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呼吸病论文 >

DNA倍体分析联合细胞学及CEA检测对胸腔积液良恶性诊断的价值

发布时间:2016-11-28 08:00

  本文关键词:DNA倍体分析联合细胞学及CEA检测对胸腔积液良恶性诊断的价值,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吉林大学》 2012年

DNA倍体分析联合细胞学及CEA检测对胸腔积液良恶性诊断的价值

张娟  

【摘要】:目的:通过DNA倍体分析联合细胞学及CEA检测,鉴别诊断良、恶性胸腔积液,提高肿瘤早期诊断阳性率,寻求具有较高灵敏度及特异度的实验诊断方法。 方法:采集2011年4月-2011年11月期间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内科以胸腔积液收治入院并最终明确诊断的105例患者的胸腔积液送检标本,其中恶性胸腔积液组56例,良性胸腔积液组49例。通过液基薄层制片法及细胞离心涂片机制备涂片各2张:行巴氏染色、镜下细胞形态学诊断;行Feulgen-Thionin染色、应用全自动DNA图像分析仪进行细胞内DNA倍体分析;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胸腔积液中癌胚抗原(CEA)的浓度。恶性胸腔积液的结果判定是:细胞学以镜下找到可疑癌细胞或找到癌细胞; DNA倍体分析以满足以下条件之一为恶性胸腔积液,即①3个或3个以上的大于5c非整倍体细胞,②无DNA倍体异常细胞,但有异倍体峰,③4c的细胞数大于等于细胞总数的10%,④1个大于9c的非整倍体细胞;CEA以检测浓度3.4ng/ml判定为恶性积液。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1.三种检测方法检测的阳性率:在105例胸腔积液中,有58例DNA倍体分析异常,阳性率最高,为55.24%(58/105);48例细胞学检查找到癌细胞或可疑癌细胞,阳性率为45.71%(48/105);44例胸水CEA3.4ng/ml,阳性率为41.90%(44/105)。阳性率比较:DNA倍体分析细胞学检查CEA检测的阳性率,DNA倍体分析与CEA检测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三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在良、恶性胸腔积液组中,DNA倍体分析灵敏度为92.86%(52/56)、特异度为87.76%(43/49)、准确度为90.48%(95/105);细胞学检查的灵敏度为78.57%(44/56)、特异度为91.84%(45/49)、准确度为84.76%(89/105);胸腔积液CEA检测的灵敏度为62.50%(35/56)、特异度为81.63%(40/49)、准确度为71.43%(75/105)。DNA倍体分析的灵敏度、准确度均高于细胞学及CEA,且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三种检测方法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Youden指数及Kappa值:DNA倍体分析的阳性预测值为89.66%(52/58)、阴性预测值为91.49%(43/47)、Youden指数为0.81、Kappa值为0.808;细胞学检查的阳性预测值为91.67%(44/48)、阴性预测值为78.95%(45/57)、Youden指数为0.70、Kappa值为0.697;胸腔积液CEA检测的阳性预测值为79.55%(35/44)、阴性预测值为65.57%(40/61)、Youden指数为0.44、Kappa值为0.435。DNA倍体分析的阴性预测值、Youden指数均高于细胞学及CEA,且阴性预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Youden指数与CEA检测Youden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DNA倍体分析随机误差较小,灵敏度高,结果可靠,同时DNA倍体分析的Kappa值高于肿瘤细胞检查及胸腔积液CEA检测,说明DNA倍体分析的一致性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4.联合检测评价:DNA倍体分析、细胞学、胸腔积液CEA三者联合检测其灵敏度高,可达99.43%,但特异度却较低,只有65.79%;而DNA倍体分析与细胞学联合检测(灵敏度为98.47%、特异度为80.60%、Youden指数为0.79、准确度为90.48%),与三者联合检测相比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较好。 结论: 1. DNA倍体分析与细胞学检查及胸腔积液CEA检测相比较,具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其灵敏度(92.86%),高于细胞学检查(78.57%)及CEA检测(62.50%),是临床鉴别诊断良、恶性胸腔积液的一个较好的指标。 2. DNA倍体分析与细胞学联合检测的灵敏度(98.47%)和特异度(80.60%)优于与CEA的联合试验,同时联合检测可以弥补细胞学检查及胸腔积液CEA检测灵敏度不足的问题。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561;R730.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寅芙;DNA倍体分析联合Lunx mRNA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胸腔积液中的诊断价值[D];吉林大学;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海兵,修清玉,蔡洪培,邓志华;端粒酶活性测定在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2 李建刚;吉志固;崔学军;朱自力;;胸腹腔积液中肿瘤标志物联检对鉴别良、恶性的价值[J];放射免疫学杂志;2010年02期

