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三种益生菌对肉羊甲烷排放、物质代谢和瘤胃发酵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4-13 16:06

  本文关键词:三种益生菌对肉羊甲烷排放、物质代谢和瘤胃发酵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试验在肉用绵羊饲粮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formis)、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和植物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研究其对肉用绵羊甲烷排放、营养物质代谢和瘤胃发酵的影响。试验内容分为以下3个方面。试验一:地衣芽孢杆菌对肉羊甲烷排放、物质代谢和瘤胃发酵的影响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formis)对肉羊甲烷排放、消化代谢和瘤胃发酵的影响,为利用益生菌减少肉羊甲烷排放和提高饲料利用率提供依据。选取24只体重为45±1.96 kg的杜泊(♂)×小尾寒羊(♀)杂交F1代成年羯羊,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化试验设计,将其分为4个组,每组6只羊,每只羊为1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3个试验组基础饲粮中地衣芽孢杆菌的添加水平分别为2.4×10~8、2.4×10~9和2.4×10~10菌落形成单位(CFU)/(只·d),分别记作低、中、高剂量组。试验期31 d,其中预试期18 d,正试期13 d。在正试期1~12 d,对每个处理组的6只羊进行气体代谢试验和消化代谢试验。采用开路式气体代谢系统测定甲烷(CH_4)排放量,采用全收粪尿法测定消化代谢率。在正试期第13 d,从每个处理组中随机选取4只羊,对其进行瘤胃液采集,在饲喂0 h(08:00)和饲喂后1 h(09:00)、3 h(11:00)、6 h(14:00)、9 h(17:00)通过食道采集瘤胃液,测定瘤胃液p H、氨态氮(NH_3-N)、挥发性脂肪酸(VFA)和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低、中剂量组降低了CH_4的日排放量(L/d;P0.05),高剂量组对CH_4日排放量(L/d)的影响不显著(P0.05);各添加组均显著降低了单位可消化干物质采食量(DDMI)的CH_4排放量(L/kg DDMI;P0.05),低、中、高剂量组的降幅分别为11.52%、13.12%、6.87%;2)各添加组均显著提高了肉羊干物质(DM)、有机物(OM)、中性洗涤纤维(NDF)、氮(N)的表观消化率和N沉积率(P0.05),并显著提高了消化能(DE)和代谢能(ME)(P0.05);3)低、中剂量组显著降低了瘤胃NH_3-N浓度(P0.05),高剂量组显著提高了瘤胃NH_3-N浓度(P0.05);各添加组对瘤胃p H、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及其比例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4)低、中剂量组均显著降低了甲烷菌和原虫的数量(P0.05),高剂量组显著升高了甲烷菌和原虫的数量(P0.05),各添加组对瘤胃总细菌数量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本试验表明,添加地衣芽孢杆菌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肉羊的甲烷排放量,减少甲烷菌和原虫的数量,并提高饲料的能量利用率。地衣芽孢杆菌抑制肉羊甲烷排放的最佳添加水平为2.4×10~9 CFU/(只·d)。试验二:热带假丝酵母对肉羊甲烷排放、物质代谢和瘤胃发酵的影响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对肉羊甲烷排放、消化代谢和瘤胃发酵的影响,为利用益生菌减少肉羊甲烷排放和提高饲料利用率提供依据。选取24只体重为51.12±2.23 kg的杜泊(♂)×小尾寒羊(♀)杂交F1代成年羯羊,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化试验设计,将其分为4个组,每组6只羊,每只羊为1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3个试验组基础饲粮中热带假丝酵母的添加水平分别为4×10~8、4×10~9和4×10~10 CFU/(只·d),分别记作低、中、高剂量组。试验期31 d,其中预试期18 d,正试期13 d。甲烷排放量和消化代谢率的测定及瘤胃液的采集同试验一。