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因子/信号转导通路与后发性白内障
发布时间:2025-05-11 06:29
<正>以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或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为主流的手术方式,在手术过程中保留了一个囊袋,即部分前囊与一个完整的后囊,为术后常见并发症——后发性白内障(posterior capsular opacification,PCO)的发生提供了病理基础[1]。PCO是残留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s,LECs)增殖、迁移,转分化为纤维细胞后,在后囊膜视轴区域形成半透明或不透明的膜,造成术后远期视力下降,甚至失明。近年来,各种生长因子/信号转导通路在PCO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细胞培养、体内试验、人/动物晶状体囊袋模型以及尸检等方法,对PCO形成的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2]。本文对近年来生长因子/信号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1 细胞信号转导通路
1.1 PI3k/Akt信号通路
1.2 Smad信号通路
1.3 MAPKS信号通路
2 生长因子/信号通路与PCO
2.1 TGF-β
2.2 CTGF
2.3 EGF
2.4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2.5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3 展望
本文编号:4044991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1 细胞信号转导通路
1.1 PI3k/Akt信号通路
1.2 Smad信号通路
1.3 MAPKS信号通路
2 生长因子/信号通路与PCO
2.1 TGF-β
2.2 CTGF
2.3 EGF
2.4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2.5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3 展望
本文编号:40449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4044991.html
上一篇:共同性斜视患者立体视觉相关皮层的BOLD-fMRI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