3 马琳;李强;;DNA倍体分析和癌胚抗原检测在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4 李桂宾,孙玉红,高颖,王伟;良恶性胸水的实验室检查新进展[J];临床肺科杂志;2005年03期

5 张益辉;王泽球;张庆文;;CEA、CYFRA21-1对肺非小细胞性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价值的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07年07期

6 楼雅芳;李欣;;CEA、NSE、CYFRA21-1、ADA联检对癌性与结核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J];临床肺科杂志;2007年08期

7 吴俐;;DNA倍体在胸腔积液诊断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2009年12期

8 应海平;;胸水ADA和CEA检测在胸腔积液中的鉴别诊断价值[J];现代实用医学;2006年06期

9 孙剑经;逯海;姚世媛;张斌;;食管黏膜脱落细胞DNA倍体分析在诊断食道良恶性疾病中的价值[J];山东医药;2011年36期

10 蔡根度,吕雁群,洪迎华,许育;胆固醇分析对良恶性腹水的诊断价值[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1996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红宁;抑癌研究进展[J];癌变.畸变.突变;1992年02期

2 郑一凡,朱心强,黄幸纾;β-胡萝卜素和叶绿酸对DMBA诱发大鼠乳腺癌的影响[J];癌变.畸变.突变;1997年02期

3 袁国荣;自拟止痛要方治疗原发性肝癌化疗栓塞后疼痛30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1期

4 张文东;许有志;金莉;;小承气汤合清金化痰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42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年01期

5 贾英杰;李小江;孙一予;陈军;杨佩颖;李宝乐;;中医药防治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07期

6 夏雪琴;;顺铂腹腔内灌注联合FOLFOX4方案化疗治护晚期胃癌体会[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年04期

7 陆天雅;梅芳;;比较盖诺两种不同注射方法对静脉炎的影响[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程海林;;小细胞肺癌胰腺转移病例2例[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9 王松;张继;崔萍;;直肠癌MRI诊断及术前分期的价值[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10 杨玉莲;急性百草枯中毒抢救体会[J];安徽医学;199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平生;修林;汪世存;李继德;冯克海;朱德发;孙昕;陈飞虎;王晓琰;陈蓉;林新民;庄建生;;靶动脉灌注维拉帕米提高抗肿瘤药物疗效的基础及临床研究[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医科卷)[C];2005年

2 柯传庆;柴长春;彭秋平;李春安;;希罗达与草酸铂治疗老年中晚期胃癌疗效分析[A];江西省中医药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姜勇;吴沛宏;;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肿瘤综合治疗后残留或复发转移淋巴结[A];中国(第七届)肿瘤微创治疗学术大会暨世界影像导引下肿瘤微创治疗学会成立筹备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姜勇;吴沛宏;;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肿瘤综合治疗后残留或复发转移淋巴结[A];中国(第七届)肿瘤微创治疗学术大会暨世界影像导引下肿瘤微创治疗学会成立筹备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林章华;钟进才;张华萍;;390例居家晚期癌症患者身、心、灵、社会的全人照顾[A];第七届全国癌症康复与姑息医学大会大会论文集和专题讲座[C];2011年

6 李新民;党琦;;天佛参口服液(TFS)诱导人喉癌细胞Hep-2凋亡及机理探讨[A];2011年中华名中医论坛暨发挥中西医优势防治肿瘤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冯彬彬;张建海;徐晓玉;陈红;;抗肿瘤中药研究进展[A];2011年中华名中医论坛暨发挥中西医优势防治肿瘤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吴同玉;;中医“治未病”思想在肝癌防治中的运用[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9 樊青霞;王瑞林;;食管癌化学治疗概况[A];中南地区食管癌综合治疗研讨会暨河南省第二届食管癌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7年

10 蒋敬庭;吴昌平;邓海峰;吴骏;张红宇;孙文辉;陈国瑾;吴爱珍;季枚;;血清TSGF、CA242、CA19-9对老年胰腺癌患者诊断作用的临床研究[A];全国肿瘤诊断与治疗药物分子靶点研究进展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冠豪;黄芪注射液对肺癌小鼠模型作用机制初探[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陈志芬;人白细胞介素15与18协同作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对结肠癌细胞杀伤功能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3 郭鹏德;脑胶质瘤不同病理分级的整合素 α_vβ_3表达与~(99m)Tc-3PRGD_2显像的相关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吴飞;性激素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侵袭、凋亡的影响及术后HRT安全性循证医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5 朱辉;新疆维吾尔族食管鳞癌蛋白质图谱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6 王玲;高氧液对低压缺氧复合光气中毒急性肺损伤保护作用及相关机理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7 陈丽;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在肝癌治疗中的自噬药理学机制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2年