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低剂量组降低了CH_4的日排放量(L/d;P0.05),高剂量组升高了CH_4的日排放量(L/d;P0.05),中剂量组对CH_4日排放量(L/d)的影响不显著(P0.05);各添加组均显著降低了单位可消化干物质采食量的CH_4排放量(L/kg DDMI;P0.05),低、中、高剂量组的降幅分别为17.5%、5.34%、9.62%;2)各添加组均显著提高了肉羊DM、OM、NDF、ADF、N的表观消化率和N沉积率(P0.05),并显著提高了DE和ME(P0.05);3)各添加组均显著增加了瘤胃TVFA的浓度(P0.05),降低了TVFA中乙酸比例(P0.05),提高了丙酸比例(P0.05),降低了乙酸/丙酸(P0.05),对瘤胃p H和NH_3-N的影响不显著(P0.05);4)各添加组均显著增加了瘤胃的总细菌数(P0.05);中、高剂量组均显著增加了甲烷菌和原虫的数量(P0.05),低剂量组对甲烷菌和原虫数量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本试验表明,添加热带假丝酵母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肉羊的甲烷排放量,提高瘤胃发酵性能,改善瘤胃发酵类型,并提高饲料的能量利用率。热带假丝酵母抑制肉羊甲烷排放的最佳添加水平为4×10~8 CFU/(只·d)。试验三:植物乳酸杆菌对肉羊甲烷排放、物质代谢和瘤胃发酵的影响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植物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对肉羊甲烷排放、消化代谢和瘤胃发酵的影响,为利用益生菌减少肉羊甲烷排放和提高饲料利用率提供依据。选取24只体重为51.75±1.48 kg的杜泊(♂)×小尾寒羊(♀)杂交F1代成年羯羊,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化试验设计,将其分为4个组,每组6只羊,每只羊为1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3个试验组基础饲粮中植物乳酸杆菌的添加水平分别为5×10~9、5×10~10和5×10~11 CFU/(只·d),分别记作低、中、高剂量组。试验期31 d,其中预试期18 d,正试期13 d。甲烷排放量和消化代谢率的测定及瘤胃液的采集同试验一。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中剂量组降低了CH_4的日排放量(L/d;P0.05),高剂量组升高了CH_4的日排放量(L/d;P0.05),低剂量组对CH_4日排放量(L/d)的影响不显著(P0.05);低、中剂量组均显著降低了单位可消化干物质采食量的CH_4排放量(L/kg DDMI;P0.05),降幅分别为5.84%、15.28%,高剂量组对单位可消化干物质采食量的CH_4排放量(L/kg DDMI)影响不显著(P0.05);2)各添加组均显著提高了肉羊DM、OM、NDF、N的表观消化率和N沉积率(P0.05);中剂量组提高了ADF的表观消化率,低、高剂量组对ADF表观消化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各添加组均显著提高了DE和ME(P0.05)3)低、中剂量组显著增加了瘤胃TVFA的浓度(P0.05),高剂量组对瘤胃TVFA的影响不显著(P0.05);各添加组均显著降低了总TVFA中的乙酸比例(P0.05),提高了丙酸比例(P0.05),降低了乙酸/丙酸(P0.05),低、高剂量组显著降低了瘤胃NH_3-N浓度(P0.05),中剂量组对瘤胃NH_3-N浓度的影响不显著(P0.05);各添加组对瘤胃p H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4)中、高剂量组均显著增加了瘤胃的总细菌数(P0.05),低剂量组对瘤胃总细菌数的影响不显著;中剂量组显著增加了甲烷菌和原虫的数量(P0.05);低、高剂量组均显著降低了原虫的数量(P0.05),但对甲烷菌数量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本试验表明,添加植物乳酸杆菌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肉羊的甲烷排放量,提高瘤胃发酵性能,改善瘤胃发酵类型,并提高饲料的能量利用率。植物乳酸杆菌抑制肉羊甲烷排放的最佳添加水平为5×10~10CFU/(只·d)。
【关键词】:益生菌 甲烷 物质代谢 瘤胃发酵 肉羊
【学位授予单位】:塔里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826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7
  • 第一章 绪论17-28
  • 1.1 瘤胃中甲烷生成的生物学意义17-18
  • 1.2 瘤胃甲烷的生成18-20
  • 1.2.1 生成机制18
  • 1.2.2 生成途径18-19
  • 1.2.3 影响甲烷生成的机制19-20
  • 1.3 不同瘤胃微生物在甲烷生成中的作用20-22
  • 1.3.1 瘤胃微生物菌群20
  • 1.3.2 甲烷菌20
  • 1.3.3 甲烷菌与纤维分解菌20-21
  • 1.3.4 甲烷菌与原虫21
  • 1.3.5 甲烷菌与真菌21-22
