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雌激素对香猪睾丸支持细胞、生殖细胞、ERs等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2 18:06

  本文关键词:雌激素对香猪睾丸支持细胞、生殖细胞、ERs等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雌激素是动物体内产生的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类固醇化合物,在雌性和雄性动物的生殖系统发育及生殖活动中都具有重要作用。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外源雌激素可诱发雄性生殖系统发育及功能异常,但其作用机理尚不清楚。雌激素发挥其生物学功能除依赖雌激素受体(ERs)外,也可能通过调节类固醇生成关键因子的表达进而影响雄性的生殖功能。另外,雌激素对睾丸中NO生成的影响也可能是雌激素调控雄性生殖的一条途径。以往研究多围绕啮齿类动物,不能完全代表家畜动物或其它动物。同时,雄性动物幼年时期对雌激素的作用可能更为敏感。故本论文采用免疫组化和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探究了26日龄香猪睾丸中雌激素受体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表达的细胞类型,并检测分析不同剂量雌二醇(E_2)【对照组:0 m L/(d·头),低剂量:0.1 m L/(d·头),中剂量:0.5 m L/(d·头),高剂量:2.5 m L/(d·头)】对新生香猪生精小管细胞数量、雌激素受体表达、类固醇生成关键因子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的影响。另外本研究还运用细胞培养技术研究不同浓度E_2(10-6 mol/L,10~(-7) mol/L,10~(-8) mol/L,10~(-9) mol/L)对体外支持细胞增值的影响。通过研究得到如下结果:1、雌二醇对幼年香猪睾丸生殖细胞和支持细胞数量的影响:通过免疫组化技术研究发现,不同剂量的雌二醇均能使香猪睾丸生殖细胞的数量显著减少(P0.05),但剂量组之间生殖细胞的数量没有显著差异。相对于对照组与低剂量组,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中生精小管支持细胞的数量也显著降低(P0.05)。通过对睾丸支持细胞体外培养,研究发现低浓度雌二醇(10~(-7) mol/L,10~(-8) mol/L,10~(-9) mol/L)对支持细胞的增值无显著影响,而高浓度的雌二醇(10-6 mol/L,10~(-7) mol/L)可以抑制支持细胞的增值(P0.05)。2、雌二醇对幼年香猪睾丸中ERs表达的影响:通过免疫组化技术研究发现,幼年香猪睾丸中没有ERα的表达,ERβ仅在初级生殖细胞的胞核中表达,统计分析显示生精小管中ERβ阳性细胞的表达率随E_2剂量的增大而显著降低(P0.05)。3、雌二醇对幼年香猪睾丸中e NOS表达及NOS含量的影响: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发现,在幼年香猪睾丸中,e NOS仅存在于生殖细胞的胞质中,在支持细胞及间质细胞中均未见表达。经数据分析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生精小管e NOS阳性细胞表达率显著高于低剂量组和对照组(P0.05)。进一步通过酶联测定免疫吸附法测定各剂量组睾丸中NOS的含量,结果显示三个剂量组睾丸中NOS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雌二醇对幼年香猪睾丸中类固醇生成关键因子表达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睾丸中SF~(-1)及3β-HSD的含量,结果表明,SF~(-1)的在睾丸中的表达量随E_2用量增加显著升高(P0.05)。E_2也可以使3β-HSD的表达量显著升高,其表达量在E_2用量为0.5 m L/(d·头)时最高,在2.5 m L/(d·头)时表达量又开始下降(P0.05)。
【关键词】:雌二醇 香猪睾丸 支持细胞 生殖细胞 雌激素受体 一氧化氮合酶 类固醇生成关键因子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828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SUMMARY7-9
  • 缩略词9-10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0-22
  • 1 雌激素在雄性体内的合成及其对睾丸细胞的作用11-14
  • 1.1 雄性体内雌激素的合成及其作用方式11-12
  • 1.2 雌激素对睾丸细胞的作用12-14
  • 2 雌激素受体在雄性生殖系统的分布及作用14-18
  • 2.1 雄性生殖系统中雌激素受体的分布14-17
  • 2.2 雌激素受体在雄性生殖系统中的作用17-18
  • 3 雌激素与雄性生殖系统中的一氧化氮合酶18-20
  • 3.1 一氧化氮在雄性生殖系统的分布及作用18-20
  • 3.2 雌激素对雄性生殖系统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20
  • 4 类固醇生成关键因子SF-1、3β-HSD在雄性生殖系统中的作用20-22
  • 第二章 雌二醇对新生香猪睾丸细胞的影响22-33
  • 1 材料与方法22-28
  • 1.1 实验动物与分组22-23
  • 1.2 试验试剂23-24
  • 1.3 主要实验仪器24-25
  • 1.4 体内实验方法(免疫组化)25-27
  • 1.5 体外实验方法(支持细胞培养)27-28
  • 1.6 统计分析28
  • 2 结果与分析28-30
  • 2.1 26日龄香猪睾丸组织的镜下观察28-29
  • 2.2 雌二醇对新生香猪睾丸支持细胞和生殖细胞的影响29
  • 2.3 雌二醇对体外香猪睾丸支持细胞增殖的影响29-30
  • 3 讨论30-33
  • 第三章 雌二醇对新生香猪睾丸ERs和eNOS表达、分布及NOS合成的影响33-44
  • 1 材料与方法34-37
  • 1.1 实验动物与分组34
  • 1.2 试验试剂34
  • 1.3 主要实验仪器34
  • 1.4 药物注射34
  • 1.5 组织处理34-35
  • 1.6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Rs)35
  • 1.7 NOS的测定35-37
  • 1.8 ERα、ERβ 和eNOS阳性细胞计数37
  • 1.9 数据处理37
  • 2 结果与分析37-39
  • 2.1 幼年香猪睾丸中ERα、ERβ 和eNOS表达定位37
  • 2.2 雌二醇对生精小管ERβ 表达率的影响37-38
  • 2.3 雌二醇对生精小管eNOS表达率的影响38
  • 2.4 雌二醇对幼年香猪睾丸中NOS表达量的影响38-39
  • 3 讨论39-44
  • 第四章 雌二醇对新生香猪睾丸类固醇生成关键因子的作用44-48
  • 1 材料与方法44-45
  • 1.1 实验动物与分组44
  • 1.2 试验试剂44-45
  • 1.3 主要实验仪器45
  • 1.4 药物注射45
  • 1.5 组织处理45
  • 1.6 SF-1 与 3β-HSD的测定45
  • 1.7 数据处理45
  • 2 结果与分析45-46
  • 3 讨论46-48
  • 小结48-49
  • 参考文献49-55
  • 致谢55-56
  • 附录Ⅰ56-57
  • 附录Ⅱ57-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光栋,刘杨,刘培琼;剑白香猪的脏器测定[J];贵州农业科学;2004年06期