8 楼建军;抑癌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鼻咽癌遗传易感性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2年

9 吴慧;cox-2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放射敏感性的基础与临床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10 欧阳高亮;中国鲎鲎素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诱导分化作用与机理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海鸽;多西他赛对食管癌细胞系EC-9706放射增敏机制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陈妍琼;KiSS-1、MMP-2和MVD在不同食管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杜少华;FCM与AgNORs在诊断Wistar大鼠腭黏膜癌变过程中的实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朱艳玲;扶正解毒汤改善中晚期肺癌正虚毒结证患者生存质量的临床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刘起胜;116例65岁以上老年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分析[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李华飞;解毒益气方对肺癌放疗期间辩证分型分布走向影响的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田争;加味小青龙汤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外寒内饮证的临床疗效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王艳琴;当归多糖对肺纤维化大鼠肺功能、细胞外基质及病理形态学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0年

9 孙轶男;平调饮对原发性肝癌患者AFPmRNA、GPC-3mRNA影响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掌莉;人参养荣汤联合TE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晚期气血两虚型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德定,冷彦,覃吉超,余源,龚建平;新鲜肿瘤标本活细胞与固定细胞的DNA含量分析比较[J];癌症;2001年05期

2 齐学远;陈余清;;胸水LUNX mRNA检测对肺癌胸膜转移的诊断价值[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谭思创;程章波;马宇超;谭斯品;殷照初;胡文;喻风雷;;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区域淋巴结LUNX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12期

4 应漂漂;王茂峰;王巧燕;万汝根;;LunX mRNA联合CEA、SCCA、CYFRA21-1三项肿瘤标志物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J];实验与检验医学;2009年06期

5 金恂;胡永军;张晓飞;;流式细胞仪DNA倍体测定在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中的诊断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年03期

6 仲崇俊;蒋庚西;陶国华;王永旺;;肺癌外周血中EGFR mRNA、SP-D mRNA、LUNX mRNA表达的临床意义[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1期

7 吉福志;朱卫国;潘鹏;周锡垒;;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LUNX mRNA表达及临床意义[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3期

8 余小琴;程民;张艳斌;方勇;王同;;LunX和CK19基因定量表达在肺癌诊断及疗效观察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8年04期

9 牛瑞;刘波;邵明举;王伟;;非小细胞肺癌区域淋巴结中肺组织特异性基因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9期

10 张静,陈小东;肺癌微转移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上海医科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海峰;nm23及E-cadherin与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微转移及预后关系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雪涛;非小细胞肺癌转移相关基因在原发灶、血循环和转移灶肿瘤细胞中的差异表达[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2 徐晶;143例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分析[D];郑州大学;2011年

3 姚舒洋;LUNX mRNA、CK19 mRNA、CEA 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及外周血微转移中的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4 刘波;实时RT-PCR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淋巴微转移[D];山东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远春;李俊;陈振东;;良恶性胸腹水的鉴别诊断[J];安徽医学;2007年03期

2 樊英,李龙芸;流式细胞仪DNA倍体分析用于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J];癌症进展;2005年03期

3 李保护;选择素及其和某些病理变化的关系[J];北京医学;1999年06期

4 韩兆东;阮月芹;安新业;孔祥华;陈佳荣;周玉明;;流式细胞术在临床研究方面的应用[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蔡洪培,邓志华,张兴荣,高勇,沈建伟;TRAP-ELISA检测消化道肿瘤细胞株端粒酶活性[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6 徐兵,胡成,缪旭东,吴燕虹,易正山,杨艺,孟凡义,冯茹,刘启发,刘晓力,郑维杨;106例成人急性白血病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分析[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10期

7 吴广平,巴静,王恩华,滕月娥,范霞;检测胸水中CEA、CA125、CA153及CA199对肺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肺癌杂志;2004年01期

8 魏秀妹,陈君敏,陈仁奋,庄祥龙;胸腹腔积液细胞端粒酶活性的表达[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9 张捷,李德仁;CYFRA21—1检测对肺鳞癌胸腔积液的临床价值[J];放射免疫学杂志;1999年05期

10 李维;强直性脊柱炎与HLA-B27[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2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锐川;;微量胸腔积液诊断的探讨[J];贵州医药;1978年01期

2 陈翰高;乐承艺;;类似胸腔积液的纵隔支气管囊肿1例报告[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1980年04期

