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西方文学接受观念的五种类型

发布时间:2017-09-14 05:14

  本文关键词:西方文学接受观念的五种类型


  更多相关文章: 文学接受 类型 文艺范式 诚意谛听 趣味阅读 体验借鉴 精神补偿 对话交流


【摘要】:西方文论史经历了五次范式转移,不同的文艺范式蕴含着不同的接受观念。"模仿说"下的文学接受,是一种向本体世界追寻的"诚意谛听";"实用说"下的文学接受,是一种具有理性旨归的趣味阅读;"表现说"下的文学接受,是一种追求自由精神的体验借鉴;"客观说"下的文学接受,是一种以审美自律为特征的精神补偿;"接受说"下的文学接受,是一种主张多元价值的对话交流。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文学与法政学院;
【关键词】文学接受 类型 文艺范式 诚意谛听 趣味阅读 体验借鉴 精神补偿 对话交流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4WB17)
【分类号】:I109
【正文快照】: 西方20世纪中叶以降,文艺理论研究的重心向“读者”转移,从而催生了“接受说”文艺范式。在这种背景下,重新反思与系统梳理西方文学接受观念的演进和范式更替,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认识西方文学接受思想的演进过程,也有助于把握“接受说”文艺范式的问题实质。那种把对读者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长利;;文学接受·文学形式·意识形态——“客观说”下的关系反思与理论建构[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2 陈长利;刘欣;;“实用说”下的文学接受、文学形式与意识形态关系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春元;;《聊斋志异》中的善恶报应作品散论(续)[J];蒲松龄研究;2006年03期

2 宋华伟;;创作与接受的互动——从接受理论视角分析《聊斋志异》创作过程之独特性[J];蒲松龄研究;2008年02期

3 樊庆彦;;论《聊斋志异》的娱乐功能[J];蒲松龄研究;2011年01期

4 张丰君;;论《聊斋志异》的情节艺术[J];蒲松龄研究;2011年03期

5 沃利青;;“移情”论与“意境”说比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金彦,张丽;从接受美学看电视受众参与[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7 姚爱斌;康德、叔本华崇高论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8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9 朱鹏飞;;柏格森:“理念”论美学到“生成”论美学的桥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周方珠;;论元散曲翻译中的模糊再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祁志祥;;中国美学史研究的观念更新及路径创新[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王军;;中国古代农耕图像初探[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3 王珂;;新诗要适度重视音乐形式高度重视排列形式——新诗技法研究的策略和方法举隅[A];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暨“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李长伟;韩钟文;;浅论康德的实践教育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刘珏;;郭沫若早期剧作与爱尔兰近代剧之比较研究[A];郭沫若研究第二辑[C];1986年

6 胡兆云;;互文性理论与文学翻译的互文还原原则[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彭辉;;从多维视角为文学翻译中的“误读”正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丁立群;;论人类学实践哲学——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性质[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9 徐放鸣;;比较诗学视野中的文学风格论研究[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10 刘岸挺;;诗性的生命 审美的存在——三论《多余的话》[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二辑)[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谢云才;文本意义的诠释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U,

本文编号:8480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8480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2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