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尿液中蝶呤类化合物及氨基酸分析方法的研究及其应用
发布时间:2025-07-07 06:45
据国内外文献报道,蝶呤类及氨基酸类化合物参与生物体新陈代谢,并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当受到癌症或其它疾病侵害时,其在体液中的含量往往会发生改变,有可能作为癌症早期诊断标志物。本文从体液中蝶呤类化合物及氨基酸类化合物的分析测定方法、样品前处理技术、与肿瘤相关性研究及膀胱癌模型建立等四个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运用色谱分析技术,建立了大鼠尿液中黄蝶呤、异黄蝶呤、酪氨酸及色氨酸的同时分析方法,并应用在大鼠膀胱癌模型尿液的检测,对膀胱癌肿瘤标志物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目的使用N-丁基-N-(4-羟丁基)-亚硝基胺(BBN)诱发建立大鼠膀胱癌模型,并对病理学诊断结果和核磁影像(MRI)诊断结果进行比较。方法将112只6周龄的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2只大鼠,模型组70只大鼠。适应性饲养一周后开始对模型组进行癌症模型造模,将模型组大鼠每天给与含0.05%BBN的饮用水自由饮用,对照组给与普通自来水自由饮用。实验持续BBN给药35周,每隔5周对模型组大鼠和对照组大鼠进行MRI扫描及病理学检查。实验结束后处死所有动物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第15周时,模...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蝶呤类化合物研究现状
1.2.1 蝶呤类化合物概况
1.2.2 蝶呤类化合物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1.2.3 蝶呤类化合物与疾病相关性研究
1.3 氨基酸类化合物代谢及其与疾病相关性研究
1.3.1 氨基酸类化合物概况
1.3.2 氨基酸类化合物分析方法
1.3.3 临床应用
1.4 膀胱癌动物模型
1.4.1 概述
1.4.2 膀胱癌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
1.4.3 现阶段膀胱癌的诊断和分期技术
1.5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BBN诱导大鼠膀胱癌模型的建立及病理学诊断和MRI诊断结果的比较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仪器与试剂
2.2.2 实验动物及分组
2.2.3 建模方法
2.2.4 MRI扫描检查
2.2.5 病理学检查
2.3 实验结果
2.3.1 病理学肉眼观察
2.3.2 病理组织学切片观察
2.3.3 MRI扫描观察结果
2.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UPLC-DAD测定大鼠尿液中的肌酐、黄蝶呤、异黄蝶呤、酪氨酸和色氨酸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仪器及试剂
3.2.2 标准溶液的配制
3.2.3 尿液前处理
3.2.4 色谱条件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色谱条件的选择
3.3.2 SPE净化条件的选择
3.3.3 工作曲线及检测限
3.3.4 回收率和精密度试验
3.3.5 尿液分析
3.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UPLC-FLD测定大鼠尿液中的黄蝶呤、异黄蝶呤、酪氨酸和色氨酸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仪器及试剂
4.2.2 标准溶液的配制
4.2.3 尿液前处理及净化
4.2.4 色谱条件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色谱条件的选择
4.3.2 SPE净化条件的选择
4.3.3 工作曲线及检测限
4.3.4 回收率和精密度试验
4.3.5 尿液分析
4.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UPLC-DAD-FLD同时测定大鼠膀胱癌模型尿液的肌酐、黄蝶呤、异黄蝶呤、酪氨酸和色氨酸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仪器及试剂
5.2.2 标准溶液的配制
5.2.3 尿液前处理及净化
5.2.4 色谱条件
5.2.5 大鼠膀胱癌模型的建立
5.3 结果与讨论
5.3.1 色谱条件的选择
5.3.2 SPE净化条件的选择
5.3.3 工作曲线及检测限
5.3.4 回收率和精密度试验
5.3.5 尿液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4056668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蝶呤类化合物研究现状
1.2.1 蝶呤类化合物概况
1.2.2 蝶呤类化合物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1.2.3 蝶呤类化合物与疾病相关性研究
1.3 氨基酸类化合物代谢及其与疾病相关性研究
1.3.1 氨基酸类化合物概况
1.3.2 氨基酸类化合物分析方法
1.3.3 临床应用
1.4 膀胱癌动物模型
1.4.1 概述
1.4.2 膀胱癌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
1.4.3 现阶段膀胱癌的诊断和分期技术
1.5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BBN诱导大鼠膀胱癌模型的建立及病理学诊断和MRI诊断结果的比较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仪器与试剂
2.2.2 实验动物及分组
2.2.3 建模方法
2.2.4 MRI扫描检查
2.2.5 病理学检查
2.3 实验结果
2.3.1 病理学肉眼观察
2.3.2 病理组织学切片观察
2.3.3 MRI扫描观察结果
2.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UPLC-DAD测定大鼠尿液中的肌酐、黄蝶呤、异黄蝶呤、酪氨酸和色氨酸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仪器及试剂
3.2.2 标准溶液的配制
3.2.3 尿液前处理
3.2.4 色谱条件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色谱条件的选择
3.3.2 SPE净化条件的选择
3.3.3 工作曲线及检测限
3.3.4 回收率和精密度试验
3.3.5 尿液分析
3.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UPLC-FLD测定大鼠尿液中的黄蝶呤、异黄蝶呤、酪氨酸和色氨酸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仪器及试剂
4.2.2 标准溶液的配制
4.2.3 尿液前处理及净化
4.2.4 色谱条件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色谱条件的选择
4.3.2 SPE净化条件的选择
4.3.3 工作曲线及检测限
4.3.4 回收率和精密度试验
4.3.5 尿液分析
4.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UPLC-DAD-FLD同时测定大鼠膀胱癌模型尿液的肌酐、黄蝶呤、异黄蝶呤、酪氨酸和色氨酸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仪器及试剂
5.2.2 标准溶液的配制
5.2.3 尿液前处理及净化
5.2.4 色谱条件
5.2.5 大鼠膀胱癌模型的建立
5.3 结果与讨论
5.3.1 色谱条件的选择
5.3.2 SPE净化条件的选择
5.3.3 工作曲线及检测限
5.3.4 回收率和精密度试验
5.3.5 尿液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40566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jlw/4056668.html
上一篇:用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前列腺增生的效果观察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