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现象学美学视阈下的《我的安东妮亚》

发布时间:2017-10-04 00:02

  本文关键词:现象学美学视阈下的《我的安东妮亚》


  更多相关文章: 《我的安东妮亚》 现象学 本质直观 意向性 审美体验


【摘要】:在众多对《我的安东妮亚》的评论中,主人公吉姆和安东妮亚的关系一直是研究的焦点之一。现象学美学视阈下可以看到凯瑟在小说中以一种"本质直观"方式呈现吉姆对安东妮亚的印象,达到"面向事物本身"的高度,通过直观直接把握印象本质。吉姆对安东妮亚的印象充溢着与客观事实紧密关联的主观意向性,是整个具体的主客体关系本身,这种印象表达是审美主体吉姆在审美对象安东妮亚世界中对生命存在进行本真的体验,体现了主客体之间的意义与价值关系。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外语学院;
【关键词】《我的安东妮亚》 现象学 本质直观 意向性 审美体验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现象学视阈下的文学印象主义”(12YJA752021)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诗意栖居——文学印象主义美学研究”(2011FWX01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712.074
【正文快照】: “很少有作品能像《我的安东妮亚》一样经久不衰,长期被读者喜爱了。”(Woodress,1987:300)这部发表于1918年的小说,以吉姆·伯登对安东妮亚的深情回忆为主线,描绘了安东妮亚这一西部拓荒者在荒野上辛勤劳作、繁衍生息、建设美丽家园的故事。叙述中,吉姆对安东妮亚充满了迷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宏;;“并未言明之事”:同性恋批评视角下的凯瑟研究[J];外国文学研究;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冀;;小说环境再探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2 唐敏;;媚俗与抗争——九十年代文学的两个对抗性特征[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邵君秋;;盖格尔现象学美学的审美价值观[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张玉能;;盖格尔的现象学艺术意味论——文学艺术的价值关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郭芮彤;;《玫瑰门》的叙事顺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1期

6 唐凤琴;;神农架的呼唤——陈应松神农架系列小说中的人道主义思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7 马千里;简洁亦是一种美[J];安康师专学报;1999年03期

8 王金龙;生活经验转化为审美经验的心理功能分析[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1期

9 柯岚;;“法律与文学”中的“局外人”[J];北大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10 翟恒兴;蔡秀芳;;当代美学建设的新进展——读徐岱《美学新概念》[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孙晶;跨越文字与影像的疆界[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杨红光;约翰·科里利亚诺创作技法特征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5 周徐;论新时期以来军旅小说的英雄嬗变[D];山东大学;2011年

6 杨拓;电子媒介文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鸽;当代西方先锋主义建筑形态的审美表达[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8 王煦;陆象山心学美学智慧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9 莫fx;文化线路视域下的清江流域商路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李凤亮;诗·思·史:冲突与融合——米兰·昆德拉小说诗学引论[D];暨南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跃华;对人与社会的批判与拷问[D];河北大学;2007年

2 蒋辉月;论许地山文学创作的悲剧精神[D];河北大学;2007年

3 姜萍;用生命探寻文学的夜路[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桂丹;官场文学的一道别致风景[D];南昌大学;2010年

5 史修竹;五味调和的审美功能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6 朱莎莎;网络媒体审美价值及其意义[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7 赵文智;潜入心灵深处的秘密发现[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罗春柳;影视音乐的表意功能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聪;灵性与野性的释义[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10 武岚;论线条在现代陶瓷雕塑中的价值体现[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庆奖;真钞与假币——关于语言意向性、制度性的讨论[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王庆奖;语言意向性、制度性与民主性、独裁性[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3 刘景钊;论意向性的认识功能与实践功能[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4 倪梁康;;现象学背景中的意向性问题[J];学术月刊;2006年06期

5 张志林;;分析哲学中的意向性问题[J];学术月刊;2006年06期

6 张志扬;;“指非指”:第三类检讨“意向性"的尝试[J];学术月刊;2006年06期

7 维之;;意向性概念的理论根据质疑[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年10期

8 王湘南;;意向性问题与心理结构观评析[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12期

9 刘凌;;塞尔的心灵本质思想探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年12期

10 张玉能;;现象学的意向性对象与文学思想[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丛杭青;戚陈炯;;集体意向性:整体主义与个体主义之争[A];第十三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浙江大学代表团论文集[C];2007年

2 吴彩强;;意向性和背景[A];第十三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浙江大学代表团论文集[C];2007年

3 刘琼;;意向性与虚构名称的内涵[A];索绪尔语言哲学思想研究——第二届中西语言哲学高层论坛暨纪念索绪尔逝世100周年论文集[C];2013年

4 李恒威;;意向性的起源:同一性、自创生和意义[A];第十三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浙江大学代表团论文集[C];2007年

5 吴彩强;;Intentionality等于Intensionality吗?[A];第十三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浙江大学代表团论文集[C];2007年

6 宋玉坤;贾林祥;;意向研究的新进展[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王志勤;;面向翻译实事本身——胡塞尔现象学理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景钊;理解心智:塞尔意向性理论的意义[N];光明日报;2005年

2 刘 钢;意向性科学与科技发展的新方向[N];学习时报;2004年

3 记者  廖琴;驻市金融机构向我市企业意向性投放贷款9.7亿元[N];广安日报;2006年

4 华中师范大学 王世鹏;意向性王国的探赜索隐[N];光明日报;2010年

5 见习记者 朱扬;第二届中博会我州收获颇丰[N];恩施日报;2007年

6 见习记者 先宇;我市5户企业参加春季广交会[N];自贡日报;2009年

7 徐娟;注水的“意向性协议”不要也罢[N];宁波日报;2013年

8 刘旭光 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作为意向性对象的城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9 记者 周萱 实习生 吴洋;1600余人达成意向性协议[N];广元日报;2009年

10 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李忠伟;心灵哲学中的“意向性”有三样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范民;胡塞尔意向性学说:历史的回顾与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2 黄妍;论集体意向的本性[D];武汉大学;2011年

3 吴彩强;从表征到行动[D];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巴丽;论塞尔的集体意向性[D];西南大学;2011年

2 吴科;言语行为与意向性[D];山西大学;2009年

3 邢起龙;塞尔的意向性理论探微[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4 郑海玲;约翰·塞尔言语行为理论中的意向性问题[D];黑龙江大学;2007年

5 刘冠帅;浅析塞尔的意向性理论[D];吉林大学;2013年

6 马小东;意向性与生命[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3年

7 孙兆洋;论塞尔的集体意向性[D];山东大学;2014年

8 高杨;从语言的意向性到心理的意向性[D];吉林大学;2009年

9 熊晓玲;塞尔的社会实在建构论探析[D];山西大学;2010年

10 李娜;从意向性看语言的意义问题[D];山东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674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9674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e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