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主题的认知解读
本文关键词:《逃离》主题的认知解读
【摘要】:爱丽丝·门罗是加拿大短篇小说家,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她的中短篇小说集《逃离》以同名短篇小说《逃离》为开篇,以女性为第一主人公,讲述了一群普通女人的“逃离”经历。现有关于门罗的研究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有关其生平与创作的研究;一是基于叙事学、女性主义和互文性的作品分析和解读。其中,有关该小说集的主题研究,多为就单个主题进行的详尽解读,即使鲜有多元主题的研究,未见对多元主题之间的层次关系进行探讨。本文以门罗中短篇小说集《逃离》中的同名短篇小说《逃离》为研究对象,从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理论出发,试图回答如下问题:该小说的主题结构怎样?它们是如何逐层发展和深化的?本文作者认为,门罗短篇小说《逃离》中的意象图式在推动主题逐层发展与深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容器”图式来看,“压迫下的逃亡”属于表层主题,诠释了倍受压迫的女性对自由天地的渴求与追寻。从“链接”图式来看,“逆境中的扶持”诠释了女性与强大的传统力量相抗衡的共患难、互帮助的精神。从“力”的图式来看,“压迫-觉醒-奋起-阻碍”勾勒出了女主人公卡拉坎坷的人生历程。从“中心-边缘”图式来看,“无法偏离的中心”是卡拉悲剧的根源。从“路径”图式来看,“难以到达的彼岸”揭示了女性永不停息地探寻自由之路的艰辛与执着。作者基于其经验结构,根据不同的意象图式,从五个维度,逐层深入发展小说的主题,揭示了女性的生存境遇,丰富了小说的思想蕴涵,呈现了一个由女性的困惑与挣扎、追梦与幻灭、爱与恨的交织、希望与绝望共同构筑的意义纷呈的小说世界。
【关键词】:爱丽丝·门罗 《逃离》 主题 意象图式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711.07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Chapter 1 Introduction11-16
- 1.1 Research Background11-14
- 1.2 Research Questions14
- 1.3 Research Methodology14-15
- 1.4 Significance of t he T hesis15
- 1.5 Structure of the Thesis15-16
-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16-21
- 2.1 Studies on Alice Munro16-19
- 2.2 Studies on Themes of Alice Munro’s Short Stories19-21
- Chapter 3 Theoretical Basis21-29
- 3.1 Definition of Image Schema21-22
- 3.2 Classification of Image Schema22-24
- 3.3 Functions of Image Schema24-25
- 3.4 Properties of Image Schema25-29
- Chapter 4 Image Schemas and Theme Development in Runaway29-47
- 4.1 CONTAINER Schema and Women’s Runaway from Confinement29-35
- 4.1.1 Women’s Suffering Confinement29-31
- 4.1.2 Women’s Breaking out of Confinement31-35
- 4.2 LINK Schema and Women’s Mutual Support in Adversity35-37
- 4.3 FORCE Schema and Women’s Struggle for Freedom37-43
- 4.3.1 Women’s Resistance after Long-term Oppression38-39
- 4.3.2 Awakening of Female Consciousness39-41
- 4.3.3 Barriers to Women’s Struggle for Freedom41-43
- 4.4 CENTER-PERIPHERY Schema and Women’s D oomed Failure43-44
- 4.5 PATH Schema and Women’s Dream Destination44-47
- Conclusion47-49
- References49-54
- Appendix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54-55
- Appendix B 详细中文摘要55-59
- Acknowledgements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PAN Hua-ju;;Analysis of two English Versions of Poems in Hong Lou Meng: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chema Theory[J];海外英语;2014年07期
2 王君玲;;Reflection of Different Cultural Schemata in Advertisement[J];海外英语;2011年07期
3 饶娜;;Acquiring English Preposition “out” via Image Schema[J];海外英语;2012年11期
4 高秉江;陈丽;;Schema——在文字与图像之间[J];理论探讨;2014年03期
5 ;Application of Content Schema to College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J];青年文学家;2009年19期
6 冷晓峰;范振强;;Metonymic Mind and Discourse Coherence[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02期
7 张苹英;“Schema”理论与阅读理解[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8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于进福;张云锋;李宁;;Schema引导的多媒体标注技术[A];第二届全国信息检索与内容安全学术会议(NCIRCS-2005)论文集[C];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周亚文;英语动结构式的构式分析[D];江苏科技大学;2015年
2 徐慧;《逃离》主题的认知解读[D];湖南大学;2015年
3 马永田;英语V+UP短语结构的认知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4 廖述霞;英语广播新闻的图式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4年
5 何中天;从深度网入口中抽取SCHEMA[D];吉林大学;2007年
6 李一枝;《认知诗学导论》(第六章)翻译实践报告[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7 张立新;论图式推论及其对含义的诠释[D];东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9568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956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