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脑电的调控研究
发布时间:2025-05-08 01:43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精神性疾病,目前临床治疗通常以药物为主。精神分裂症相关的药物品类较多,药物疗效主要根据患者主观感受及医生临床经验来进行辨别,缺乏较为客观的量化依据。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脑电、脑磁、磁共振等新技术逐渐用于临床研究。其中,脑电因具有无创、高时间分辨率、低维护成本等优势,已在精神及神经疾病的临床诊治中得到普遍应用。本文主要从脑电图(EEG)入手,研究精神分裂症第二代药物利培酮对患者脑电的调控模式。主要结果如下:1.功率谱分析:采用Welch方法估计脑电功率谱值,对比服药前后的脑电谱值、脑地形图以及不对称性。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经利培酮治疗一段时间后,α、θ、β频段的功率谱值整体增大,δ频段分脑区变化不显著,全脑功率变小。δ、θ全脑频段的不对称性显著变化。2.脑网络分析:采用相干估计构建脑网络,对比服药前后的脑网络联结强度及特征路径长度、聚类系数、局部效率、全局效率、度中心度、介数中心度等网络参数。发现服用利培酮后,在额区、中央、顶叶、颞叶脑区脑网络连接增强。聚类系数、局部效率主要在前额、顶叶、颞叶区域显著增大。介数中心度主要在额极和颞叶区域显著变化。度中心度在额...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本文编号:4044127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利培酮化学分子式
熔点170.0℃。其分子式为232742,分子量为410,其结构如图1-1所示:图1-1利培酮化学分子式利培酮于二十世纪末进入临床,由于较为良性的药效,现已被广泛使用,成为第二代抗精神分裂症代表药物之一。在不受其他因素影响下,利培酮可以较强地与5-....
图2-1头皮脑电采集示意图
第二章脑电分析基础第二章脑电分析基础2.1脑电概述脑电由大量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叠加形成,是脑神经细胞总体生理活动于脑皮层的体现,可反映脑神经活动时的生理电位变化。由于脑电变化与脑神经活动息息相关,故脑电可用于监测一些脑部疾病相关的病理信息[55]。当英国生理学家R.Cat....
图2-2头皮脑电波示意图
图2-2头皮脑电波示意图1.1脑电分类大脑活动会随外界刺激而改变。根据刺激的有无,可将脑电信号分为诱发脑和自发脑电两种[56]。自发脑电是指大脑在不受任何外界干扰下所产生的电位,称自发电位或静息态脑电,主要反映大脑的基础状态。正常状态下,头表自发电的幅度通常在几微伏到几十微....
图3-1脑电采集16导联分布图
第三章数据分析本文主要关注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电经利培酮治疗后所产生的改变。前期工作主要涉及脑电收集、脑电预处理、特征提取等方面。其中较重要的阶段为数据收集和特征提取阶段。因为数据收集是实验基础,而特征提取则是对实验内容最有力的证明。本章着重介绍数据收集和处理。3.1数据收集该研....
本文编号:40441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404412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