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呼吸病论文 >

急性主动脉夹层术前低氧血症危险因素分析及肺复张治疗深低温停循环主动脉术

发布时间:2016-11-24 05:24

  本文关键词:急性主动脉夹层术前低氧血症危险因素分析及肺复张治疗深低温停循环主动脉术后低氧血症的疗效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2年

急性主动脉夹层术前低氧血症危险因素分析及肺复张治疗深低温停循环主动脉术后低氧血症的疗效观察

刘子娜  

【摘要】:目的:急性主动脉夹层发病时往往伴随呼吸功能不全的发生,本研究旨在探讨与急性主动脉夹层低氧血症相关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于2009年7月至2011年1月期间入院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夹层类型、是否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以及各项实验室检查,包括: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血清肌酐、C反应蛋白、D-二聚体、血糖、凝血酶原时间等。低氧血症定义为氧合指数低于150(PaO2/FiO2150),氧合指数低于100(PaO2/FiO2100)者为严重低氧血症。采用单因素比较、多因素线性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一般情况及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与低氧血症的关系。 结果:共有247例患者入选,其中Stanford A型夹层145例(58.7%),B型102例(41.3%)。入选患者中男性197例(79.8%),女性50例(20.2%),平均年龄48.5±10.1岁,男、女患者平均年龄无差别(47.9±9.9岁vs50.8±10.7岁,P0.05)。患者平均氧合指数为160.0±42.3,其中113例(45.7%)患者发生低氧血症,低氧血症组氧合指数为127.3±15.9,非低氧组氧合指数为187.9±37.5(P0.05)。6例发生严重低氧血症,发病率为2.4%。单因素分析与发生低氧血症相关的因素包括:体重指数(26.13±2.48kg/m2vs24.14±2.62kg/m2,P0.05);吸烟史(45例vs30例,P0.05);白细胞计数(12.31±3.75×109/L vs9.59±3.68×109/L,P0.05);血小板计数(176.18±65.04×108/L vs208.80±76.83×109/L,P0.05);C反应蛋白浓度(18.31mg/L vs15.74mg/L,P0.05);D-二聚体浓度(3.92μg/ml vsS2.07μg/ml,P0.05);血清肌酐浓度(99.58±42.41μmol/L vs88.28±30.09μmol/L,P0.05);血糖浓度(7.58±2.07mmol/L vs6.87±1.58mmol/L,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与发生低氧血症相关的因素为:C反应蛋白浓度(B:-7.707,95%CI:-14.581--0.834,P=0.02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体重指数(OR:1.381,95%CI:1.226-1.556)、吸烟史(OR:2.475,95%CI:1.358-4.509)。 结论:本研究发现急性主动脉夹层术前低氧血症的发生率约40%,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体重指数和吸烟史为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浓度、C反应蛋白浓度、血清肌酐浓度、血糖浓度与氧合指数之间存在一定关系。 目的:评价肺复张治疗对纠正深低温停循环主动脉术后低氧血症的改善作用及对机械通气时间的影响,同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 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入选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期间行深低温停循环主动脉手术术后发生严重低氧血症(PaO2/FiO2100)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20),行常规机械通气结合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实验组(n=20),行肺复张治疗(PCV+PEEP)。对比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肺复张前后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各参数的变化。 结果:40例患者平均年龄47.2±25.0岁,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年龄无差别(48.3±8.4岁vs46.0±9.7岁,P=0.725);男性共30例,每组各15例,占75%;两组患者体重指数相匹配(24.9±3.7kg/m2vs25.2±3.0kg/m2,P=0.419),分别有9例和10例患者有吸烟史(45%vs50%,P=0.752)。对照组与实验组治疗前氧合指数无明显差别(PaO2/FiO2:94.7±2.8vs94.0±2.9,P=0.486),治疗后肺复张组患者氧合明显改善(PaO2/FiO2:94.0±2.9vs180.4±31.8,P0.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CO2和潮气量VT无明显变化。实验组行肺复张治疗期间对血管活性药物剂量进行调整后,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均可维持稳定状态;实验组较常规治疗组的机械通气时间缩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4±16.4vs21.8±12.6h,P=0.441)。 结论:肺复张治疗可改善深低温停循环主动脉术后低氧血症患者的氧合状态,对血流动力学产生的影响可通过严密监测和药物调整控制在稳定范围内,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方案。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563.8;R654.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孙小林;邹弘麟;韦杰;王萍;赵斌;李华;;肺复张手法在成人心脏体外循环术后的临床应用分析[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0年08期

2 赵东;王春生;洪涛;丁文军;杨守国;;主动脉弓动脉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J];中国临床医学;2005年05期

