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苜蓿间作对土壤养分、酶活性及植物生长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5-07-07 00:54
本次试验以玉米/紫花苜蓿间作,设置玉米行距分别为30 cm、50 cm、70 cm的单作和间作,紫花苜蓿行距为30 cm的单作共7个处理;研究7个处理对土壤养分、酶活性及植物生长影响,并筛选出可供实际生产选择的组合方案。结果表明:1.玉米单作时,抽穗期和蜡熟期的土壤全氮含量低于灌浆期,降幅为0.58%2.34%;灌浆期土壤的全磷含量低于抽穗期和蜡熟期,降幅分别为5.63%10.71%、5.13%7.41%;蜡熟期的土壤碱解氮含量低于抽穗期和灌浆期,降幅分别为4.12%12.67%、1.88%8.06%。紫花苜蓿单作时,抽穗期和蜡熟期的土壤全磷含量低于灌浆期,降幅为1.15%4.60%。玉米/紫花苜蓿间作时,灌浆期的土壤速效钾含量低于抽穗期和蜡熟期,降幅分别为3.51%36.06%、3.84%29.67%。2.玉米抽穗期时:JZY30、JZY50、JZY70的土壤脲酶活性比DZ30分别降低了14.20%、42.92%...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贵州区域概况
1.2 禾本科豆科间作
1.2.1 禾本科/豆科间作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1.2.2 禾本科/豆科间作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1.2.3 禾本科/豆科间作对产量的影响
1.2.4 禾本科/豆科间作对植物生长及营养品质影响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目标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设计及材料
2.3 样品采集及测定
2.3.1 植物样品采集及指标测定
2.3.2 植物营养指标的测定
2.3.3 土壤样品的采集
2.3.4 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酶活性的测定
2.3.5 试验处理代码
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玉米苜蓿间作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3.1.1 间作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3.1.2 间作对土壤全氮的影响
3.1.3 间作对土壤全磷的影响
3.1.4 间作对土壤全钾的影响
3.1.5 间作对土壤碱解氮的影响
3.1.6 间作对土壤有效磷的影响
3.1.7 间作对土壤速效钾的影响
3.1.8 间作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3.1.9 间作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相关性分析
3.1.10 间作土壤肥力的主成分分析
3.2 间作下玉米苜蓿的性状表现
3.2.1 间作对玉米生长性状的影响
3.2.2 间作对紫花苜蓿生长性状的影响
3.2.3 间作处理下的生产性能及评价
3.2.4 间作对玉米籽实和紫花苜蓿品质影响
3.2.5 玉米农艺性状及紫花苜蓿主要性状的灰色关联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间作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4.2 间作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4.3 间作下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相关分析
4.4 间作下土壤肥力的主成分分析
4.5 间作对植物生长和主要性状的影响
4.6 玉米和紫花苜蓿的营养品质和主要性状综合评价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本文编号:4056237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贵州区域概况
1.2 禾本科豆科间作
1.2.1 禾本科/豆科间作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1.2.2 禾本科/豆科间作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1.2.3 禾本科/豆科间作对产量的影响
1.2.4 禾本科/豆科间作对植物生长及营养品质影响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目标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设计及材料
2.3 样品采集及测定
2.3.1 植物样品采集及指标测定
2.3.2 植物营养指标的测定
2.3.3 土壤样品的采集
2.3.4 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酶活性的测定
2.3.5 试验处理代码
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玉米苜蓿间作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3.1.1 间作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3.1.2 间作对土壤全氮的影响
3.1.3 间作对土壤全磷的影响
3.1.4 间作对土壤全钾的影响
3.1.5 间作对土壤碱解氮的影响
3.1.6 间作对土壤有效磷的影响
3.1.7 间作对土壤速效钾的影响
3.1.8 间作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3.1.9 间作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相关性分析
3.1.10 间作土壤肥力的主成分分析
3.2 间作下玉米苜蓿的性状表现
3.2.1 间作对玉米生长性状的影响
3.2.2 间作对紫花苜蓿生长性状的影响
3.2.3 间作处理下的生产性能及评价
3.2.4 间作对玉米籽实和紫花苜蓿品质影响
3.2.5 玉米农艺性状及紫花苜蓿主要性状的灰色关联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间作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4.2 间作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4.3 间作下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相关分析
4.4 间作下土壤肥力的主成分分析
4.5 间作对植物生长和主要性状的影响
4.6 玉米和紫花苜蓿的营养品质和主要性状综合评价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本文编号:40562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405623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