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中药复方和益生素对热应激大鼠血液指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4-10 17:38

  本文关键词:中药复方和益生素对热应激大鼠血液指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试验主要研究中药复方和益生素对热应激大鼠肠道菌群结构与多样性的影响。旨在探讨大鼠热应激与肠道菌群变化的关系,进而为中药复方和益生素干预热应激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实验大鼠80只随机分成四组,每组20只,分别为中药组、益生素组、热应激组和适温组。中药组在热应激下按7mg/kg·BW大鼠重量灌服复方口服液,益生素组在热应激下灌服与中药组等体积的0.04%益生素。在热应激后3h、1d、3d、7d进行采血,测定大鼠直肠温度、外周血白细胞浓度、血液生化指标、血清皮质醇浓度和HSP70含量,观察小肠黏膜形态,并采其盲肠内容物,通过提取基因组总DNA、构建测序文库、Illumina MiSeq测序,得出高质量测序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中药复方和益生素对动物热应激下肠道菌群结构与多样性的变化。试验结果如下:热应激各时间段,中药组、益生素组和适温组大鼠的直肠温度显著低于热应激组(P0.05);试验在3h、1d、7d时,中药组、益生素组和适温组大鼠白细胞浓度均显著低于热应激组(P0.05);热应激3h,中药组和益生素组ALB含量显著高于热应激组(P0.05),热应激组ALT和AST含量与适温组相比极显著升高(P0.01),中药组和益生素组的大鼠血糖含量均分别与热应激组和适温组相比极显著降低(P0.01);热应激7d,中药组、益生素组和适温组TP和ALB含量极显著高于热应激组(P0.01),且ALT、AST含量均极显著低于热应激组(P0.01),与热应激组相比,中药组、益生素组和适温组血糖浓度极显著下降(P0.01)。中药组十二指肠部分肠绒毛上皮细胞变性,脱落;空肠和回肠无明显病变。益生素组和适温组小肠各段无明显组织学变化。热应激组十二指肠部分肠绒毛严重变性,脱落;空肠肠绒毛上皮细胞变性,部分肠绒毛断裂,脱落;回肠基底层部分肠绒毛断裂,脱落。试验在第1d、3d、7d,中药组、益生素组和适温组血清皮质醇浓度显著(P0.05)和极显著低于热应激组的血清皮质醇浓度(P0.01);在试验3h和3d,中药组、益生素组和适温组血清HSP70浓度均极显著低于热应激组(P0.01)。中药组和益生素组肠道菌群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热应激组(P0.05),热应激组Chao1指数和PD_whole_tree指数显著低于适温组(P0.05);PCA和PCoA的分析显示,中药组、益生素组和热应激组的肠道菌群开始出现差异性,呈分开趋势,热应激7d,适温组与其余三个组的散点、热应激组与其余三个组散点,还有适温组与热应激组散点完全分开,而中药组与益生素组的散点基本交叠。热应激下肠道微生物一些优势菌属发生了变化,厚壁菌和拟杆菌的菌属相对减少(P0.05),乳酸菌属极显著减少(P0.01),梭菌属增加,中药组拟杆菌属和益生素组的乳酸菌属与热应激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功能基因的KEGG统计分析可知,热应激组在糖代谢、氨基酸代谢和膜转运的基因表达活跃,中药组、益生素组和适温组各生物途径相似,且中药组生物路径上的基因活动最低,益生素组的生物路径与适温组接近。
【关键词】:热应激 中药复方 益生素 血液指标 肠道菌群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816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1 前言11-16
  • 1.1 热应激损伤11-12
  • 1.1.1 热应激与温热病11
  • 1.1.2 热应激对机体肠道的损伤11-12
  • 1.2 肠道菌群与应激的关系12-13
  • 1.2.1 肠道菌群生理作用12-13
  • 1.2.2 热应激状态对畜禽肠道菌群的影响13
  • 1.3 中药对肠道菌群的作用13-15
  • 1.3.1 中药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14
  • 1.3.2 肠道菌群对中药的代谢作用14-15
  • 1.3.3 中药对肠道菌群调节作用的研究方法15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15-16
  • 2 材料与方法16-23
  • 2.1 材料16-17
  • 2.1.1 试验动物16
  • 2.1.2 主要仪器和设备16-17
  • 2.1.3 试验药品与试剂17
  • 2.2 方法17-18
  • 2.2.1 试验分组及处理17-18
  • 2.2.2 中药复方制备18
  • 2.2.3 样品采集与保存18
  • 2.3 测定指标及检测方法18-23
  • 2.3.1 直肠温度、血液生化与外周血白细胞的检测18-19
  • 2.3.2 血清皮质醇浓度的检测19
  • 2.3.3 血清HSP70浓度的检测19
  • 2.3.4 小肠组织石蜡切片的形态观察和测定方法19
  • 2.3.5 盲肠肠道菌群多样性检测19-21
  • 2.3.6 16s rDNA测序流程21
  • 2.3.7 生物信息学处理及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流程21-23
  • 3 结果与分析23-45
  • 3.1 大鼠直肠温度的变化23-24
  • 3.2 大鼠外周血白细胞浓度的变化24-25
  • 3.3 大鼠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25-26
  • 3.4 大鼠小肠的组织形态学变化26-29
  • 3.5 大鼠血清皮质醇浓度的变化29
  • 3.6 大鼠血清HSP70浓度的变化29-30
  • 3.7 大鼠盲肠肠道菌群序列及多样性分析30-39
  • 3.7.1 总DNA质检结果及OTU数目30-32
  • 3.7.2 Alpha多样性分析32-35
  • 3.7.3 Beta多样性分析35-39
  • 3.8 物种丰度统计及群落组成分析39-44
  • 3.8.1 门水平上的物种丰度差异39-41
  • 3.8.2 属水平上的物种丰度差异41-44
  • 3.9 KEGG群落功能预测注释44-45
  • 4 讨论45-52
  • 4.1 大鼠直肠温度和血液指标的变化45-47
  • 4.2 大鼠小肠的组织形态学变化47-48
  • 4.3 大鼠血清皮质醇水平变化48
  • 4.4 大鼠血清HSP70水平变化48-49
  • 4.5 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49-52
  • 5 结论52-53
  • 致谢53-54
  • 参考文献54-63
  • 附录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梅梅;李桦;屈倩;张超;张义;李少川;吕伟杰;郭世宁;石达友;;复方藿香口服液对热应激肉鸡血液生化指标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J];中国兽医科学;2015年11期

