从《花鼓歌》的重塑看华裔美国人身份认同的变迁[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4 何娜娜;;解析《骨》中华裔美国人身份的构建历史[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10期

5 于晓霞;;从《中国佬》看华裔美国人的文化认同历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1期

6 唐忠江;;经济上囊括与社会政治上驱逐——论《唐老亚》对华裔美国人精神和文化形象的重建[J];榆林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7 覃晓明;;从伍慧明的小说《骨》探析华裔美国人身上的历史与文化创伤[J];科技信息;2013年10期

8 李贵苍,彭志恒;华裔美国人文化身份书写中的生民视角[J];华文文学;2004年01期

9 李贵苍;华裔美国人文化认同的民族视角[J];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04期

10 黄芙蓉;;唱出华裔美国人的自我之歌——《孙行者》中的西方文化传统的引述[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斐;;华裔美国人的第三空间身份建构——金斯顿《引路人孙行者:他的即兴曲》的后殖民解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雪飞;亚裔甘油三酯升高根子在基因[N];健康报;2008年

2 记者 马小宁;不应遗忘的历史[N];人民日报;2011年

3 林静;华裔美国人取名的不同[N];光明日报;2004年

4 孙少峰 张晶;歧视华裔要不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年

5 (美国) 赵健秀 梁志英;种族主义爱与种族主义恨[N];文艺报;2003年

6 陈勇 曲俊雅;不同人种基因组差异图初步绘制成功[N];医药经济报;2005年

7 ;希拉里:“我担心的是美国债务太多”[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桃姣;伍慧明的《骨》中创伤与华裔美国人身份的建构[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2 陈捷;华裔美国人的身份求索[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3 侯燕;《唐老亚》对华裔美国人形象的建构[D];山东大学;2008年

4 郭蕊;论华裔美国人意识的翻译[D];云南大学;2014年

5 马惠琴;华裔美国人的文化身份[D];西北大学;2002年

6 杨保华;重构华裔美国人身份[D];中南大学;2006年

7 丁敬芝;论伍慧明的《骨》中华裔美国人的身份协商[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8 何娜娜;华裔美国人的第三空间身份构建—对《骨》的后殖民主义解读[D];鲁东大学;2012年

9 赵楠楠;一个自己的空间—空间批评视域下的《骨》[D];吉林大学;2015年

10 郑贝尔;当代华裔美国人对文化身份的探寻[D];复旦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479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8479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e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