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论《喧哗与骚动》中的空间形式

发布时间:2017-10-02 03:17

  本文关键词:论《喧哗与骚动》中的空间形式


  更多相关文章: 《喧哗与骚动》 空间形式理论 并置 时间哲学


【摘要】:现代小说的语言普遍具有实验性,它注重意识的描写,而对于传统诗学注重的外部事实无甚兴趣。同时,它还避免使用全知全能的叙述视角讲述故事,而是采用单一的或多视角的叙述观点。此外,它对时间的处理也极其复杂。首先它避免对素材按年代顺序直接编排,而且整个情节涉及许多的前后参照。现代小说的这类特征使文学评论者更加注重对文学文本的语言和结构进行分析。1945年,美国学者约瑟夫·弗兰克发表“现代文学中的空间形式”一文,通过对詹姆斯·乔伊斯和普鲁斯特等人作品的分析,提出了并置的重要概念,探讨了现代主义文学形式的流变。本文以空间形式理论为基础,对威廉·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的空间形式进行解读。《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关于美国南方的最著名的小说之一,这类小说均以其想象中约克纳帕塔法镇为创作背景,以诸如意识流手法等创新技巧以及极度复杂的内容和形式著称。福克纳将这部小说分成时序倒错的四个部分,并将人类意识作为小说内容的主体。在这部小说中,过去与现在互相交织,人物视角灵活多变,叙述技巧复杂,这都体现了康普生家族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和过去与现在的矛盾。通过对《喧哗与骚动》的语言和形式进行分析,本文旨在以约瑟夫·弗兰克的空间形式理论为支撑来分析这部小说中存在的空间形式,并探索小说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本文得出的结论主要有(1)在《喧哗与骚动》中,空间形式主要体现在三个层次上,各个层次上的并置体现了三种具体的空间形式,即橘瓣式、时间蒙太奇和一些意象。(2)通过对空间形式与《喧哗与骚动》中的时间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本文得出小说中的时间是通过空间形式体现和编排的。使用空间形式手段编排小说,反映了福克纳本人的时间哲学,即忘记过去,立足现在,展望未来的时间观点。本研究通过对《喧哗与骚动》的空间形式进行分析,一方面可以使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该小说进行探索,从而使人们对该小说的理解更加全面和透彻;另一方面,空间形式理论的运用也为同类型的现代主义小说的解读带来启发。
【关键词】:《喧哗与骚动》 空间形式理论 并置 时间哲学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712.074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5-6
  • Abstract (in English)6-8
  • Abstract (in Chinese)8-11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1-17
  • 1.1 Research Background11-13
  • 1.2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13-15
  • 1.3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15-17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7-23
  • 2.1 Researches on The Sound and the Fury at Home18-19
  • 2.2 Researches on The Sound and the Fury Abroad19-23
  • Chapter Three Spatial Form in The Sound and the Fury23-55
  • 3.1 Spatial Form as an Intrinsic Approach to Literature Research23-28
  • 3.2 Analysis of Spatial Forms in Three Levels in The Sound and the Fury28-48
  • 3.2.1 Orangenformig30-37
  • 3.2.2 Time Montage37-43
  • 3.2.3 Image43-48
  • 3.2.3.1 Tree45-46
  • 3.2.3.2 Water46
  • 3.2.3.3 Mirror46-48
  • 3.3 Relations between Spatial Form and Time in The Sound and the Fury48-55
  • 3.3.1 Time as a Narrative Device48-51
  • 3.3.2 Time as a Theme51-55
  • Chapter Four Conclusion55-59
  • 4.1 Major Findings55-56
  • 4.2 Limitations of the Thesis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56-59
  • Bibliography59-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平;浅析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J];理论界;2004年05期

2 熊艳;;“未来”的断裂——论《喧哗与骚动》的时间表象[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03期

3 任爱军;;论福克纳对《喧哗与骚动》的改写[J];名作欣赏;2010年15期

4 郭建飞;;喧哗的舞台,骚动的灵魂——再读《喧哗与骚动》[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6期

5 吴雪;;无力的蝴蝶——简论《喧哗与骚动》中的康普生太太[J];群文天地;2011年14期

6 龚静;;论《喧哗与骚动》的性主题[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2年01期

7 吴锡民;《喧哗与骚动》结构对音乐艺术吸纳论[J];广西师院学报;1998年03期

8 张天佑;《喧哗与骚动》的“苦熬意识”[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9 李晓辉;二十年代混合艺术的不朽之作——《喧哗与骚动》管窥[J];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10 李小青;独具匠心的读者邀请结构——《喧哗与骚动》的叙事策略新探[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钱亚萍;;福克纳的生态女权主义观——以《喧哗与骚动》为例[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研究(2013年卷)[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苏童;不好读也不放弃[N];中华读书报;2007年

2 邹海仑;中国福克纳文学介绍的开山者和集大成者[N];中华读书报;2005年

3 杨鸥;心系福克纳的李文俊[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m 波;乱中求序—《喧哗与骚动》的文体特质[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静;从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角度看威廉·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5年

2 黄梦柯;一张精致编织的网:论《喧哗与骚动》中的女性主义伦理、种族伦理和生态伦理[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3 孟祥腾;《喧哗与骚动》中思维风格的认知文体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4 袁蓉;论《喧哗与骚动》中的空间形式[D];天津科技大学;2015年

5 王琴;《喧哗与骚动》的神话原型解读[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6 侯建芳;《喧哗与骚动》的“史诗”地位[D];兰州大学;2010年

7 刘莉;《喧哗与骚动》:一种柏格森的绵延论解读[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田平;《喧哗与骚动》的解构叙事[D];安徽大学;2003年

9 王莉;不懈的探索者:读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与《押沙龙,押沙龙!》[D];浙江大学;2004年

10 姜波;论《喧哗与骚动》中时间结构的合理性[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572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9572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8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