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研究中文化批评的底线
本文关键词:文学研究中文化批评的底线
【摘要】:当今文学研究中的文化批评成为了一种显学,除了它的具体的研究方法完全不同于20世纪初的内部研究的理路之外,它冲击了学科研究对象的认定,其所关注的方面基本不是文学中的审美的问题,而是文学的意识形态诉求、文学传达中的传媒的权力介入、审美活动中的文化关系等议题。而这样一些问题在文学研究中可能会影响到文学自身的考量,因此理所当然就会有文化批评离传统的文学研究距离的底线,即在什么限度以内才可以的问题。从审美、意识形态和文学观念三个方面来进行了梳理,可以说明各方面可能具有的基本限度。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文学研究 文化批评 底线
【正文快照】: 层含义。广义的文化批评包括所有涉及到文化角引言度来对文学的探究,中义的则是所谓“文化人类学“文化批评”的概念可以在若干不同的意义与批评”,其主要目的不是就文学发表意见,而是把层次上运用。它可以在针对一些社会现象的意义文学作为人类文化问题的一个侧面进行学科探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畅;;市场经济与文学传统——关于文学的困境与出路问题的辩析[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2 仇鸿伟;;传统文学与文学传统[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3 陈晓明;;文学:一种奇怪建制?[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4 雷达;;中国文学将被时代改写?[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2)[C];2010年
5 欧阳萍;;网络时代的文学命运[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6 叶岗;;文体意识与文学史体例[A];第一届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科研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7 孟繁华;;新世纪:文学经典的终结[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1)[C];2006年
8 钟俊昆;;从文学地理学论宁都客家文学[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乔治·恩·格勒伯格;王杰;;规则的非殖民化:关于第三世界文学的思考[A];东方丛刊(1992年第2辑 总第二辑)[C];1992年
10 刘淮南;;文学的现实言说与文学性[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浩月;属于大众的文学不会死[N];中国文化报;2006年
2 何志钧 秦凤珍;文学的多维延展与文学性的隐性存在[N];文艺报;2010年
3 南帆;文学的潜能[N];人民日报;2011年
4 王本朝;重庆文学:离大奖还有多远[N];重庆日报;2000年
5 雷达;当今文学审美趋向辨析(下)[N];光明日报;2004年
6 陈福民;文学需要市场但不等同于市场[N];文汇报;2004年
7 雷达;中国文学将被时代改写?[N];工人日报;2010年
8 ;教育得为文学负责任[N];辽宁日报;2010年
9 胡平;文学观念问题是根本问题[N];文艺报;2010年
10 侯德云;文学与世俗[N];文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守海;文学的自然之根[D];苏州大学;2009年
2 崔宰溶;中国网络文学研究的困境与突破[D];北京大学;2011年
3 姜英;网络文学的价值[D];四川大学;2003年
4 周悦;晋隋之际南北文学融合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5 谭华孚;媒介嬗变中的文学新生态[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健;“经典焦虑症”透视——“后文学”视野中的“经典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李朝杰;贞观时期文学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8 石曙萍;文学研究会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9 王建香;文学述行:当代西方文论中的言语行为视域[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志萍;当代新疆文学的性别书写及其文化内涵[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颖;大众传媒时代的“新”文学萌芽[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欢迎;技术哲学视野下的网络文学[D];东华大学;2011年
3 王菊花;论网络文学的狂欢色彩[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姚菲菲;新媒介环境与移动文学[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韩建续;泛文学视阈中的微博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2年
6 张丹凤;“微”时代正在编织文学现象—微博文学[D];西北民族大学;2012年
7 周t,
本文编号:8607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860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