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高效液相色谱—化学发光检测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7-10-06 16:47

  本文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化学发光检测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高效液相色谱 化学发光 药物分析


【摘要】:随着化学发光技术在科研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深入的研究,人们对相应的化学发光方面在生活检测方面的认识在不断的加深。化学发光分析法是一种依据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吸收了反应时释放的化学能跃迁至激发态,后又返回基态时产生的辐射光的强度或辐射总量来确定其相应组分含量的分析方法,该方法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仪器简单且不需要激发光源。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被广泛运用于分析领域。虽然该方法有着以上优点,但它的选择性较差,不适于同一类物质的同时在线检测,从而限制了它的应用。作为一种暗场技术,化学发光不需要光源,仪器设备简单、可以容易的与各类分离技术实现联机。而高效液相色谱法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分离手段,具有高分离效率、高选择性、同时在线检测同一类物质、分析速度快、使用范围广的特点。将化学发光分析和高效液相色谱这种分离手段结合,复杂生物样品经由高效液相色谱进行组分分离后,用化学发光对分析物进行柱后检测,从而解决了化学发光学选择性差的问题。高效液相色谱与化学发光检测的联用技术,已成功的在分析检测领域得到应用,尤其突出的是在痕量及超痕量分析中取得了较为人满意的结果,其应用的范围涉及了医药分析、冶金分析、化工检测、环境检测分析、医学生物、生命科学、临床化学等领域中,且主要用于测定复杂的、含量低的混合物中组分的分析。 本论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综述,第二部分研究报告。 综述部分对近年来高效液相色谱-化学发光联用技术的原理、仪器结构、及用于高效液相色谱柱后检测的主要化学发光体系等进行简要的概述。 研究报告由三部分组成: 1高效液相色谱-化学发光法测定人血清及动物组织中的己烯雌酚 基于己烯雌酚在酸性介质下对Ce(Ⅳ)和Rh6G的化学发光体系的增敏作用,建立了人血清及猪肉、鸡肉组织中己烯雌酚的高效液相色谱/化学发光联用的分离分析检测方法。己烯雌酚在1.0×10-8-2.5×10-6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最低检出限为3.0×10-9g/mL(3σ),对5.0x10-7g/mL的己烯雌酚进行11次平行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为2.1%。 2高效液相色谱—化学发光法同时测定人血清中的盐酸异丙嗪和盐酸氯丙嗪 基于盐酸异丙嗪和盐酸氯丙嗪在碱性介质下对luminol-KMnO4化学发光体系的增敏效应,建立了一种能够同时测定盐酸异丙嗪和盐酸氯丙嗪高效液相色谱化学发光检测流动注射分析法。该方法盐酸氯丙嗪的线性范围为:1.5×10-8~3.0×10-6g/mL,检出限为:3.0×10-9g/mL(3σ),盐酸异丙嗪线性范围为:2.5×10-8-5.0×10-6g/mL,检出限为:7.0×109g/mL(3σ)。该方法成功用于人血清中盐酸异丙嗪和盐酸氯丙嗪的同时测定。 3高效液相色谱-固定化化学发光法同时测定鸡肉组织中的恩诺沙星及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 基于恩诺沙星及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对Ce(SO4)2-Ru(bpy)32+-HNO3的增敏作用,建立了一种能够同时测定恩诺沙星及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高效液相色谱化学发光检测的新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10-9~3.0×10-7g/mL,恩诺沙星的检出限为:4.0×10-10g/mL(3σ),环丙沙星的检出限为:5.6×10-10g/mL(3σ),该方法成功用于鸡肉中恩诺沙星及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的同时测定。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 化学发光 药物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817;O657.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综述9-25
  • 1 高效液相色谱-化学发光检测9-12
  • 2 高效液相色谱化学发光检测的仪器构造12-13
  • 3 主要的高效液相色谱柱后化学发光检测体系及其应用13-24
  • 3.1 鲁米诺(Luminol)及其衍生物的化学发光体系14-16
  • 3.2 过氧化草酸酯化学发光体系16-19
  • 3.3 钌(Ⅱ)联吡啶配合物[Ru(bpy)_3~(2+)]化学发光体系19-21
  • 3.4 其他化学发光体系21-24
  • 4 研究目的及意义24-25
  • 第2章 研究报告25-43
  • 2.1 高效液相色谱-化学发光法测定人血清及动物组织中的己烯雌酚25-31
  • 2.1.1 引言25-26
  • 2.1.2 实验部分26-27
  • 2.1.3 结果与讨论27-29
  • 2.1.4 小结29-31
  • 2.2 高效液相色谱——化学发光法同时测定人血清中的盐酸异丙嗪和盐酸氯丙嗪31-37
  • 2.2.1 引言31
  • 2.2.2 实验部分31-33
  • 2.2.3 结果与讨论33-35
  • 2.2.4 小结35-37
  • 2.3 高效液相色谱-固定化化学发光法同时测定鸡肉组织中的恩诺沙星及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37-43
  • 2.3.1 引言37-38
  • 2.3.2 实验部分38-39
  • 2.3.3 结果与讨论39-41
  • 2.3.4 小结41-43
  • 结论43-45
  • 参考文献45-63
  • 致谢63-6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红;王玉荣;李正国;;五味护肝胶囊中芍药苷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J];齐鲁药事;2011年06期

