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日本小说中的灾难书写——以小松左京和村上春树为例

发布时间:2017-09-28 04:23

  本文关键词:日本小说中的灾难书写——以小松左京和村上春树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小松左京 村上春树 《日本沉没》 《神的孩子全跳舞》 矛盾 暧昧


【摘要】:日本小说灾难书写存在两种模式,一是直击灾难,二是以灾难作为背景。前者并不常见,小松左京《日本沉没》着力展示人与自然的矛盾,是典型的直击灾难;后者以村上春树短篇小说集《神的孩子全跳舞》为代表,刻画了灾难中的人与自身的矛盾,比较符合主流日本小说的特色。文章以小松左京和春上村树的创作为考察对象,结合日本国民性格中的"矛盾"与"暧昧"特质对这两种模式的特色及成因进行深入剖析。
【作者单位】: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中文系;
【关键词】小松左京 村上春树 《日本沉没》 《神的孩子全跳舞》 矛盾 暧昧
【分类号】:I313.074
【正文快照】: 一如果换个角度,也许可以把日本列岛想象成位于海底的巨大山脉的顶部,其实地球上其他大陆又何尝不是如此!只不过支撑日本的“山体”过于脆弱,日本是个有着很强宿命感的国家,这,便是它的终极宿命。脆弱的“山体”带来无尽的灾难,可以说与整个日本史同行的便是一部灾难史,灾难是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赖晓君;;“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浅论官本位文化与文学的关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2 黄庆强;;从歌舞伎《忠臣藏》解读日本人生死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3 闫艳;;论日本人的“忠孝”思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4 步朝霞;;从负罪感中解脱——石黑一雄《群山淡景》中的跨文化思考[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5 关健,李庆霞;文化的构成与文化冲突[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5期

6 牛翠萍;;透过日本文化看日本外交[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6期

7 王学松;竞争意识对日本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影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8 严婧琨;;日本国民性格矛盾性及成因[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2期

9 郭力;;浅谈授受表达与日本人的恩惠意识[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王文兵;李金齐;;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处境[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朱甜;;日本等级制度的变迁[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许雯霞;;再读《菊与刀》——看其现实意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刘少东;;破解中日互信中的制约因素[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3年第1期(总第110期)[C];2013年

4 项炎;;明治宪法宪政模式选择的内在原因分析[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法的移植与法的本土化[C];2000年

5 武锐;鹿鸣昱;;莫言小说《蛙》在日本的译介优势[A];日语教学与日本研究——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江苏分会2013年刊[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寅;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建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付兰梅;凝眸“过渡人”的文化脸谱[D];吉林大学;2011年

3 龚茂富;青城派武术生存现状及传播方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4 赵建梅;培养双语双文化人: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人类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周英;日本儿童文学中的传统妖怪[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余晓慧;世界历史语境中的文化认同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7 曹威;英译《论语》的哲学诠释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8 梁若冰;毒品文化批判[D];黑龙江大学;2011年

9 马斌;冷战后美国对中亚援助政策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10 鲍同;山崎丰子文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u&;从历史发展看中日围棋文化比较[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赵述晓;论大江和莫言的故乡想象与艺术超越[D];江南大学;2010年

3 张闻笛;从日本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形成透视日本法律移植[D];吉林大学;2011年

4 白艳;俄、汉谚语中家庭价值观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李鲁林;“人肉搜索”的伦理思考[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晓;儒学东传及对古代日本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海元;日本通俗文学的集大成之作[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晨;虚幻与现实[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易兰;论《源氏物语》对白居易诗歌受容[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覃家张;论冯契的“一致而百虑”思想[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志玲;村上春树的救赎[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8期

2 朱颖;试论翻译对村上春树创作的影响[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3 张卉;;浅析村上春树小说中的“孤独”[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4 武文英;;村上春树《舞!舞!舞!》的对话艺术[J];文学教育(上);2008年07期

5 耿海霞;;近十年来中国对村上春树作品的研究述略[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林妙聃;;村上春树的暧昧——《1Q84》袭来[J];世界文化;2010年09期

7 董群智;;村上春树小说的现代阐释——以《神的孩子全跳舞》为例[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8 刘蕾;;从模糊到清晰——村上春树小说中的女性形象[J];名作欣赏;2012年01期

9 贾迪扉;;从《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看村上春树的自我流放意识[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10 赵曦;;理解村上春树三个的“关键词”:后先代主义、音乐与孤独[J];文学界(理论版);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林少华;;村上春树在中国——全球化和本土化进程中的村上春树[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2 张昊;;我国的村上春树研究现状述评[A];日语教学与日本研究——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江苏分会2013年刊[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狸/编译;村上春树,,想像世界的探险家[N];社会科学报;2005年

2 李德纯;日本后现代主义代表作家村上春树[N];中华读书报;2001年

3 邱华栋;一流和二流的村上春树[N];中华工商时报;2002年

4 记者 戴铮;跑着思考的村上春树[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潘启雯 吉羽;村上春树 风行中国20年[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6 四川外语学院日语系教授 四川外语学院日本学研究所所长 杨伟;用身体来阅读村上春树[N];中国国门时报;2009年

7 轩文 编译;村上春树:我对写年轻人更有兴趣[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8 特约记者 戴铮;村上春树夏威夷大学开讲[N];中华读书报;2012年

9 本报特约记者 戴铮;村上春树问答:挖掘地下二层的故事[N];中华读书报;2013年

10 刘巽达;从村上春树没获诺奖说起[N];光明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炳菁;后现代语境中的村上春树[D];吉林大学;2009年

2 张昕宇;从“日本”的历史文脉中阅读村上春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张敏生;时空匣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尚一鸥;村上春树小说艺术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欢欢;日本后现代语境下的村上春树小说读解[D];内蒙古大学;2008年

2 张丽娜;试论村上春树作品中的孤独情境[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3 王艳;论村上春树小说传统性与后现代性的融合[D];苏州大学;2009年

4 向欣;村上春树作品中的都市青年形象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5 赵娟;文字,流淌的音符[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秀青;村上春树和他的“青春三部曲”[D];山东大学;2010年

7 赵敏;村上春树作品在中国大陆的畅销现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孙雅丹;村上春树小说的语言特色及翻译特色[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昊;村上春树在我国的译介与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谢金洋;世界亚文化框架下的村上春树创作读解[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337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9337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6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