  • 1.4 饲用益生菌种类22-23
  • 1.4.1 芽孢杆菌制剂22
  • 1.4.2 酵母菌制剂22-23
  • 1.4.3 乳酸菌制剂23
  • 1.5 益生菌对反刍动物的调控作用23-26
  • 1.5.1 对物质代谢的调控作用24-25
  • 1.5.2 对瘤胃甲烷的调控作用25-26
  • 1.6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6-27
  • 1.7 论文的研究内容27-28
  • 1.7.1 主要研究内容27
  • 1.7.2 技术路线27-28
  • 第二章 地衣芽孢杆菌对肉羊甲烷排放、物质代谢和瘤胃发酵的影响28-46
  • 2.1 材料与方法28-33
  • 2.1.1 试验材料与仪器28
  • 2.1.2 试验动物与设计28-29
  • 2.1.3 试验羊管理29-31
  • 2.1.4 测定指标与方法31-33
  • 2.1.5 统计分析33
  • 2.2 结果与分析33-39
  • 2.2.1 地衣芽孢杆菌对肉羊甲烷排放的影响33-34
  • 2.2.2 地衣芽孢杆菌对肉羊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34-38
  • 2.2.3 地衣芽孢杆菌对肉羊瘤胃发酵的影响38-39
  • 2.3 讨论39-45
  • 2.3.1 地衣芽孢杆菌对肉羊甲烷排放的影响39-41
  • 2.3.2 地衣芽孢杆菌对肉羊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41-42
  • 2.3.3 地衣芽孢杆菌对肉羊能量消化代谢的影响42-43
  • 2.3.4 地衣芽孢杆菌对肉羊瘤胃pH和NH3-N浓度的影响43-44
  • 2.3.5 地衣芽孢杆菌对肉羊瘤胃VFA的影响44
  • 2.3.6 地衣芽孢杆菌对肉羊瘤胃微生物的影响44-45
  • 2.4 结论45-46
  • 第三章 热带假丝酵母对肉羊甲烷排放、物质代谢和瘤胃发酵的影响46-61
  • 3.1 材料与方法46-47
  • 3.1.1 试验材料46
  • 3.1.2 试验动物与饲粮46-47
  • 3.1.3 试验设计47
  • 3.1.4 试验羊管理47
  • 3.1.5 样品采集与保存47
  • 3.1.6 测定指标与方法47
  • 3.1.7 数据处理与分析47
  • 3.2 结果与分析47-53
  • 3.2.1 热带假丝酵母对肉羊甲烷排放的影响47-48
  • 3.2.2 热带假丝酵母对肉羊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48-52
  • 3.2.3 热带假丝酵母对肉羊瘤胃发酵的影响52-53
  • 3.3 讨论53-59
  • 3.3.1 热带假丝酵母对肉羊甲烷排放的影响53-55
  • 3.3.2 热带假丝酵母对肉羊消化代谢的影响55-56
  • 3.3.3 热带假丝酵母对肉羊能量代谢的影响56-57
  • 3.3.4 热带假丝酵母对肉羊瘤胃pH和NH3-N的影响57-58
  • 3.3.5 热带假丝酵母对肉羊瘤胃VFA浓度的影响58
  • 3.3.6 热带假丝酵母对肉羊瘤胃微生物的影响58-59
  • 3.4 小结59-61
  • 第四章 植物乳酸杆菌对肉羊甲烷排放、物质代谢和瘤胃发酵的影响61-76
  • 4.1 材料与方法62
  • 4.1.1 试验材料62
  • 4.1.2 试验动物与饲粮62
  • 4.1.3 试验设计62
  • 4.1.4 试验羊管理62
  • 4.1.5 样品采集与保存62
  • 4.1.6 测定指标与方法62
  • 4.1.7 数据处理与分析62
  • 4.2 结果与分析62-69
  • 4.2.1 植物乳酸杆菌对肉羊甲烷排放的影响62-63
  • 4.2.2 植物乳酸杆菌对肉羊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63-67
  • 4.2.3 植物乳酸杆菌对肉羊瘤胃发酵的影响67-69
  • 4.3 讨论69-74
  • 4.3.1 植物乳酸杆菌对肉羊甲烷排放的影响69-70
  • 4.3.2 植物乳酸杆菌对肉羊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70-71
  • 4.3.3 植物乳酸杆菌对肉羊能量代谢的影响71-72
  • 4.3.4 植物乳酸杆菌对肉羊瘤pH和NH3-N浓度影响72-73
  • 4.3.5 植物乳酸杆菌对肉羊瘤胃VFA浓度的影响73
  • 4.3.6 植物乳酸杆菌对肉羊瘤胃微生物的影响73-74
  • 4.4 结论74-76
  • 第五章 全文结论76-78
  • 5.1 本文总体结论76
  • 5.2 本文的创新点76-77
  • 5.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77-78
  • 参考文献78-89
  • 附录89-95
  • 致谢95-97
  • 作者简历9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霞,董红敏,韩鲁佳;反刍动物甲烷排放预测模型研究现状[J];农业工程学报;2004年04期

