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耶路撒冷》中的原型伦理与神话复魅
本文关键词:《金色耶路撒冷》中的原型伦理与神话复魅
更多相关文章: 德拉布尔 《金色耶路撒冷》 原型伦理 神话复魅
【摘要】:原型改写及其价值僭越功能作为强调多元异质、反叛正统的后现代认知方式,在逐渐右转的当代西方社会已显示出作为问题性存在的狭隘与偏激,多部倡导复归神话与童话所蕴藏的整体、确定性、权威等传统伦理维度的英国当代文学作品由此回归人们的视阈,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的《金色耶路撒冷》即其中之一。本文从伦理学和原型批评的双重视阈分析主人公克拉拉如何采用宗教伪文字主义和童话魔幻变调的原型改写策略为自我实现寻找合理性依据,最终却陷入伦理物质化和理性伦理的成长悲剧,以及前景化政治正确性认知下对神话中"意识形态"的过度阐释,进而揭示原型伦理和神话复魅在重建精神性存在及情感价值上的当下意义。
【作者单位】: 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
【关键词】: 德拉布尔 《金色耶路撒冷》 原型伦理 神话复魅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当代英国小说的空间意识与文化认知研究”(13YJC752040)
【分类号】:I561.074
【正文快照】: 自2005年至2013年,英国“坎农格特出版社”(Canongate Books)的神话改写系列已经邀请了超过二十五个国家的百位知名作家,对包括潘尼洛普、耶稣和孟姜女等经典神话人物原型及叙述模式进行了否定性互文创作、滑稽模仿和变形。该系列丛书也成为文化批评界反宏大叙事与真理符合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永平;通向永恒之路——试论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的精神特征[J];外国文学评论;1999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宗良;;隐含作者与真实作者——《聊斋志异·娇娜》篇创作心态探析[J];蒲松龄研究;2008年01期
2 吴怀东;;历史 现实 方法——欧洲浪漫主义思潮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陈虹;;西方现代童话中的成长仪式原型及文化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江守义;;叙事批评的发生与发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程秀峰;;爱伦·坡作品后现代性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程细权;;新材料入旧格律:吴宓的文学创造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9期
7 陈玉洁;;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叙事技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8 未志英;;《约拿书》的隐喻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9 潘海军;;规约语境与审美变异——简评叶兆言抗战系列小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10 明漫丹;;花非花——论施蛰存的《渔人何长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蒋红艳;徐晓杰;;修辞性叙事理论框架中交流模式研究[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戴冠青;陈晓茹;;西方原型批评的中国化及其与中国古典意象论的互通性[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3 赵朝泉;;浅谈基督教文明对法国文学的影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曾玲琴;张亮;;追寻禅意的人生和艺术的自由——评杰罗姆·大卫·赛林格的小说《西摩:小传》[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二辑)[C];2013年
5 李明彦;;周文小说创作的意识维度[A];周文研究论文集[C];2007年
6 方芳;;《反美阴谋》中的大屠杀原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7 田原;;物象与体验建构形式之流变:园林、博物馆到电影院——一种艺术本体论及其文化逻辑的新考察[A];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4年
8 邱上嘉;;台湾传统聚落之境域空间型态研究[A];2014年中国建筑史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9 张进;;物质性、活态空间、地方意识与天气美学[A];第三届海峡两岸生态文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晓红;乔治·艾略特小说的心理描写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李言统;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李雁;新时期文学中的乌托邦精神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董美含;90年代后美国华裔女性小说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李军;想象性书写与边缘性阅读[D];吉林大学;2011年
7 石健;靳以综论[D];吉林大学;2011年
8 袁梅;中国古代神话中智慧导师阿尼玛原型及其承传移位[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9 谢龙新;文学叙事与言语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韩成艳;从表达认同到认同表达[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洁;论《赎罪》中的不可靠叙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陈娜;“参与”与“超然”:斯坦贝克《愤怒的葡萄》中的写作技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杨阳;无暇浪漫:伊恩·麦克尤恩的<赎罪>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路晓辉;史蒂文森主要小说叙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韩伟杰;叙事理论视阈下《一位女士的画像》主题阐释[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黄华;灾难新闻“英雄”原型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刘峰;超越“影响的焦虑”—论伊恩·麦克尤恩小说《赎罪》[D];湘潭大学;2010年
