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糖酸钠对肉鸡生长、肠道微生态及脂肪酸合成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葡萄糖酸钠对肉鸡生长、肠道微生态及脂肪酸合成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葡萄糖酸钠 AA~+肉鸡 肠道微生态 生长发育 脂肪酸合成
【摘要】:由于近几年抗生素逐渐被取代的趋势,寻找一种绿色、无毒、低成本并且能够替代抗生素的饲料添加剂已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葡萄糖酸钠作为一种新型的饲料添加剂,具有性质稳定、成本较低、安全、可靠等特点,近年来亦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因此本文旨在研究葡萄糖酸钠对肉鸡肠道微生态、生长发育及脂肪酸合成的影响。本研究主要分为两部分试验:试验一选择体重接近的1日龄AA~+雄性肉鸡240只,随机分为A、B、C、D四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试验A组饲喂AA~+肉鸡的基础日粮,不添加葡萄糖酸钠,B、C、D三个处理组分别在A组基础日粮基础上添加0.1%、0.25%、0.40%的葡萄糖酸钠,主要研究葡萄糖酸钠对肉鸡生长性能及微生态结构的影响。试验二选择体重接近的1日龄AA~+雄性肉鸡240只,随机分为A、B、C、D四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试验A组饲喂AA~+肉鸡的基础日粮,不添加葡萄糖酸钠,B、C、D三个处理组分别在A组基础日粮上添加0.1%、0.2%、0.3%的葡萄糖酸钠,主要研究葡萄糖酸钠对肉鸡免疫性能及脂肪酸合成的影响。试验结果如下:1.肉鸡生长性能:42日龄,试验B组(0.1%葡萄糖酸钠组)的体重与对照组体重之间存在差异显著(P0.05),其中B组体重高于A组;试验后期,试验B组与对照组A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B组肉鸡的平均体增重高于A组的平均体增重;在试验后期,肉鸡的采食量与料肉比均有下降趋势,即各葡萄糖酸钠组肉鸡的采食量与料肉比均低于对照组,其中B组最低(P0.05)。2.微生态结构:1)肠道形态结构21日龄空肠绒毛长度与隐窝深度比,对照组A组与试验组B组(0.1%葡萄糖酸钠)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B组、C组、D组的V/C值均高于A组并呈现递减趋势;42日龄空肠绒毛长度与隐窝深度比,对照组A组与试验组B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与其他组均无显著差异,其中B组、C组、D组的V/C值均高于A组并呈现递减趋势。21日龄十二指肠绒毛长度与隐窝深度比,对照组A组与试验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其中C组最高;42日龄十二指肠绒毛长度与隐窝深度比,对照组A组与试验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其中B组最高。2)肠道菌群结构21日龄时,对照组A组的乳酸杆菌数量与试验组各组乳酸杆菌数量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B组最高;42日龄时,B组、C组、D组的乳酸杆菌数量均高于A组,有升高的趋势,其中B组最高(P0.05)。21日龄时,对照组A组的双歧杆菌数量与试验组各组双歧杆菌数量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B组最高;42日龄时,对B组、C组、D组的双歧杆菌数量均高于A组,有升高的趋势,其中B组最高(P0.05)。21日龄时,试验组各组大肠杆菌数量均低于A组,有降低的趋势,其中B组最低(P0.05);42日龄时,对照组A组的大肠杆菌数量与试验组各组大肠杆菌数量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各组大肠杆菌量均低于A组,有降低的趋势,其中B组最低。3.实验室条件下葡萄糖酸钠培养微生物:1)不同浓度葡萄糖酸钠对大肠杆菌的影响对照组大肠杆菌数量与葡萄糖酸钠组各组大肠杆菌数量相比,显著高于各葡萄糖酸钠组(P0.01),其中添加1%葡萄糖酸钠组大肠杆菌数量最低;2)葡萄糖酸钠作唯一碳源对大肠杆菌的影响葡萄糖酸钠组大肠杆菌数量与对照组大肠杆菌数量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葡萄糖组大肠杆菌数量高于葡萄糖酸钠组;3)葡萄糖酸钠作唯一碳源对乳酸菌的影响乳酸菌在葡萄糖酸钠组培养基中几乎未生长。4.脂肪酸合成:21日龄及42日龄的腹脂率,A、B、C、D各组间均无差异(P0.05);但42日龄时的腹脂率B、C、D组均低于A组,呈降低趋势,且C组最低,腹脂率下降了11.71%;FAS、ACC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5.肉鸡免疫性能:42日龄时,试验组B组脾脏系数与对照组A组脾脏指数相比显著升高,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添加葡萄糖酸钠组中,B组最高。试验组B组脾脏中IL-2 m RNA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C组、D组中IL-2的m RNA的表达量亦高于A组,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添加葡萄糖酸钠组中,B组最高。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831.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郭艳丽;石杨红;;葡萄糖酸钠和植酸酶对肉仔鸡磷利用的影响[J];中国饲料;2009年13期
2 郭艳丽;石杨红;;葡萄糖酸钠和植酸酶对1~3周龄肉鸡磷利用的影响[J];中国畜牧兽医;2009年07期
3 石杨红;郭艳丽;李发弟;史兆国;郑琛;郝正里;李少斌;;葡萄糖酸钠和植酸酶对肉鸡营养利用和屠宰性能的影响[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4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夏亚君;徐洪明;廖志雄;;葡萄糖酸钠的合成[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2 柯余良;方云辉;林添兴;郭鑫祺;兰自栋;;葡萄糖酸钠的生产工艺研究及其应用[A];混凝土外加剂生产技术和应用新进展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2年
3 周长海;刘婷;路程;孙博兴;袁宗晟;乌日汗;;葡萄糖酸钠对仔猪生长及肠道感染预防的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刘冠杰;王自为;裴继凯;田钰靖;张宝川;王正波;;工业葡萄糖酸钠中杂质的研究及检测方法探讨[A];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混凝土外加剂分会第十四次会员代表大会--“科隆杯”混凝土外加剂论文集(上册)[C];2014年
5 郭艳丽;石杨红;;葡萄糖酸钠和植酸酶对1~3周龄肉仔鸡生长性能和磷利用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婷月;共固定化葡萄糖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生产葡萄糖酸钠的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5年
2 陈洪影;葡萄糖酸钠对肉鸡生长、肠道微生态及脂肪酸合成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6年
3 张静;黑曲霉发酵生产葡萄糖酸钠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4 褚明伟;葡萄糖酸钠结晶过程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5 张岳勋;固定化葡萄糖氧化酶生产葡萄糖酸钠的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1年
6 胡延燕;关于缓凝剂葡萄糖酸钠若干问题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7 温玲;黑曲霉发酵生产葡萄糖酸钠培养基优化及发酵过程氧传递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8 平康康;基于多参数相关的黑曲霉产葡萄糖酸钠发酵过程优化与放大[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9 罗爱国;葡萄糖催化氧化制备葡萄糖酸钠[D];汕头大学;2008年
10 张小昊;葡萄糖酸钠的发酵动力学及其结晶工艺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2748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1274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