3 陶岳多;;新型隐球菌性胸腔积液[J];国际呼吸杂志;1981年01期

4 ;安徽省中等卫生学校八四届护士专业毕业统考部分试题解(内科学及护理部分)[J];安徽医学;1985年04期

5 刘立荣;;胸腔积液的诊断[J];临床内科杂志;1985年03期

6 陈定学;;悬饮(胸膜炎胸腔积液)验案[J];新疆中医药;1986年01期

7 容中生,李溢煊,吴俊景,黄心玉;针刺胸膜活检100例临床与病理分析[J];新医学;1987年08期

8 张俊松;;乳糜性心包、胸腔积液1例报告[J];福建医药杂志;1990年06期

9 白便川;裴彰;梁淑卿;;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胸腔积液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1990年02期

10 樊安民;路平;苏汉军;王勇;胡立宪;孙成学;;针刺胸膜活体组织检查42例临床分析[J];中原医刊;199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志安;梁健;金俊哲;姜晓峰;马冬岩;赵宇;孙文郁;姜洪磊;;肝癌微波消融术后胸水产生因素的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肝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孔庆瑞;王桥霞;;胸腔积液研究进展(摘要)[A];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04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王妍敏;;血清和胸水CA125检测对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不具有临床实用价值[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李方学;张为卿;张广蕾;何荣梅;江波;;腺苷脱氨酶检测在胸腔积液中的诊断价值[A];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傅恩清;金发光;楚东岭;刘同刚;孙亚妮;李王平;;自制10F导管胸膜腔引流胸膜腔封闭并化疗治疗恶性胸水疗效评价[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李略;董央庆;王良兴;;CRP、CEA等指标检测在良恶性渗出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A];2008年浙江省内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7 翁江萍;韩芳;郑叶平;;综合ICU危重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的护理风险与防范措施[A];首届西湖重症医学论坛暨2011年浙江省重症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8 马涛;刘志;;胸腔积液对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9 臧翠芹;李萍;申杰;;52例胸腔积液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10 施辛;苏玉华;孙晓东;冯萍;石怡珍;刘晖;顾爱萍;;胸腔积液中检测出梅毒抗体一例[A];2008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湖北省随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科 徐长于;[N];医药经济报;2011年

2 杜芳;[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3 勋文;[N];民族医药报;2001年

4 本报特约记者俞忠良;[N];健康时报;2003年

5 主任医师:于伟华;[N];卫生与生活报;2003年

6 江西 主任医师 段德卿;[N];家庭医生报;2005年

7 孙海金;[N];农村医药报(汉);2003年

8 孙海金;[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9 贾建军;[N];大众卫生报;2009年

10 河北 刘文山 (主治医师);[N];家庭医生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志坚;T细胞亚群在淋巴细胞性胸腔积液中的免疫学特征[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2 蒋进军;水和离子通道在胸膜和肺部液体转运中作用的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覃雪军;胸腔积液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上调及其机制[D];广西医科大学;2008年

4 周春辉;肺腺癌细胞中TTF-1的表达、突变分析及其转染对GLC-82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5 杨海波;Toll样受体及炎症因子与胸膜疾病的关系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

6 周文斌;肿瘤缺氧、血管生成与肺癌的关系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尹宗涛;Fontan手术后无搏动血流对肺微循环血管结构和功能的长期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8 张茂;床旁超声在严重创伤快速评估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9 张慰慈;人白细胞介素22自分泌环路在肺癌发生中的作用及抗凋亡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10 王洪峰;人胸膜间皮细胞水通道蛋白的表达及其调控[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征夏;肝切除术后发生胸腔积液的多因素分析[D];四川大学;2006年

2 韩光明;宣肺利水方口服配合胸腔内灌注化疗治疗肺癌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马吉勇;胸腔积液端粒酶活性和催化亚单位检测的诊断价值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2年

4 董礼文;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胸腔积液的诊治[D];浙江大学;2006年

5 刘阳;VEGF水平在良恶性胸腔积液中的临床应用价值[D];吉林大学;2007年

6 戈霞晖;端粒酶活性的测定在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中价值的研究[D];宁夏医学院;2005年

7 陈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对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D];南昌大学;2009年

8 江静;胸腔积液白细胞介素-20与白细胞介素-22的水平和意义[D];广西医科大学;2008年

9 闫新望;CEA、NSE、CF21-1联合检测及肺活检对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D];济南大学;2011年

10 范晓云;血清和胸液TNF-α及IL-6检测对结核性和癌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价值的探讨[D];安徽医科大学;2001年


  本文关键词:DNA倍体分析联合细胞学及CEA检测对胸腔积液良恶性诊断的价值,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62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1962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0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