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感染者/AIDS病人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5-05-01 09:33
目的:分析HIV感染者/AIDS病人(People Living with HIV/AIDS, PLWHA)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及影响因素,为提高PLWHA的生命质量,维护和促进PLWHA身心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2013年1月-3月招募现住址为湘潭市并在进行随访的PLWHA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以PTSD症状自评量表(PCL)来评价PLWHA的PTSD发生情况,根据DSM-Ⅳ的症状诊断标准来对PLWHA做出PTSD的诊断,同时收集社会人口学特征及HIV感染相关情况,社会支持情况。用t检验、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来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1)本次研究共调查264名PLWHA,应答率为94.2%。被调查者年龄介于18~74岁,平均年龄为40.96±13.28岁,男性占66.3%;被调查的对象均为汉族;被告知HIV感染时,大部分PLWHA的反应很强烈(62.5%);有71.2%的PLWHA未感知到自己有感染HIV的风险;社会支持得分为12~53分,平均分为28.85±7.68,低于国内常...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主要英文縮略词简表
第一章 前言
1.1 艾滋病疫情流行
1.2 在PLWHA中研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对象和方法
2.1 对象
2.2 样本含量的估计
2.3 研究内容与方法
2.4 资料整理与分析
2.5 质量保证
第三章 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HIV感染相关情况
3.3 PTSD症状阳性率
3.3.1 不同性别PTSD阳性率
3.3.2 不同年龄组PTSD阳性率
3.3.3 不同确认年龄PTSD阳性率
3.3.4 不同婚姻状况PTSD阳性率
3.3.5 不同文化程度PTSD阳性率
3.3.6 不同收入水平PTSD阳性率
3.3.7 不同户籍地来源PTSD阳性率
3.3.8 不同工作状态PTSD阳性率
3.3.9 不同病程阶段PTSD阳性率
3.3.10 不同传播途径PTSD阳性率
3.3.11 是否抗病毒治疗的PTSD阳性率比较
3.3.12 不同HIV阳性确认时间PTSD阳性率比较
3.3.13 被告知HIV感染时,心理影响程度不同PTSD阳性率比较
3.3.14 旁人知晓感染HIV程度不同PTSD阳性率比较
3.3.15 察觉到别人歧视程度不同PTSD阳性率比较
3.3.16 感染HIV后的身体状况不同PTSD阳性率
3.3.17 感染HIV后,身体状况变化不同PTSD阳性率比较
3.3.18 家人感染HIV不同PTSD阳性率比较
3.3.19 家人是否因艾滋病死亡PTSD阳性率比较
3.3.20 认识的人或是朋友中感染HIV不同PTSD阳性率比较
3.3.21 认识的人或是朋友中是否有因艾滋病死亡PTSD阳性率比较
3.3.22 负面情绪发生频率不同PTSD阳性率比较
3.3.23 感知自己感染HIV风险不同PTSD率比较
3.4 PLWHA社会支持得分与PTSD的关系
3.4.1 PLWHA的社会支持得分情况
3.4.2 是否被诊断为PTSD研究对象社会支持得分比较
3.5 PLWHA中PTSD发生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完成的相关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4042051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主要英文縮略词简表
第一章 前言
1.1 艾滋病疫情流行
1.2 在PLWHA中研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对象和方法
2.1 对象
2.2 样本含量的估计
2.3 研究内容与方法
2.4 资料整理与分析
2.5 质量保证
第三章 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HIV感染相关情况
3.3 PTSD症状阳性率
3.3.1 不同性别PTSD阳性率
3.3.2 不同年龄组PTSD阳性率
3.3.3 不同确认年龄PTSD阳性率
3.3.4 不同婚姻状况PTSD阳性率
3.3.5 不同文化程度PTSD阳性率
3.3.6 不同收入水平PTSD阳性率
3.3.7 不同户籍地来源PTSD阳性率
3.3.8 不同工作状态PTSD阳性率
3.3.9 不同病程阶段PTSD阳性率
3.3.10 不同传播途径PTSD阳性率
3.3.11 是否抗病毒治疗的PTSD阳性率比较
3.3.12 不同HIV阳性确认时间PTSD阳性率比较
3.3.13 被告知HIV感染时,心理影响程度不同PTSD阳性率比较
3.3.14 旁人知晓感染HIV程度不同PTSD阳性率比较
3.3.15 察觉到别人歧视程度不同PTSD阳性率比较
3.3.16 感染HIV后的身体状况不同PTSD阳性率
3.3.17 感染HIV后,身体状况变化不同PTSD阳性率比较
3.3.18 家人感染HIV不同PTSD阳性率比较
3.3.19 家人是否因艾滋病死亡PTSD阳性率比较
3.3.20 认识的人或是朋友中感染HIV不同PTSD阳性率比较
3.3.21 认识的人或是朋友中是否有因艾滋病死亡PTSD阳性率比较
3.3.22 负面情绪发生频率不同PTSD阳性率比较
3.3.23 感知自己感染HIV风险不同PTSD率比较
3.4 PLWHA社会支持得分与PTSD的关系
3.4.1 PLWHA的社会支持得分情况
3.4.2 是否被诊断为PTSD研究对象社会支持得分比较
3.5 PLWHA中PTSD发生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完成的相关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40420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404205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