2 尹公鹏;;提高藏香猪经济效益措施初探[J];畜禽业;2006年21期

3 邓仕刚;李祖平;;香猪特殊的生物学及行为特征[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7年02期

4 李文明;;香猪资源特点和利用现状[J];猪业科学;2011年11期

5 姜天团;滚双宝;张昌吉;李峰松;俞惠萍;王璐;寇永谋;;香猪生长发育性能的研究[J];甘肃畜牧兽医;2012年05期

6 刘培琼,张启林,刘若余,刘江良;贵州剑河白香猪Ⅱ系选育初报[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0年06期

7 俞沛初,华修国,徐建雄,周新初,陈克强,陈鲁勇;香猪生长发育和育肥性能测定[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张天飞,蒋登金,左艳芳,陈丙波;贵州小型香猪在手术中的意外与对策[J];四川动物;2003年04期

9 曾琼,张启林,刘培琼,刘杨;剑白香猪5世代肉质的常规指标测定[J];贵州农业科学;2004年03期

10 谢爱纯,陈文超,艾晓杰,朱淑文,华修国;温度刺激对香猪甲状腺激素和皮质醇水平的影响[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俞沛初;华修国;徐建雄;陈克强;周新初;许金友;;香猪的生长和繁殖特性测定研究[A];动物学专辑——上海市动物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2 俞沛初;陈克强;华修国;徐建雄;周新初;杨丽娥;;两个世代香猪的生理和生化指标测定分析[A];动物学专辑——上海市动物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刘杨;张勤;刘培琼;张依裕;;贵州剑河香猪血清蛋白多态性研究[A];第一届中国养猪生产和疾病控制技术大会——2005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谢爱纯;艾晓杰;朱淑文;华修国;赵恩军;陈军;;温度刺激对香猪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A];动物学专辑——上海市动物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李丽立;范觉鑫;袁晓雪;张彬;耿梅梅;罗佳捷;印遇龙;;大豆异黄酮对香猪雄性发育的影响[A];“生泰尔”杯全国养猪技术征文大赛——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五届三次理事会暨生猪产业科技创新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辜雪冬;陈祖明;肖岚;辛松林;;藏香猪特色菜肴的开发[A];第五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邹艳冶;林羽;李洪忠;;巴马小型香猪在人体经皮给药系统体内评价中的应用前景[A];实验动物与药理学、毒理学研究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朱秋劲;贺承渊;任琼;;新型腊香猪的加工[A];2001年肉类科技交流会暨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第三届肉类科技大会论文集[C];2001年

9 俞沛初;乔中东;郭传甲;华修国;艾晓杰;;3个品种猪的PIT-1基因外显子多态性[A];2005年上海市动物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俞沛初;香猪的特性及PIT—1基因多态性的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霞;重庆地区香猪养殖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调研报告[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蓉蓉;香猪的7个拷贝数变异检测及其功能研究[D];贵州大学;2016年

3 王洋;香猪8个SNP的群体分型及其与繁殖性状的关联研究[D];贵州大学;2016年

4 牛秋锦;香猪繁殖性状相关SNPs的多态性研究[D];贵州大学;2016年

5 钟垒;雌激素对香猪睾丸支持细胞、生殖细胞、ERs等的影响研究[D];贵州大学;2016年

6 谢玲玲;香猪生长性状相关SNPs的多态性研究[D];贵州大学;2016年

7 曾琼;剑白香猪染色体核型及生产性能研究[D];贵州大学;2006年

8 胡俊西;巴马小型香猪皮肤比较生物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9 陈伟;剑白香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常值测定及肥大细胞观察[D];贵州大学;2007年

10 戴q

本文编号:3018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3018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8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