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自我探寻之旅:《美食、祈祷和恋爱》中吉尔伯特旅行的解读

发布时间:2017-09-16 01:37

  本文关键词:自我探寻之旅:《美食、祈祷和恋爱》中吉尔伯特旅行的解读


  更多相关文章: 吉尔伯特 美食、祈祷和恋爱 旅行 女性身份 空间 自我实现


【摘要】:在新千年之交,女性享有越来越高的自由度和移动性,随之而来的是女性游记自传在写作数量和读者群体上的增加,伊丽莎白·吉尔伯特于2006年畅销全球的《美食、祈祷和恋爱》一书就是一个极好的例证。《美食、祈祷和恋爱》记录了吉尔伯特在意大利、印度和印度尼西亚三个国度长达一年的自我探索和实现之旅。作为一名颇有前途的当代美国女作家,吉尔伯特并未受到学术界足够的关注,她的《美食、祈祷和恋爱》一书亦未得到适切的批评研究。因此本文旨在借助对叙事文本的探究,检视吉尔伯特一书中空间、性别和身份的建构,进而理清吉尔伯特如何在旅行中认识、协商以及重建其女性身份。本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前言首先介绍了伊丽莎白·吉尔伯特和《美食、祈祷和恋爱》,然后略述了当代美国女性游记自传的概况以作为本文的研究背景。前言还包括国内外对《美食、祈祷和恋爱》的文献研究综述。本文主体内容依据书中对吉尔伯特环球旅行的动机、过程和结果的叙事线索,分为以下三章:第一章对吉尔伯特的旅行动机进行了细致探讨,阐明了家庭生活的束缚和对异性伴侣的依恋如何引发了她的身份危机,进而导致其离家旅行;第二章以吉尔伯特的旅行轨迹为主线,详述了她在意大利享受美食,在印度修行祈祷,以及在印度尼西亚重获爱情的成长历程,并深度解析了她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异域探索中,从身体到心灵,从自我重塑到两性关系重新认知的日渐成熟的女性意识;第三章指出,旅行结束时的吉尔伯特渴望将充满变化的未知旅行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而非返回原来的生活轨道,因此本章阐述了恒久移动在其自我实现过程中的终极意义。最后结论部分简要回顾了吉尔伯特如何通过旅行逐步建立起完整、平衡和和谐的女性身份的过程,对本文要点进行了概括与总结。作为时空中的穿梭移动,旅行实质上象征着家庭范围之外的自我探索过程,对女性的成长与觉醒具有特殊意义。作为一名现代美国女性,吉尔伯特试图通过身心的双重旅行,努力参与其女性身份的持续认知和建构过程。
【关键词】:吉尔伯特 美食、祈祷和恋爱 旅行 女性身份 空间 自我实现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712.076
【目录】:
  • ABSTRACT6-8
  • 摘要8-9
  • Introduction9-18
  • 1. Elizabeth Gilbert and Eat,Pray,Love9-12
  • 2. Contemporary American Women's Travel Memoirs12-14
  • 3. Literature Review14-18
  • Chapter One Identity Crisis at Home18-27
  • 1.1 The Confinement of Domesticity18-23
  • 1.2 The Depression of Attachment23-27
  • Chapter Two Evolving Consciousness in Other Spaces27-46
  • 2.1 Renewed Awareness of Female Body28-33
  • 2.2 Heightened Growth of Female Spirituality33-39
  • 2.3 Reconciliation of Male/Female Dualism39-46
  • Chapter Three Self-Actualization in the Eternal Movement46-55
  • 3.1 Craving for Infinite Mobility47-51
  • 3.2 Establishing Nomadic Female Subjectivity51-55
  • Conclusion55-58
  • Bibliography58-62
  • Acknowledgements62-63
  • 附件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高小弘;;逃离与回归的迷惘心旅——试论20世纪90年代女性成长小说中的逃离意识[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张德明;;英国旅行文学与现代“情感结构”的形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高艳丽;;当代畅销女性游记文学中的主体幻想与实践[J];作家;2013年02期

4 杨金才;;英美旅行文学与东方主义[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年01期



本文编号:8601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8601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4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