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基于ICA和图论方法的脑电β波静息态功能连接

发布时间:2017-10-06 17:06

  本文关键词:基于ICA和图论方法的脑电β波静息态功能连接


  更多相关文章: 脑电图 β波 独立成分分析 功能连接


【摘要】:为了探究正常人脑电β波(13~25 Hz)静息态功能连接,提出了一种结合独立成分分析(ICA)、图论、层次聚类、t检验、标准低分辨率电磁断层成像(s LORETA)技术的分析算法。对利用BP Analyzer 64导脑电仪采集的25个健康被试者在闭眼和睁眼静息状态下的高分辨率脑电信号β波(13~25 Hz)进行了功能连接研究,结果表明:(a)β波在闭眼状态下的功能连接明显多于睁眼状态;(b)从闭眼状态到睁眼状态,在右侧大脑顶叶、枕叶、颞叶区域β波功能连接明显减弱,而在双侧额叶连接增强;(c)静息态网络中的默认节点网络、视觉网络、运动感觉网络在闭眼状态下显著。因此,证明该算法适用于研究脑电β波静息态功能连接。
【作者单位】: 北京工业大学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磁共振成像脑信息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放射科;
【关键词】脑电图 β波 独立成分分析 功能连接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2014CB744603,2014CB7446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105118,61272345)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32023)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资助项目(2013DFA32180)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资助项目(Z12111000250000,Z131107000413120)
【分类号】:R741.044;O157.5
【正文快照】: 0引言自Berger在20世纪20年代发明脑电图(electro encephalography,EEG)技术以来,脑电已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以获得生理和病理的大脑活动记录[1]。大多数健康成年人的脑电β波(13~25 Hz)主要分布在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区域[2]。“唤醒”和“激活”是Pribram等人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吴明权;李海峰;马琳;;单通道脑电信号中眼电干扰的自动分离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5年02期

2 邢丽超;;脑-机接口的研究现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年06期

3 盛恒松;田洪君;郑崇勋;徐进;;去除脑电信号眨眼伪差的独立成分时域相关算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3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君梅;运动表象训练对肌肉力量的作用[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2 张杨松;基于稳态视觉诱发电位的脑机制及脑—机接口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3 张蕾;述情障碍者执行功能损伤及情绪对其执行功能的影响和神经机制[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4 石统昆;ADHD儿童脑电特征及脑电生物反馈疗效的比较研究[D];哈尔滨医科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贾颖;基于P300的虚拟家居控制系统[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田京;针对脑电控制假手的运动想象识别及其本体感觉反馈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黄学业;智能轮椅中脑—机接口技术的研究及FPGA实现[D];华侨大学;2014年

4 张姗姗;基于盲源分离的眼电伪迹去除技术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5 闫彤;基于脑电的静息态功能连接分析[D];北京工业大学;2014年

6 梁建娥;维、汉双语语言认知事件相关电位差异性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京;郭水霞;;基于医学影像数据的大脑功能连接方法研究[J];应用概率统计;2014年02期

2 杨丽琴;林富春;雷皓;;静息状态下脑功能连接的磁共振成像研究[J];波谱学杂志;2010年03期

3 郝冬梅,阮晓钢;模拟大脑皮层结构和功能连接的神经网络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5年02期

4 马园园;郑罡;周洁敏;张志强;钟元;卢光明;;基于fMRI的脑功能整合数据分析方法综述[J];生物物理学报;2011年01期

5 汤妮;王志群;邬霞;李坤成;姚力;;基于独立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的fMRI功能连接方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6 尧兰;夏阳;赖永秀;董立;邱川;尧德中;;听觉重复启动时默认模式网络变化的磁共振研究[J];生物物理学报;2011年10期

7 陈东伟;杨艳丽;李海芳;陈俊杰;;静息态fMRI功能连接分析方法的研究与应用[J];信息技术;2013年05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庆宝;董峰;闫芬;李贝;冯士刚;张武田;沈钧贤;唐一源;;汉字加工过程中的功能连接分析[A];第一届全国脑与认知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阎锐;姚志剑;汤浩;韩莉;罗国平;卢青;;中青年抑郁症患者脑区功能连接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3 张方风;陈春辉;姜璐;董奇;;手指运动中大脑功能连接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贺永;臧玉峰;吕英立;蒋田仔;;功能磁共振成像对人脑运动功能连接网络变化的研究[A];2003年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5 朱心怡;李锐;王鹏云;李娟;;亚临床抑郁老年人的海马功能连接异常[A];第七届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6 郝鑫;李文福;张庆林;;高学术成就大学教授的脑结构和静息态功能连接的研究[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7 唐一源;冯士刚;张武田;于庆宝;董峰;阎芬;李贝;宋鹤山;张万琴;;左梭状回在中、英文词形加工中的不同作用及相互关系[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8 张宇;刘春红;董杰;李峰;铁常乐;周福春;李丽君;景斌;马辛;王传跃;;5-HTTLPR多态性对杏仁体与额顶叶脑网络功能连接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9 刘波;刘岘;陈俊;龙玉;陈志光;尚晓静;莫伟钊;李晓凡;;针刺穴位和非穴位对脑部功能连接影响的MR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李坤成;王亮;;早期Alzheimer病海马功能连接的改变:静息状态fMRI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岩;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静息状态下局部脑功能及功能连接的磁共振成像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周波;阿尔茨海默病及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的丘脑功能连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4年

3 桑莉;正常人小脑蚓部亚区的静息态功能连接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4 丁菊容;基于磁共振成像的脑网络技术及临床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5 马宁;成瘾相关脑静息态功能连接以及奖赏系统功能的改变[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6 廖伟;基于磁共振成像的脑连接方法学及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7 李滢;伤害避免人格维度的多模态MRI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8 段旭君;基于大尺度脑网络分析方法的脑可塑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9 秦文;视觉剥夺后脑结构和功能重构的多模态影像学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10 颜莉蓉;脑功能磁共振数据时空分析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博;多发性硬化患者默认网络的静态功能连接与结构连接的磁共振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2 成立立;动机特质与脑网络间功能连接的相关性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3 伊慧明;正常中老年人词语联想磁共振功能连接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4 王彩鸿;慢性期皮层下脑梗死患者网络内和网络间功能连接异常[D];天津医科大学;2014年

5 张悦;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在视觉结构中的功能连接及结构连接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4年

6 尧兰;基于音乐认知的默认模式网络功能连接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7 李睿;数字倒背能力神经机制[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8 张丽华;感音聋儿听觉及语言相关脑区的低频振幅及功能连接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9 汪洋;脑梗死部位致脑结构和功能连接改变的fMRI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10 康正武;静息态下基于默认网络的无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后扣带回的功能连接[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839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9839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4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