3 葛敏;;PEEP肺复张术治疗心脏手术后早期ALI-ARDS(附20例报告)[J];山东医药;2009年46期

4 董莉亚;叶一舟;周黎瑾;王利民;袁忠祥;郑景浩;;深低温停循环前肺缺血预处理对肺组织的保护作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7期

5 张翔宇;樊海蓉;杨自建;沈菊芳;王启星;陈亮;;肺复张术在心脏外科手术后低氧患者的疗效观察[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2期

6 刘彬;许卫江;;肺复张对纠正心脏术后低氧血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2007年08期

7 隆云;刘大为;金征宇;柴文昭;刘宏忠;王小亭;;静态压力-容积曲线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复张和肺塌陷中的应用[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年07期

8 谢波;薛松;王维俊;徐根兴;刘沙;胡振雷;;乌司他丁在深低温停循环主动脉手术中的肺保护作用[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0年05期

9 董莉亚;郑景浩;施盛;王利民;袁忠祥;;肺缺血预处理对深低温停循环肺损伤保护的实验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古博;闵苏;;老年妇科腹腔镜手术气腹、体位及高碳酸血症对循环功能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0年06期

2 王玉;陆铸今;;肺复张手法的肺保护作用[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8年04期

3 田光;韩志海;段蕴铀;;肺泡复张手法的临床应用[J];海军总医院学报;2006年02期

4 朱耀斌;李晓锋;王强;张燕搏;范祥明;李志强;许耀强;凌峰;刘爱军;刘迎龙;;一种新颖的油酸诱导乳猪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1年11期

5 余求龙;徐江平;闵珺;徐丽君;王卫东;;血清CRP水平与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性研究[J];军事医学;2012年04期

6 龚倩;葛建军;葛圣林;林敏;周汝元;;无创正压通气在心外科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2年07期

7 刘子娜;张海涛;;肺复张在心脏外科的应用[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2年11期

8 杜全胜;赵鹤龄;申丽旻;闫莉;常瑞利;任珊;;小潮气量加叹气通气对外源性和内源性急性肺损伤疗效的对比研究[J];山东医药;2011年04期

9 张陈麟;张晓庆;李怀芳;;不同麻醉方式悬吊式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清酶学变化[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5期

10 江平;张黎;马俭;史宏彰;刘锦铭;;不同年龄人群自发性气胸的病因和治疗特点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谢晓勇;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手术减轻术后肺损伤机制及对高迁移率族蛋白B1表达影响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2 闫焱;二氧化碳气腹对呼吸动力学的影响及其诱发肺脏氧化应激的研究[D];广州医学院;2010年

3 韩志海;海水淹溺致急性肺损伤的病理与病理生理学变化及通气策略的影响[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

4 王少根;高频震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吸入性损伤的实验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5 王玉;肺复张手法救治小儿急性肺损伤的临床研究及动物实验[D];复旦大学;2009年

6 朱耀斌;部分液体通气技术治疗急性肺损伤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熊昕;腹腔镜手术中麻醉及P_(ET)CO_2水平对脑血流灌注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廖婧华;妇科腹腔镜手术压力控制通气对通气功能和二氧化碳分压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3 黄林林;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婴儿体外循环肺损伤保护的临床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4 王翔锋;两种通气模式对肥胖患者行妇科腹腔镜手术呼吸功能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5 张建国;肺复张对ARDS血管外肺水指数及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A的影响[D];南昌大学;2009年

6 张姗妮;Caveolin-1与CO_2气腹后宫颈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变化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7 孙晓义;不同液体管理策略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血管外肺水的影响[D];延边大学;2010年

8 林树英;妇科腹腔镜手术合理通气方法的探讨[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涛,张涛,程庆书;肺表面活性物质在缺血预处理肺保护中的作用[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21期

2 刘于红;张志成;邹曰坤;段蕴铀;张萍;李大伟;王爱丽;帅维正;单毅;;肺复张策略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分析[J];海军总医院学报;2007年04期

3 赵东;王春生;洪涛;丁文军;杨守国;;主动脉弓动脉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J];中国临床医学;2005年05期

4 张贞雄,谢立刚,刘进;冠脉搭桥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率调查与原因分析[J];山东医药;2001年02期

5 王建明;王明海;陶曙光;韩建刚;杨仕海;;不同肺保护剂对兔体外循环手术肺保护的比较[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06年03期

6 董莉亚;郑景浩;王利民;肖明第;朱德明;;肺缺血预处理在深低温停循环中肺保护的实验[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08年02期

7 潘景业;马继红;陈洁;;肺复张策略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8年05期

8 徐康清,孙培吾,黄文起,陈秉学,谭洁芳,黄伟明;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肺功能的影响[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4年01期

