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代小说中维多利亚价值观的颠覆与重建
本文关键词:哈代小说中维多利亚价值观的颠覆与重建
更多相关文章: 托马斯?哈代 维多利亚价值观 批判现实主义 颠覆 重建
【摘要】:在英国文学史上,托马斯?哈代是一位享誉世界的作家,他的一生横跨两个世纪。在维多利亚时期,哈代以小说著称于世,是十九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家。他生活在维多利亚社会的转型期,正值英国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时期。工业化使农村旧的生产方式逐步解体,与此同时,人们的价值观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哈代的小说不仅展现了维多利亚后期英国社会的变化,而且还深刻地反映了维多利亚时期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底层农民所遭受的毁灭性打击。哈代以理性眼光和批判精神,揭露了传统价值观的弊端,试图颠覆和重建维多利亚价值观。本文从哈代作品中选取三部最具代表性的长篇小说:《卡斯特桥市长》、《苔丝》和《无名的裘德》,以维多利亚价值观为视角,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结合批判现实主义理论,通过对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的分析,阐释他的作品中所体现的对维多利亚传统价值观的颠覆和重建思想。本篇论文共分六个章节进行论述。第一章介绍论文视角的创新性和论文研究的现实意义。第二章主要论述迄今为止国内外对哈代小说已有的相关研究。第三章介绍论文的理论背景和哈代的批判现实主义写作原则。第四章论述哈代小说所呈现的颠覆思想。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宗教信仰的坍塌,家庭纽带的丧失以及对工业化盲目乐观的质疑。哈代批判教条主义宗教,揭露基督教对人的迫害,强烈抨击父权社会下对女性的摧残,反对宗教婚姻,并对工业化造成底层农民的生活困境表现出同情,体现了作家的人文关怀。第五章论述哈代小说所体现的重建思想。哈代试图重建维多利亚价值观,但经过种种探索,由于受到社会历史发展趋势以及哈代本人思想的矛盾性影响,他无法指出解决矛盾的正确途径。因此,小说的主人公怀疑上帝的存在,甚至放弃宗教信仰的同时又无法摆脱宗教的束缚;向往自由婚姻最后又回归到宗教婚姻;敌视工业化又赞扬工业化所带来的好处。可见,哈代的重建具有局限性。第六章结论。哈代的思想具有超前性和预见性,早已超越了他所生活的维多利亚时代,他本人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矛盾心理在其作品中得到了极致的体现,为英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通过对哈代小说维多利亚价值观的研究,阐释作品中的颠覆与重建思想,试图开拓哈代小说的研究视角,以期待对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有启示作用。
【关键词】:托马斯?哈代 维多利亚价值观 批判现实主义 颠覆 重建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561.074
【目录】:
- Abstract in Chinese8-9
- Abstract in English9-11
- 1 Introduction11-14
- 1.1 The Brief Introduction of Victorian Values11-12
- 1.2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12-14
- 2 Literature Review14-21
- 2.1 Researches of Hardy’s Novels Abroad14-17
- 2.1.1 The period from 1890s to 1950s14
- 2.1.2 The period from 1960s to 1970s14-15
- 2.1.3 The period from 1980s to Now15-17
- 2.2 Studies of Hardy’s Novels at Home17-21
- 2.2.1 The period from 1920s to 1950s17-18
- 2.2.2 The period from 1960s to 1970s18
- 2.2.3 The period from 1980s to Now18-21
- 3 Theoretical Framework21-25
- 3.1 The Rise of English Critical Realism21-22
- 3.2 Hardy’s Artistic Principles of Critical Realism22-25
- 4 The Subversion of Victorian Values in Hardy’s Works25-41
- 4.1 The Collapse of Religious Belief25-30
- 4.1.1 Critique on Formalistic and Dogmatic Religion25-27
- 4.1.2 Exposure to Persecution of Christianity27-30
- 4.2 The Loss of Family Ties30-35
- 4.2.1 Revelation of Hypocrisy of Patriarchy30-34
- 4.2.2 Accusation of Religious Marriage34-35
- 4.3 The Query about Bumptious Optimism of Industrialization35-41
- 4.3.1 Invasion of Industry over Agriculture36-39
- 4.3.2 Spiritual Imbalance39-41
- 5 The Reconstruction of Victorian Values in Hardy’s Works41-48
- 5.1 Paradoxical Religious Belief41-43
- 5.2 Struggle between Free Marriage and Religious Marriage43-45
- 5.3 Collision between Advanced Ideas and Conservative Concepts45-48
- 6 Conclusion48-50
- Acknowledgement50-51
- References51-53
- Papers published in the period of Ph.M. education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世忠;哈代小说结构模式初探[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2 肖晶;试论哈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3 王琨;论哈代小说的哈代[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4 郑丹燕;想象·自然·人——哈代小说中人与自然的描写[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5 李巧慧;哈代小说中人物的动物隐喻[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郭萍;试论哈代小说结构的戏剧性特征[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7 滕爱云;以古希腊悲剧观照哈代小说的命运色彩[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8 邵显松;谈哈代小说的地域风格[J];宿州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9 刘茂生;近20年国内哈代小说研究述评[J];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06期
10 纪洁萍;国内近十年哈代小说研究综述[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爱琳;;两个不对等的世界——谈哈代小说中两性形象系列的差异[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2 张月亭;;《德伯家的苔丝》中叙述视野的由“小”变“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高;论哈代小说的悲剧效果[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2 郭萍;哈代小说的戏剧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焦晓燕;哈代小说与基督教文化[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卢越;论哈代小说中的“人与自然”[D];山西大学;2011年
5 刘川;论哈代小说形式技巧的形成及意义[D];南京大学;2012年
6 权威;论基督教视域下的哈代小说[D];西南大学;2013年
7 吕晔;哈代小说及诗歌主题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徐琳琳;哈代小说创作思想的矛盾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徐翔;通过哈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看其爱情婚姻观的嬗变[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吴为娜;论哈代小说的乡土色彩和民俗因素[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147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914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