8 付一春;狄更斯与英国流浪汉小说传统[D];湘潭大学;2010年
9 王波;菲茨杰拉德小说的叙事艺术[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胡云菁;空间寓意[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逵夫;《中外神话与文明研究》序[J];贵州文史丛刊;2005年01期
2 林丹娅;;语言的神力:神话隐喻的性别观[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梁亮;;也谈神话、传说及其界分[J];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06期
4 王燕;中印推原神话:便览·比照·谈片[J];铁道师院学报;1992年02期
5 弋才伟 ,柳柯;从“神话复兴”看现代艺术的原型与象征[J];文艺研究;1993年04期
6 袁芳;;从神话故事中审视中日文化迥异[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11期
7 杨自德;;希腊神话里的诸神[J];英语知识;2006年02期
8 雅克·勒穆瓦;;洪水神话的原型与定义[J];山茶;1989年04期
9 李江山;超俗精神对希腊神话的影响[J];惠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10 贾宏斌;赫哲族起源神话谈[J];黑龙江史志;200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兰雪燕;黄任远;;满-通古斯语族洪水神话比较研究[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2 兰雪燕;;以生存的意志——试析黑龙江流域各族神话产生的心理基础[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三[C];2005年
3 程健君;;中原神话调查报告[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1期)[C];2008年
4 杨利慧;;仪式的合法性与神话的解构和重构[A];《民族遗产》(第2辑)[C];2009年
5 张旭东;;试论泰缅神话中对中国形象的认知[A];东南亚地区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汤惠生;;神话中之昆仑山考述——昆仑山神话与萨满教宇宙观[A];2000年青海海峡两岸昆仑文化考察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7 王丙珍;;大兴安岭白银纳鄂伦春民族乡田野调查——论鄂伦春族萨满神话及萨满传承[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丽;古老神话萃取“心灵鸡汤”[N];中国邮政报;2005年
2 李人凡;《神话历史丛书》的创新意义[N];中华读书报;2011年
3 徐而缓;一个民族的“神话”范本[N];检察日报;2003年
4 玄武;神话的历史[N];光明日报;2003年
5 特派记者 程明盛;《神话中国》震撼京城[N];中山日报;2005年
6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 叶舒宪;中国文化再认识:从解读神话编码开始[N];中华读书报;2011年
7 路杰;英雄神话的心理意义[N];学习时报;2013年
8 伍刚硕;试论民族古籍神话的真实性和虚构性[N];贵州民族报;2013年
9 记者 吴娟;《神话中国》 音乐舞台上的新标尺[N];中山日报;2012年
10 甘霖;“本”而不“土”的神话[N];音乐周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殷书林;论路易斯·格吕克对古典神话的颠覆性改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2 林炳僖;韩国神话历史[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3 包哈斯;蒙古族和满族神话的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4 霍丽丽;中西医药神话比较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4年
5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武恩义;英汉典故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宿晶;中西洪水神话的文化差异[D];山东大学;2008年
2 崔慧华;幼师语文中的神话教学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9年
3 张金丽;神话:一种不可忽视的教育资源[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陈琦;神话的隐喻功能[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罗涛;神话与后现代性[D];郑州大学;2008年
6 卜会玲;神话中的蛇意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俞媛媛;关怀与神话:人类社会的生命之链[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3年
8 李晓东;劳伦斯的创作与《虹》的神话解读[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俊福;水的神话意象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10 汤,
本文编号:9347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934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