2 尹纪红;赵远红;李正;李全征;侯珊珊;张小瑞;杨彩霞;;益肝降脂方预处理对酒精性脂肪肝SD大鼠HSP70表达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年09期

3 高志民;王亚芳;赵宏;刘晓曦;刘涛;石达友;刘凤华;陈志虹;郭世宁;;香苇二石口服液对大鼠试验性热应激的影响[J];中国兽医杂志;2014年12期

4 江杨洋;王旭东;王冰;彭娟娟;;有机食物与麦粒灸对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4年31期

5 刘法东;耿瑶;陶虹;扈启宽;崔建奇;李光华;;急性热应激对大鼠血清ACTH及CORT水平的影响[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4年10期

6 王立辛;刘海东;范正征;王雷;;中药复方对蛋鸡肠道菌群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J];饲料工业;2014年15期

7 李永洙;李进;张宁波;陈常秀;CUI Yongquan;;热应激环境下蛋鸡肠道微生物菌群多样性[J];生态学报;2015年05期

8 潘亚平;张振海;丁冬梅;贾晓斌;;黄酮类化合物肠道细菌生物转化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3年19期

9 邵晓姣;成泽东;;从中医阴阳五行理论谈肠道菌群[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年07期

10 张文婷;黄琴伟;向智敏;程维明;;大鼠肠道菌对虎杖苷的生物转化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12年08期


  本文关键词:中药复方和益生素对热应激大鼠血液指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72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2972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4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