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补喂来曲唑对种公牛血浆、精浆激素水平及精液品质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4-13 09:32

  本文关键词:补喂来曲唑对种公牛血浆、精浆激素水平及精液品质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来曲唑是第三代非甾体芳香化酶抑制剂,其在体内抑制睾酮和雄烯二酮分别向雌二醇和雌酮转化,使体内雄激素水平升高。本试验给西门塔尔种公牛补喂不同水平的来曲唑,测定西门塔尔种公牛血浆、精浆激素水平及精液品质,探究来曲唑用于提高西门塔尔种公牛精液品质的可能性。本试验选取平均年龄4岁,体重951±111 kg,采精正常的西门塔尔种公牛35头。采用单因子多水平试验设计方法,将35头种公牛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试验I组(基础日粮+50 mg/d LE)、试验II组(基础日粮+100mg/d LE)、试验III组(基础日粮+150 mg/d LE)、试验IV组(基础日粮+200 mg/d LE)、对照组(基础日粮+0 mg/d LE)。来曲唑于每天18:00与精料补充料一起一次性饲喂,进行为期100天饲养试验。在试验第0 d、20 d、40 d、60 d、80 d、100 d,补喂后2 h采用假阴道采精法采集精液,测定精液品质,并且取第0 d、60 d、100 d的精液制得精浆,测定种公牛精浆中激素水平,同时在试验第0 d、60 d、100 d,早晨空腹颈静脉采集血液,测定血浆中激素水平。试验结果显示,补喂不同水平来曲唑均可提高血浆及精浆中雄激素水平,降低雌激素水平,其中雄烯二酮和睾酮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雌酮和雌二醇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且提高精浆总抗氧化能力,降低丙二醛含量,但对促卵泡素及促黄体素含量无显著影响。此外,补喂不同水平的来曲唑,试验组采精量及精子活力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所提高,且试验II组极显著提高种公牛的采精量及精子活力(P0.01)。本研究结果表明,补喂LE可显著提高内源性雄激素含量,降低雌酮和雌二醇含量,但不影响促卵泡素和促黄体素含量;补喂LE可提高精浆中总抗氧化能力,降低丙二醛含量;补喂LE可显著提高采精量及精子活力。4种水平的LE:50 mg/d、100 mg/d、150 mg/d、200 mg/d,其中,100 mg/d效果最佳。
【关键词】:来曲唑 西门塔尔种公牛 精浆 血浆 生殖激素 精液品质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823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6
  • 符号、缩略语表6-10
  • 第1章 绪论10-31
  • 1.1 精子发生10-11
  • 1.2 精子发生的调控11-19
  • 1.3 影响种公牛精液品质的因素19-22
  • 1.4 芳香化酶22-24
  • 1.5 芳香化酶抑制剂24-29
  • 1.6 本试验的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29-30
  • 1.7 技术路线30-31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31-40
  • 2.1 试验时间及地点31
  • 2.2 试验动物及试验设计31
  • 2.3 试验动物饲养管理及日粮组成31-33
  • 2.4 样品采集及处理33-34
  • 2.5 样品测定及方法34-39
  • 2.6 数据处理39-40
  • 第3章 结果40-44
  • 3.1 补喂LE对种公牛血浆中激素水平的影响40-41
  • 3.2 补喂LE对种公牛精浆中激素水平的影响41-43
  • 3.3 补喂LE对种公牛精液品质的影响43-44
  • 第4章 讨论44-49
  • 4.1 关于种公牛补喂LE的剂量44
  • 4.2 补喂LE对种公牛血浆及精浆性激素水平的影响44-46
  • 4.3 补喂LE对种公牛精液抗氧化水平的影响46-47
  • 4.4 补喂LE对种公牛精液品质的影响47-49
  • 第5章 结论49-50
  • 参考文献50-58
  • 附录58-64
  • 致谢64-65
  • 作者简介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林,刘秀廷;提高肉用种公牛繁殖力的几个关键因素[J];湖南畜牧兽医;2000年06期

2 丁可为;我省种公牛编号的现存问题和改进建议[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1年04期

3 马志宏;种公牛日常管理技术[J];甘肃畜牧兽医;2001年06期

4 陈战勋;种公牛阴囊围度在肉牛育种中的应用[J];黑龙江动物繁殖;2001年02期

5 王祥燕;我区种公牛档案的建档现状与对策[J];新疆畜牧业;2001年01期

6 刘国龄,托乎提哈孜;影响种公牛使用年限的因素[J];草食家畜;2002年02期

7 聂德宝;种公牛的生产管理要点[J];黑龙江动物繁殖;2002年01期

8 邓福金,杨广林,吴奎杰,祈茂彬;试论提高种公牛的利用率[J];黑龙江动物繁殖;2002年03期

9 兰天明;种公牛的外形选择[J];四川畜牧兽医;2002年05期

10 谈锐,丛英利;怎样养好种公牛[J];新疆畜牧业;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付学;刘建雷;石秋平;胡忠武;;运动模式对南德温种公牛繁殖性能的影响[A];2010中国牛业进展[C];2010年

2 杜勇;吴云海;;重视后备种公牛的培育,确保种公牛质量[A];中国奶业协会年会论文集2008(上册)[C];2008年

3 朱兵山;李宗方;谭世新;李国利;;饲草品质及喂量对种公牛生产能力的影响效果分析[A];中国奶业协会年会论文集2009(上册)[C];2009年

4 倪俊卿;李英超;;后备种公牛培育饲养管理技术要点[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繁殖学分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5 荣海林;于金池;吕桂英;郭学东;王忠良;曲巍巍;李磊;;成年种公牛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A];《第六届中国牛业发展大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李忠秋;孙金艳;马红;郭镇华;吴赛辉;彭福刚;;成年种公牛耳皮成纤维细胞的分离与培养[A];首届中国奶业大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7 顾W,

本文编号:3033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3033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7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