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丽塔》——一曲时间幻想的悲歌
本文关键词:《洛丽塔》——一曲时间幻想的悲歌
【摘要】:《洛丽塔》是俄裔美国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成名作,讲述了一个中年男子热恋一个12岁少女的故事。它突出的后现代性是无数学者讨论的焦点。本文着重从存在与时间的角度入手,揭示《洛丽塔》一书体现的人类永恒的幻想与幻灭。《洛丽塔》中的人物,无论是亨伯特还是洛丽塔,其幻想都在于挑战时间的不可能性。亨伯特想定格时间、洛丽塔想超越时间的冲动,其结果不外乎都是"时间乃是一座监狱"的证词和梦想幻灭的结果
【作者单位】: 河南省淮滨县委党校;
【关键词】: 存在 时间 亨伯特 洛丽塔
【分类号】:I712.074
【正文快照】: 《洛丽塔》是俄裔美国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成名作,讲述了中年男子亨伯特热恋12岁继女洛丽塔的故事。本文着重从存在与时间的角度入手,揭示《洛丽塔》一书体现的人类永恒的幻想与幻灭。笔者从时间的角度,发掘《洛丽塔》更深层的对人类生存困境的启示意义。笔者发现作者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洁;;《洛丽塔》: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J];电影文学;2012年20期
2 刘翠兰;;论《洛丽塔》的言语张力[J];山花;2014年04期
3 ■■■;;《洛丽塔》的“意外”风靡[J];中国社会导刊;2002年06期
4 胡榴明;;闲读《洛丽塔》[J];学问;2001年11期
5 刘小丰;《洛丽塔》:一部被欲望烧灼的伤心史[J];当代文坛;2001年02期
6 耿海英;谈《洛丽塔》叙事中的狂欢性[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7 鲁晓梅;;审美快感——浅析纳波科夫的小说《洛丽塔》[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8 肖谊;;小说与电影之间——关于《洛丽塔》的艺术性[J];英语研究;2003年Z1期
9 王青松;回归现实主义——《洛丽塔》的一种解读[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10 尚必武;评纳伯科夫的《洛丽塔》[J];宿州师专学报;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端传妹;;《洛丽塔》:多棱镜下的人性[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2 彭国栋;;《洛丽塔》的后现代道德反讽[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黄家燕;;醉心于操纵语言的魔术师——试论纳博科夫的语言技巧在《洛丽塔》中的运用[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郑敏宇;;从《洛丽塔》的自译本反观纳博科夫的翻译观[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商报记者 刘颖;《洛丽塔》营销背后的“编功”[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2 王昌隆;在德黑兰读《洛丽塔》[N];经济观察报;2004年
3 史国强邋孙福广;《洛丽塔》的三个译本[N];辽宁日报;2007年
4 赵武平;完整再现原著风貌[N];人民日报;2006年
5 查尔斯·麦格拉斯;悠悠50载,《洛丽塔》惊心依旧[N];文学报;2006年
6 孙小美;做书也讲究原生态[N];中国邮政报;2006年
7 江晓原 程巍;《洛丽塔》:在文学与道德之间[N];中华读书报;2006年
8 郑际根;《洛丽塔》创造了永恒[N];文艺报;2006年
9 熊哲宏;纳博科夫《洛丽塔》的“圈套”[N];中华读书报;2011年
10 曲春景;贴着灵魂的叙述[N];河南日报;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鹏;《洛丽塔》中的叙事策略解读[D];中北大学;2011年
2 衡杨;纳博科夫《洛丽塔》中的视觉消费[D];西南大学;2015年
3 温宇婷;从主人公亨伯特看纳博科夫小说《洛丽塔》的主题[D];内蒙古大学;2015年
4 张盼;解读《洛丽塔》的后现代艺术特色[D];辽宁大学;2015年
5 丁莉;从接受美学角度论《洛丽塔》中的空白和读者再创造[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6 李芳;浅析接受美学视角下《洛丽塔》中的不确定性[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7 程瑞琴;从经典小说到电影剧本的文体转换[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8 谭(王莹);《洛丽塔》的艺术特色[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张雪峰;结构主义视角下的《洛丽塔》[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赵莉莎;《洛丽塔》的叙事策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313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931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