2 张俭俭;吴叶红;;HPLC法测定南方红豆杉种子中紫杉醇的含量[J];中国执业药师;2011年07期

3 倪倩;佟玲;李文博;高钧;王强;;普洱生茶的HPLC指纹图谱[J];光谱实验室;2011年04期

4 李昆峰;李晓龙;曹佩雪;潘卫东;何顺志;梁光义;;不同产地、不同成熟期淫羊藿叶中淫羊藿苷和朝藿定C含量变化[J];辽宁中医杂志;2011年08期

5 冯改利;郭东艳;李瑾;师延琼;汪捚植;;湖北海棠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年16期

6 邓航;陈薇;黄桂红;李江;邓俊刚;;HPLC法测定姜黄素明胶微球中姜黄素的含量[J];华夏医学;2011年02期

7 杨劝生;魏舒畅;李黎;;坤血安胶囊中芍药苷含量的测定[J];林业科技情报;2011年03期

8 陈飞强;徐锁平;;RP-HPLC法测定阿仑膦酸钠注射液含量[J];海峡药学;2011年06期

9 杨跃辉;杨君;姜清华;;HPLC法测定水调散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1年06期

10 夏从龙;赵杰;吕霜霜;邬思文;张烨;;不同生长年限滇重楼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增鸿;;毛细管电色谱-化学发光联用技术及其应用[A];第八届全国发光分析暨动力学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苏荣国;林金明;;微流控芯片化学发光检测系统的设计及其应用[A];第二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3 滕旭;王志华;吕超;;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插层水滑石-过氧亚硝酸盐化学发光新体系在分析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4 岳岭;刘亚军;;AMPPD及其对位异构体的化学发光解离机理的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5 林金明;陈凤明;曲静雅;;在线固相萃取与化学发光联用分析仪的研制及其在海水分析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2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6 简乐;;CS_2与活性氧自由基关系的化学发光研究[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7 刘亚军;岳岭;;对萤火虫二氧环丁酮化学发光解离机理的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8 刘彦明;;毛细管电泳化学发光/电化学发光检测研究进展[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发光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范军;石晓强;梁恒;;化学发光二维两点检测微流控芯片系统[A];第二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张鑫智;;化学发光免疫定量应用及存在问题[A];第九届西北五省(区)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刘青青;威高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仪上市[N];威海日报;2011年

2 欧阳应;我国化学发光诊断试剂研究取得进展[N];医药导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康义瑶;这块蛋糕,有我一份[N];医药经济报;2007年

4 石磊;国产自主知识产权HIV抗体诊断试剂获批[N];医药经济报;2007年

5 国家外来动物疫病诊断中心 李林 刘雨田 李金明 陈义平 王志亮;规避疯牛病巨大风险的技术支撑[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6年

6 记者 袁园;有毒有害污染物检测关键技术突破[N];中国食品报;2009年

7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翻新医疗器械监管法规有待完善[N];中国医药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金丰杰;医保商会制订中药行业标准促出口[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9 黄良清;痛经灵颗粒获准生产[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10 王伯s,

本文编号:9839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9839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d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