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中再现人物形象——《巴黎圣母院》与《红字》之比较
本文关键词:对比中再现人物形象——《巴黎圣母院》与《红字》之比较
【摘要】:《巴黎圣母院》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的代表作品,《红字》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的代表作。作为同一时代生活在不同国度的两位作家,在他们笔下都描述了女主人公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宗教对人性的摧残和迫害,同时也塑造了勇敢、善良而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形象。
【作者单位】: 银川能源学院基础部;
【关键词】: 《巴黎圣母院》 《红字》 人物形象
【分类号】:I106.4-03
【正文快照】: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剧是将人类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1]297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1804—1864)的《红字》和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1802—1885)的《巴黎圣母院》恰恰完美地体现了这一点。《红字》以新英格兰为背景,描写了海丝特·白兰的遭遇。《巴黎圣母院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小厉;;论《巴黎圣母院》的人物对照艺术[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周招芬;;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论《巴黎圣母院》的爱斯梅哈尔达[J];宁波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林江;李芙蓉;;傲雪盛开的寒梅——苔丝和海丝特之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2 李玉艳;;人性视野下苔丝与海斯特命运之比较[J];长城;2009年04期
3 常文革;张淳;;女性神话——从海丝特·白兰到萨拉[J];长城;2009年12期
4 石广清;张敬品;;清教主义思想的发展轨迹与霍桑的《红字》[J];长城;2010年10期
5 孙丹丹;;论《红字》中的象征主义[J];长城;2010年12期
6 刘小杏;;《红字》中霍桑矛盾思想观念的折射[J];长城;2012年06期
7 宫玉波;郝运慧;;不伦之恋,无间地狱——探析《红字》中丁梅斯代尔的救赎之路[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8 刘仁秀;;婚姻的牺牲品 爱情的斗士——海斯特与蘩漪角色对比[J];当代戏剧;2010年05期
9 黄盛;;霍桑的女性主义思想在《红字》中的体现[J];电影文学;2008年24期
10 郝险峰;;英美文学作品中传统类型人物解析[J];电影文学;2009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阙诗涛;;《红字》前言创作的真实目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桂兰;论重译的世俗化取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陆颖;社会文化语境下的文学重译[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亓志梅;《红字》中的多重空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冉李娜;人际功能理论视角下《红字》中的人物塑造研究[D];济南大学;2011年
3 李涛;生态批评视域下霍桑的《红字》解读[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4 刘万宇;论《红字》中的孤独感:人物对待孤独感的态度决定其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常文革;透视灵魂深处的隐秘——《红字》的“心理罗曼史”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6 黄俏;试论19世纪美国自然文学的特点和意义[D];苏州大学;2007年
7 洪新莲;《红字》中海丝特的反叛与回归[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婷婷;论霍桑创作对哥特小说的继承与超越[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刘玲;顺应论视角下的翻译语境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10 莫锦利;《红字》二译本语用标记等效原则之对比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伯香;《巴黎圣母院》人物形象之再思考[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4年03期
2 张计森;;一位令人值得深深品味的典型形象——也谈《巴黎圣母院》中克罗德的形象[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刘伯香;;关于《巴黎圣母院》人物形象的再思考[J];临沧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4 陈效伟;美与丑的强烈对照——谈《巴黎圣母院》的修辞手法[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5 王淑林;;原型的置换变形:《巴黎圣母院》[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6 徐丹玲;两个“情不自禁”的范本——《巴黎圣母院》和《雨》情境构建比较[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7 陈晓彦;;悲痛的灵魂——在《巴黎圣母院》里挣扎的灵魂[J];怀化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8 李春霞;陈召荣;;《巴黎圣母院》的结构象征[J];世界文学评论;2008年01期
9 杨小厉;;论《巴黎圣母院》的人物对照艺术[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0 刘艳萍;;论《巴黎圣母院》的悲剧性[J];孝感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苏丹丹;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为何能够常演不衰[N];中国文化报;2012年
2 记者 徐晋;绝版《巴黎圣母院》岁末登场[N];中国文化报;2002年
3 石头;《巴黎圣母院》贺岁在中国[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4 段凝;领略音乐剧《巴黎圣母院》[N];人民日报;2012年
5 ;《巴黎圣母院》与众不同[N];北京日报;2002年
6 水晶;中国音乐剧尚需努力[N];北京日报;2012年
7 郭建强;读《巴黎圣母院》[N];中华读书报;2001年
8 京生;风格独特的法国音乐剧《巴黎圣母院》[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9 李福秀;小说《巴黎圣母院》的隐晦[N];中华读书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吕天路;歌华欲把清汤变靓汤[N];中国文化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薇;《巴黎圣母院》:文学视野中的建筑[D];中南大学;2008年
2 付丹;《巴黎圣母院》的文学叙事与建筑艺术[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秦彩云;试论雨果《巴黎圣母院》的多重叙述视角和百科全书式叙事[D];兰州大学;2010年
4 张碧霞;论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的审美特征[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焕中;文学翻译中的译者注[D];南京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839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983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