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五官科论文 >

上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试验分析和物理引擎耳石运动观察

发布时间:2022-12-08 02:00
  目的对上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诊断试验进行分析,了解其诊断机制。方法建立标准空间坐标系的膜迷路模型,设定膜迷路不同位置结石,基于物理引擎三维物理仿真,分析Dix-Hallpike试验和仰卧悬挂头位试验耳石运动情况,进而推断所诱发眼震表现。结果 Dix-Hallpike试验和仰卧悬挂头位试验所有位置的结石都有一定程度的运动,并能诱发椭圆囊的结石经总管进入半规管。出现下跳眼震的情况,包括结石从椭圆囊进入后半规管,对侧后半规管结石向壶腹运动,上半规管的结石从壶腹嵴帽底部滑动到顶部,后者重复诊断实验仍为下跳眼震。重复10次观察,试验结果一致。结论对于上半规管BPPV的诊断标准,还需要重新评估,观察眼震动态变化是必要的,其诊断方法需要改良。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资料和方法
    1.膜迷路模型
    2.物理引擎
    3.耳石设置
    4.诊断试验选择
    5.物理拟真分析记录
    6.耳石运动动画合成
结果
    1.平坐位耳石沉降位置
    2.诊断试验分析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内耳体素模型的膜迷路三维可视化[J]. 杨晓凯,吴曙智,陈晓素,郑炎焱.  解剖学报. 2017(02)
[2]标准立体空间坐标系膜迷路模型的建立[J]. 吴曙智,李熹,郑炎焱,陈晓素,林萍,杨晓国,杨晓凯.  浙江医学. 2018(08)
[3]双侧内耳统计形状模型[J]. 李熹,吴曙智,郑炎焱,陈晓素,杨晓国,杨晓凯.  解剖学报. 2018(06)



本文编号:37133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37133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6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