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气管狭窄的治疗对策及不同气管成形技术的临床应用

发布时间:2025-07-02 02:46
  背景与目的 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心血管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其发病率约占出生婴儿的4%o-10‰[1-5],其中60%于<1岁死亡。发病可能与遗传尤其是染色体易位与畸变、宫内感染、大剂量放射性接触和药物等因素有关。 随着心血管医学的快速发展,许多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得到准确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病死率已显著下降。随着人们公众卫生意识的提高及临床诊疗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临床治疗逐步转向低龄化、复杂畸形矫治的早期化。与此同时临床上又发现相当部分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合并有气管、支气管狭窄,这就为本已非常棘手的小儿心脏手术后的呼吸道管理又增加了极大的困难,影响预后,甚至直接导致围手术期死亡[6,7]。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气管狭窄的发病率很少,并且很难处理。对先心病合并气管狭窄的认识最早始于心脏畸形矫治良好循环稳定后患儿因呼吸窘迫不能停机械通气的支持及拔出气管插管后反复再插管,进一步行胸部CT、MRI和/或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后才诊断。后来,随着对气管狭窄认识的不断加深,通过对术前即合并有气促、喘鸣、吸凹征的患儿及小婴儿常规进行胸部...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表
前言
资料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2 主要医疗设备与用药
    3 方法
    4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1 肺动脉吊带-气管狭窄示意图
    2 气管狭窄的胸部CT
    3 气管狭窄术前、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图像
    4 长段气管狭窄成型示意图
    5 部分手术图片
    6 两组手术死亡率比较
综述
    发病机制
        1 血管环形成的胚胎学机制和病理解剖
        2 肺动脉吊带的病理解剖及气管狭窄
    临床分型
        1 先天性心脏病分型
        2 气管狭窄分型
    临床表现
    诊断
        1 先天性心脏病的影像学诊断比较
        2 气管狭窄的影像学诊断
    手术治疗
        1 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
        2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进展
        3 气管狭窄的手术治疗
    术后主要并发症
    护理
        1 术前护理
        2 术后护理
    手术结果和随访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在读期间发表文章



本文编号:40551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40551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6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