9 王书鹏,秦英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复张策略的研究进展[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5年08期

10 马晓春;王辰;方强;刘大为;邱海波;秦英智;席修明;黎毅敏;;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2006)[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6年1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慧敏;蔡常洁;陆敏强;汪根树;易述红;杨扬;许赤;李华;陈规划;;肝移植术后急性肺损伤的治疗策略[J];中华外科杂志;2006年13期

2 刘彬;许卫江;;肺复张对纠正心脏术后低氧血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2007年08期

3 顾勤,葛敏,董丹江;肺复张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开放吸痰后氧合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5年08期

4 孙翠芳;李伟;张旭日;李新明;;经面罩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的临床应用[J];海南医学;2006年08期

5 徐陶;廖凯男;甘辞海;;静舒氧治疗重症胰腺炎并发ARDS疗效观察[J];四川医学;2007年03期

6 戎柳;封启明;何平安;陶宝华;王荣昇;;短程甲强龙冲击疗法在创伤合并肺挫伤早期治疗的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2008年01期

7 韩振平;杨文东;刘德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sE-SLT和sICAM-1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实用医药杂志;2008年09期

8 王国杰;李保旺;闫晨明;李春章;杨长波;张雪光;李继青;丛莉;王潇;;复合吸氧预防无痛纤支镜检查时低氧血症效果的临床研究[J];实用疼痛学杂志;2008年05期

9 黄勇先;李旭东;钱中良;陈益飞;;双水平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伴严重低氧血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年23期

10 周倩;;无创呼吸机在开胸术后治疗低氧血症的应用与护理[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自建;张翔宇;樊海蓉;王启星;;SICU252例次机械通气患者肺复张术临床效果及经验分析[A];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2 杨自建;张翔宇;樊海蓉;王启星;;SICU 252例次机械通气患者肺复张术临床效果及经验分析[A];2008全国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08年

3 姚玉红;何晓娣;;SpO_2监测在多发伤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A];第三届全国急诊创伤学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4 曹钰;杨锦林;;气管插管抢救急性左心衰伴严重低氧血症成功1例的报告[A];2000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5 蒋兰英;王笑薇;金如燕;;26例暴发性胰腺炎的早期观察及护理[A];全国外科、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6 张玉楚;陈童恩;刘鹏;杨群;许兆军;;肺复张法在严重非心源性肺水肿患者中的应用[A];2009年浙江省危重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郭景维;;急性胰腺炎的肺部并发症[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五次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8 宗酉明;;ALI/ARDS的研究新认识[A];2005年浙江省危重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9 任增光;;肺淋巴管肌瘤1例[A];第十三届全国临床医学影像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10 庄茂源;杨桂莲;刘迎恩;刘加池;杨明俊;李兰明;杨玉梅;;高压氧治疗对肝硬化合并肝肺综合症患者血氧水平及血浆内毒素一氧化氮变化的影响[A];第一届全国疑难重型肝病大会、第四届全国人工肝及血液净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硕;睡眠呼吸暂停模式间歇低氧大鼠炎症损伤机制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2 杨莉;Rho激酶在低氧大鼠肺小动脉的表达及灯盏花素预防作用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3 杨艳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D];四川大学;2007年

4 陈小菊;Fractalkine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D];四川大学;2006年

5 夏秀琼;斯伐他汀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隆云;目标指导个体化通气策略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中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7 赵青;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及其干预治疗对冠心病患者代谢紊乱的影响[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8 宋卫华;急性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分析及其与Ⅱ型基质金属蛋白酶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关联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9 钟鸣;普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李文龙;动脉性血管疾病的遗传危险因素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子娜;急性主动脉夹层术前低氧血症危险因素分析及肺复张治疗深低温停循环主动脉术后低氧血症的疗效观察[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2 孟蕾;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两种肺复张方法治疗的效果比较[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3 朱凡;肺复张手法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研究[D];蚌埠医学院;2012年

4 李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低氧血症评价指标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5 万南生;睡眠呼吸暂停模式间歇低氧大鼠高血压发病机制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6 邓莉;用STOP量表筛查门诊患者无痛肠镜检查中低氧血症风险的有效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7 汪南;肺复张与复张性肺水肿:动物模型MSCT和病理学对比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8 邢萌萌;乙型病毒性肝炎继发低氧血症证候规律及相关指标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赵芊;低氧血症对心功能正常患者血浆脑钠肽的影响[D];大连医科大学;2008年

10 翟仁义;肺气体交换模型在口腔颌面外科领域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急性主动脉夹层术前低氧血症危险因素分析及肺复张治疗深低温停循环主动脉术后低氧血症的疗效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99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1899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9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