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桑枝食用菌菌糠饲料化加工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30 22:25

  本文关键词:桑枝食用菌菌糠饲料化加工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桑枝是蚕桑生产中主要的副产物之一。目前,蚕桑生产中富余桑枝的高值化利用主要为栽培食用菌。桑枝中含有丰富的抗氧化、提高免疫力的营养成分,栽培食用菌后的菌糠中同样也含有各种可利用的有益营养成分,但同时含有较多不易于被吸收利用的杂质。因此,对桑枝食用菌菌糠进行处理,祛除杂质、富集营养成分成为生产动物饲料提高菌糠附加值的关键所在。本研究以桑枝食用菌菌糠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菌糠中基础营养成分含量,优化了菌糠酸(碱)水解、酶解及发酵的工艺条件,试制了可用于动物饲养的菌糠饲料,进行了肉鸡饲养实验,考察了菌糠饲料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测定比较了桑枝培养基栽培不同食用菌后菌糠中基础营养成分的含量差异。选取以桑枝粉为主要栽培基质的猪肚菇、金针菇、香菇、秀珍菇、平菇等食用菌菌糠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菌糠中粗纤维、粗蛋白、氨基酸、还原糖、粗脂肪、钙、磷等基础营养成分的含量,发现不同种类桑枝食用菌菌糠的营养成分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秀珍菇和猪肚菇菌糠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菌糠,分别达到9.64%和8.99%;且两种菌糠的粗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其他菌糠,分别为19.97%和23.44%;在用作饲料制作上,以上两种菌糠的营养成分较其他三种菌糠更为适合用作菌糠饲料生产,但与常规商品料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需要通过处理改善菌糠中的营养成分比例。2.研究优化了桑枝食用菌菌糠酸(碱)水解及酶解工艺。为了改善桑枝食用菌菌糠营养性能,祛除菌糠中大部分无法直接吸收利用的杂质,并降解菌糠中部分纤维生产可吸收的糖,本实验采用酸(碱)水解加酶解的方法对筛选后的菌糠进行前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菌糠碱水解处理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6(w/v),NaOH溶液浓度1M,水解温度80℃,水解时间90min,菌糠粗纤维降解率可达42.75%,还原糖生成量可达13.91%。菌糠酸水解处理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17(w/v),稀硫酸溶液浓度3%(v/v),水解温度120℃,水解时间120min,菌糠粗纤维降解率达38.86%,还原糖生成量可达12.95%。但碱水解处理反应比较剧烈,反应不稳定,菌糠回收率较低,因此选择酸水解作为菌糠水解的方法。水解后菌糠酶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固比2:1,温度40℃,pH值4.8,纤维素酶:木聚糖酶=7:3,加酶量200 IU/g,酶解时间48h,菌糠中的纤维素含量可降低38.2%。3.筛选了桑枝食用菌菌糠发酵最适宜菌种,并考察了发酵过程中菌糠营养成分的变化规律。在菌糠前处理的基础上,添加米糠、麦麸、玉米粉等材料并接入活性菌种对菌糠做发酵实验,考察了黑曲霉、乳酸菌、酿酒酵母及热带假丝酵母四种菌种发酵对菌糠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曲霉的发酵效果最佳,同时考察菌糠发酵过程中粗蛋白、粗纤维及还原糖三种基础营养物质的动态变化规律,发现发酵时间为60h时,营养成分的含量、比例最佳。4、进行了肉鸡饲养实验,考察了菌糠饲料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将发酵处理后的菌糠按2%、4%、6%、8%、10%的添加量分别加入常规商品饲料中,进行肉鸡饲养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发酵处理后的菌糠饲料不会对鸡只造成死亡、残疾等不良影响,2%-10%的菌糠添加量对肉鸡料重比影响不明显,不会降低饲料质量。添加8%的菌糠有助于提高饲料的适口性,并能提高鸡只生长速度。对饲养实验后的鸡只进行了屠宰性能测定,并测定了血清中的免疫指标、生化指标及抗氧化指标,测定结果表明鸡日粮中添加6%和8%发酵菌糠可提高胡须鸡的产肉性能和可食性,有助于提高肉鸡的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综上所述,在胡须鸡饲粮中添加6%-8%的桑枝食用菌菌糠饲料可达到最佳生产效益。
【关键词】:桑枝 菌糠 水解 饲料 饲养试验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816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12
  • 1 前言12-20
  • 1.1 菌糠的营养成分12-13
  • 1.2 菌糠的加工利用13-15
  • 1.2.1 菌糠的采集和储存13
  • 1.2.2 直接饲喂13
