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碳酸钙的复合药物载体制备及其口服/透皮降糖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5-05-01 10:19
当今世界,糖尿病已成为一种十分常见的全球性疾病。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的最新统计结果显示,2017年全球成年人患糖尿病人数为4.25亿人,患病率为8.8%,相当于每十一个成年人当中就有一人患有糖尿病。长期以来,皮下注射胰岛素一直是糖尿病主要的治疗方式。然而,皮下注射所带来的疼痛及其副作用使得人们把目光投向了其他非注射给药方式,各种各样的非注射给药体系得以被开发出来。其中,复合药物载体因其具有单一药物载体所不具有的特性和功能,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本论文利用制备简单,生物相容性优良的碳酸钙来复合有机高分子,制备了三种不同的含碳酸钙的复合药物载体,并分别研究了其在口服及透皮给药中的应用。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内容:1.为了克服口服递送中存在的胰岛素吸收屏障,利用酰胺化反应合成含有肠上皮细胞靶向作用的叶酸修饰的透明质酸,通过红外(FT-IR)和核磁(1H NMR)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利用反相微乳液沉淀和表面包覆制备负载胰岛素的碳酸钙/透明质酸复合微粒。通过透射电镜(TEM)和动态光散射(DLS...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序言
1.1 引言
1.2 口服给药
1.2.1 口服给药屏障
1.2.2 口服给药载体
1.3 透皮给药
1.3.1 透皮给药屏障
1.3.2 微针透皮给药
1.4 碳酸钙药物载体
1.4.1 碳酸钙概述
1.4.2 碳酸钙药物载体应用
1.5 本论文的创新点及研究内容
1.5.1 本论文的创新点
1.5.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碳酸钙/叶酸修饰透明质酸复合药物载体制备及胰岛素口服给药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材料与主要仪器
2.2.2 实验内容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合成产物的红外分析
2.3.2 合成产物的核磁分析
2.3.3 微粒形貌分析
2.3.4 微粒粒径分析
2.3.5 胰岛素抗胃蛋白酶降解性能
2.3.6 微粒细胞毒性分析
2.3.7 细胞内吞行为分析
2.3.8 口服给药降血糖效果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碳酸钙/聚乙烯吡咯烷酮复合微针制备及胰岛素透皮给药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材料与主要仪器
3.2.2 实验内容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胰岛素负载碳酸钙微粒的表征
3.3.2 碳酸钙/PVP复合凝胶流变性能
3.3.3 微针形貌的表征
3.3.4 微针力学性能分析
3.3.5 微针细胞毒性分析
3.3.6 微针溶解性分析
3.3.7 大鼠皮肤恢复分析
3.3.8 大鼠皮肤组织切片分析
3.3.9 载药微针降血糖效果分析
3.3.10 药效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铋纳米点/碳酸钙/聚乙烯吡咯烷酮复合微针制备及近红外光响应透皮给药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材料与主要仪器
4.2.2 实验内容
4.3 结果与讨论
4.3.1 Bi纳米点的表征
4.3.2 Bi纳米点的分散性
4.3.3 微针形貌的表征
4.3.4 微针近红外光热性能分析
4.3.5 微针细胞毒性分析
4.3.6 微针溶解性分析
4.3.7 大鼠皮肤恢复分析
4.3.8 大鼠皮肤组织切片分析
4.3.9 大鼠皮肤组织热损伤分析
4.3.10 微针急性毒性分析
4.3.11 载药微针降血糖效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工作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4042110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序言
1.1 引言
1.2 口服给药
1.2.1 口服给药屏障
1.2.2 口服给药载体
1.3 透皮给药
1.3.1 透皮给药屏障
1.3.2 微针透皮给药
1.4 碳酸钙药物载体
1.4.1 碳酸钙概述
1.4.2 碳酸钙药物载体应用
1.5 本论文的创新点及研究内容
1.5.1 本论文的创新点
1.5.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碳酸钙/叶酸修饰透明质酸复合药物载体制备及胰岛素口服给药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材料与主要仪器
2.2.2 实验内容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合成产物的红外分析
2.3.2 合成产物的核磁分析
2.3.3 微粒形貌分析
2.3.4 微粒粒径分析
2.3.5 胰岛素抗胃蛋白酶降解性能
2.3.6 微粒细胞毒性分析
2.3.7 细胞内吞行为分析
2.3.8 口服给药降血糖效果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碳酸钙/聚乙烯吡咯烷酮复合微针制备及胰岛素透皮给药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材料与主要仪器
3.2.2 实验内容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胰岛素负载碳酸钙微粒的表征
3.3.2 碳酸钙/PVP复合凝胶流变性能
3.3.3 微针形貌的表征
3.3.4 微针力学性能分析
3.3.5 微针细胞毒性分析
3.3.6 微针溶解性分析
3.3.7 大鼠皮肤恢复分析
3.3.8 大鼠皮肤组织切片分析
3.3.9 载药微针降血糖效果分析
3.3.10 药效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铋纳米点/碳酸钙/聚乙烯吡咯烷酮复合微针制备及近红外光响应透皮给药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材料与主要仪器
4.2.2 实验内容
4.3 结果与讨论
4.3.1 Bi纳米点的表征
4.3.2 Bi纳米点的分散性
4.3.3 微针形貌的表征
4.3.4 微针近红外光热性能分析
4.3.5 微针细胞毒性分析
4.3.6 微针溶解性分析
4.3.7 大鼠皮肤恢复分析
4.3.8 大鼠皮肤组织切片分析
4.3.9 大鼠皮肤组织热损伤分析
4.3.10 微针急性毒性分析
4.3.11 载药微针降血糖效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工作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40421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404211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