2 郝庆菊,王跃思,江长胜,王长科,王明星;湿地甲烷排放研究若干问题的探讨[J];生态学杂志;2005年02期

3 秦晓波;李玉娥;刘克樱;万运帆;高清竹;;长期施肥对湖南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06年01期

4 王平;黄耀;张稳;;1955—2005年中国稻田甲烷排放估算[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9年05期

5 李茂柏;张建明;程灿;曹黎明;;稻田甲烷排放影响因素及减排措施研究进展[J];上海农业学报;2010年03期

6 邵凤君;金家志;;减少反刍动物甲烷排放的措施[J];农业环境与发展;1992年04期

7 ;国家环境保护局叶汝求副局长在甲烷排放问题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J];农村生态环境;1993年S1期

8 李德波,张纪伍,李维新,岳振陶,俞飞,顾建宁;不同农业措施对稻田甲烷排放通量的影响[J];农村生态环境;1993年S1期

9 董红敏,杨其长;反刍动物甲烷排放研究进展[J];农村生态环境;1993年S1期

10 杜道灯,陶战;稻田甲烷排放研究[J];世界农业;1993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银龙;;湿地甲烷排放研究评述[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2 秦晓波;李玉娥;刘克樱;;长期施肥对湖南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大气成分观测、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3 高艳霞;李秋凤;曹玉凤;李春华;李建国;;我国反刍动物甲烷排放现状及调控技术研究进展[A];2009新华杯迎国庆60周年畜牧兽医科技论文集[C];2009年

4 韩广轩;朱波;;稻油轮作稻田甲烷排放及其总量估算[A];第九届中国青年土壤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暨第四届中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5 娜仁花;董红敏;;营养因素对反刍动物甲烷排放影响的研究现状[A];第十一届全国家畜环境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8年

6 马青山;余占桥;张日俊;;微生物生物技术在控制畜牧业甲烷排放中的应用[A];第四届第十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动物微生态企业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7 王秀珍;郑长春;黄敬峰;;稻田甲烷排放监测技术研究[A];全国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监测与控制治理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高艳霞;李秋凤;曹玉凤;李春华;李建国;;我国反刍动物甲烷排放现状及调控技术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9 秦晓波;李玉娥;万运帆;廖育林;;湖南稻田甲烷排放及其对不同管理措施的响应[A];发展低碳农业 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农业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秦旭旭;郝力壮;冯宇哲;王万邦;王迅;柴沙驼;崔占鸿;赵月平;张晓卫;刘书杰;;大蒜素抑制牦牛瘤胃甲烷排放的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动物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欣 译;北极释放甲烷速度加快[N];中国气象报;2010年

2 林万涛;稻田甲烷排放不增加温室效应[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3 马毅达;澳大利亚减排新招 不让羊打嗝放屁[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何英;美公布甲烷排放削减计划[N];中国能源报;2014年

5 首席记者 任荃;改变种稻习惯可为地球“降温”[N];文汇报;2009年

6 张小青;十九国联手推进甲烷市场化[N];中国环境报;2007年

7 记者 张小军;越高产越环保[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8 记者 沈建华 刘文彬;水稻田并非甲烷排放重要源头[N];农民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许琦敏;农田急需“碳滋养”[N];文汇报;2010年

10 陈重宇;世界各国致力甲烷市场化[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游玉波;肉牛甲烷排放测定与估算模型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2 丁维新;沼泽湿地及其不同利用方式下甲烷排放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南京土壤研究所);2003年

3 王平;基于模型和GIS技术估算1955-2005年中国稻田甲烷排放[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4 李大明;免耕和秸秆覆盖旱作稻田甲烷排放及甲烷产生菌群落结构和数量的变化特征[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5 甘德欣;稻鸭共栖免耕减排甲烷机制及综合效益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3年

6 孙晓新;小兴安岭沼泽甲烷排放及其对人为干扰的响应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7 傅志强;水稻植株和土壤对CH_4排放的影响及定量模型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8 黄佳芳;闽江河口短叶茳芏湿地甲烷产生、氧化、传输与排放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景鑫;艾比湖地区生长季典型生态系统土壤甲烷排放通量分析[D];新疆大学;2012年

2 刘建功;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甲烷排放的时空变化[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王晓龙;若尔盖高寒泥炭湿地甲烷排放特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4 杨镒铭;稻麦秸秆还田对分蘖期稻田土壤碳氮及甲烷排放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5 盛宣才;水位对杭州湾芦苇湿地甲烷排放的影响[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5年

6 蒋明抒;农村非点源生活污水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甲烷排放控制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7 肖怡;三种益生菌对肉羊甲烷排放、物质代谢和瘤胃发酵的影响[D];塔里木大学;2016年

8 姚守平;若尔盖高原花湖湖滨湿地甲烷排放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007年

9 高玉春;有氧条件下中亚热带植物甲烷排放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徐晓;淡水螺类对湿地微生物介导的甲烷排放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三种益生菌对肉羊甲烷排放、物质代谢和瘤胃发酵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39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3039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f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