  • 1.2.3 发酵处理13-14
  • 1.2.4 粗纤维的降解方式14-15
  • 1.2.4.1 酸碱水解处理14
  • 1.2.4.2 微生物处理14-15
  • 1.2.4.3 酶解15
  • 1.3 菌糠饲料对动物生长性能的影响15-17
  • 1.3.1 菌糠饲料饲养动物的增重效果15-16
  • 1.3.2 菌糠饲料饲养动物对动物生理机能的影响16-17
  • 1.4 食用菌菌糠生产饲料过程中存在问题17-18
  • 1.5 研究目的和技术路线18-20
  • 1.5.1 研究目的18-19
  • 1.5.2 技术路线19-20
  • 2 材料与方法20-31
  • 2.1 材料20-23
  • 2.1.1 菌糠样品20
  • 2.1.2 主要器材和仪器20-21
  • 2.1.3 主要试剂21
  • 2.1.4 培养基制备与菌种培养21-22
  • 2.1.5 试验动物22
  • 2.1.6 试验饲粮配方及营养水平22-23
  • 2.2 不同桑枝食用菌菌糠及常规肉鸡饲料基础营养成分测定与比较分析23-25
  • 2.2.1 菌糠及常规肉鸡饲料基础营养成分测定23-25
  • 2.2.2 统计分析25
  • 2.3 菌糠饲料化加工前处理及其工艺优化25-28
  • 2.3.1 试验设计25-26
  • 2.3.1.1 水解温度优化:25
  • 2.3.1.2 水解添加碱浓度优化:25-26
  • 2.3.1.3 水解料液比优化:26
  • 2.3.1.4 水解时间优化:26
  • 2.3.2 酸水解处理优化26-27
  • 2.3.2.1 水解温度优化:26
  • 2.3.2.2 水解加碱浓度优化:26
  • 2.3.2.3 水解料液比优化:26
  • 2.3.2.4 水解时间优化:26-27
  • 2.3.3 菌糠水解后加酶酶解条件优化27-28
  • 2.3.3.1 酶解液固比优化:27
  • 2.3.3.2 酶解温度优化:27
  • 2.3.3.3 酶解p H优化:27
  • 2.3.3.4 酶解添加纤维素酶与木聚糖酶比例优化:27
  • 2.3.3.5 酶解加酶量优化:27-28
  • 2.3.3.6 酶解时间优化:28
  • 2.3.4 指标测定方法28
  • 2.3.5 统计分析28
  • 2.4 菌糠发酵饲料加工28-29
  • 2.4.1 菌糠样品28
  • 2.4.2 试验设计28-29
  • 2.4.2.1 发酵菌种筛选28
  • 2.4.2.2 菌糠发酵过程中粗蛋白及粗纤维变化规律28-29
  • 2.4.3 指标测定方法29
  • 2.5 胡须鸡饲养试验29-31
  • 2.5.1 饲养试验用发酵桑叶粉的制备29
  • 2.5.2 试验动物与分组29
  • 2.5.3 饲养管理29-31
  • 2.5.3.1 生长性能及测定方法29-30
  • 2.5.3.2 屠宰性能及测定方法30
  • 2.5.3.3 器官指数及其测定方法30
  • 2.5.3.4 鸡血清相关免疫指标测定方法30-31
  • 2.5.3.5 抗氧化指标测定方法31
  • 2.5.3.6 生化指标测定方法31
  • 2.5.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31
  • 3 结果与分析31-50
  • 3.1 不同桑枝菌糠及菌糠常规鸡饲料营养价值测定及对比31-33
  • 3.1.1 基础营养成分对比31-32
  • 3.1.2 钙磷含量对比32-33
  • 3.1.3 制作发酵菌糠饲料原料的选取33
  • 3.2 菌糠前处理处理条件比较分析33-41
  • 3.2.1 碱水解试验33-36
  • 3.2.1.1 温度梯度实验33-34
  • 3.2.1.2 加碱浓度梯度实验34-35
  • 3.2.1.3 料液比梯度实验35
  • 3.2.1.4 时间梯度实验35-36
  • 3.2.2 菌糠酸水解条件比较分析36-39
  • 3.2.2.1 温度梯度实验36-37
  • 3.2.2.2 加酸浓度梯度实验37-38
  • 3.2.2.3 料液比梯度实验38-39
  • 3.2.2.4 时间梯度实验39
  • 3.2.3 菌糠水解后酶解处理条件比较分析39-40
  • 3.2.4 菌糠前处理方法的筛选40-41
  • 3.3 菌糠发酵实验41-45
  • 3.3.1 发酵菌种的筛选41-42
  • 3.3.2 菌糠原料、发酵菌糠及常规饲料中氨基酸含量的对比42-44
  • 3.3.3 菌糠发酵过程中营养成分动态变化规律44-45
  • 3.3.4 菌糠发酵方式的选择45
  • 3.4 菌糠饲料饲养胡须鸡试验45-50
  • 3.4.1 菌糠饲料对胡须鸡的生长性能的影响45-46
  • 3.4.2 菌糠饲料对胡须鸡的胴体组成和脏器指数的影响46-48
  • 3.4.3 菌糠饲料对胡须鸡免疫功能的影响48
  • 3.4.4 菌糠饲料对胡须鸡抗氧化功能影响48-49
  • 3.4.5 鸡血清生化指标测定结果49-50
  • 3.4.6 胡须鸡饲养试验小结50
  • 4 讨论与结论50-55
  • 4.1 全文讨论50-53
  • 4.1.1 桑枝食用菌菌糠用作生产发酵饲料的筛选50-51
  • 4.1.2 菌糠饲料加工工艺研究51-52
  • 4.1.3 发酵菌糠饲料的生产效益研究52-53
  • 4.2 全文结论53-54
  • 4.3 论文创新点54-55
  • 致谢55-56
  • 参考文献56-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长海;张全;关浩;王领民;乔凯;佟明友;;提高木质纤维素酶解糖化效率的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5年08期

2 孙宇;赵敏;;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粗纤维的实验研究[J];低碳世界;2014年23期

3 罗茂春;柯志君;邱丰艳;林标声;;白玉菇菌糠分析及其发酵饲料制备工艺优化[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4年09期

4 赵彦光;胡钟仁;谢萍;胡清泉;刘绍娜;洪荣;彭德林;;粗饲料营养价值评价方法比较研究[J];中国草食动物科学;2014年S1期

5 吴小燕;郭春华;王之盛;彭忠利;柏雪;李勇;邹华围;;微生物发酵饲料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和饲粮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4年08期

6 陈姣姣;来航线;马军妮;薛泉宏;;发酵剂及玉米浆对苹果渣发酵饲料氨基酸含量及种类的影响[J];饲料工业;2014年06期

7 李进杰;蒋明琴;刘燕;;香菇菌糠代替部分麸皮饲喂生长期肉兔效果试验[J];畜牧与兽医;2014年03期

8 邹知明;游纯波;苏和奇;;微生态制剂发酵平菇菌糠饲养肉鸭试验[J];畜牧与兽医;2013年10期

9 郑有坤;易敏;陈建州;辜运富;张小平;;微生物发酵对香菇菌糠饲料品质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3年03期

10 曹启民;张永北;宋绍红;冀春花;陈雄;史欧阳;;灵芝菌糠发酵饲料对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J];中国饲料;2013年09期


  本文关键词:桑枝食用菌菌糠饲料化加工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82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2782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c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