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黄芪多糖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裸鼠移植瘤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4 21:05
【摘要】:目的:通过建立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裸鼠移植瘤生长抑制作用及其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研究黄芪多糖抑制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生长、诱导其凋亡的作用及其可能分子机制。方法:将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注射于BALB/c-nu裸鼠右侧腋窝皮下建立乳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瘤体生长达100 mm~3时,将乳腺癌移植瘤裸鼠随机分为三组,模型组(M组:予0.9%生理盐水)、APS低剂量组(A组:予200 mg·kg~(-1)APS药物)、APS高剂量组(B组:予400 mg·kg~(-1)APS药物),每组6只;另选取6只正常裸鼠设为正常组(N组:予0.9%生理盐水);每天灌胃给药200μL,连续21天;给药期间,每隔2天观察记录裸鼠体重并测量瘤体大小。实验结束,观察比较APS低、高剂量组与模型组乳腺癌裸鼠体重、肿瘤质量、瘤体体积的变化,计算肿瘤抑制率及各组裸鼠脾脏指数;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乳腺癌肿瘤组织及各组裸鼠肝肺组织的细胞形态学改变;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乳腺癌肿瘤组织中细胞产生的凋亡;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乳腺癌肿瘤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aspase等的表达水平。结果:(1)APS药物干预后,APS低、高剂量组乳腺癌裸鼠移植瘤体的质量和体积与模型组比较均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PS低、高剂量组的肿瘤抑制率分别是37.9%和59.57%;(2)APS药物干预后,APS低、高剂量乳腺癌裸鼠的脾指数与模型组比较均有增加(P0.05);而APS低、高剂量组与正常组裸鼠脾指数比较则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HE染色检测实验中部分组织的细胞形态学变化。经观察发现,APS低、高剂量组的肿瘤组织出现明显细胞凋亡状态,凋亡细胞增多。同时,肝、肺组织细胞形态与结构均正常,肿瘤细胞未见肝、肺组织转移;(4)TUNEL检测乳腺癌肿瘤组织中细胞凋亡情况。实验证实了APS能导致乳腺癌肿瘤组织细胞发生凋亡;同时APS低、高剂量组肿瘤组织细胞凋亡率增加,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Western blot检测乳腺癌肿瘤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经实验研究发现,相比较于模型组,APS低、高剂量组肿瘤组织中Bcl-2蛋白表达量减少(P0.05),同时Bax、Caspase-9及Caspase-7的蛋白表达量增加(P0.05);结论:(1)APS在体内能有效抑制MDA-MB-231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APS能诱导人乳腺癌MDA-MB-231肿瘤组织细胞发生凋亡相关;(2)APS通过剂量依赖性地影响人乳腺癌MDA-MB-231裸鼠肿瘤组织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aspase-9及Caspase-7的表达水平,参与乳腺癌细胞的线粒体凋亡途径,促进了乳腺癌肿瘤组织细胞发生凋亡,进而抑制人乳腺癌MDA-MB-231裸鼠移植瘤的生长。
【图文】:

正态分布,裸鼠,乳腺癌,移植瘤


准差( x±s)形式表示,经统计发现实验中各组数据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故本实验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认为结果 P < 0.05 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 结果3.1 MDA-MB-231 人乳腺癌移植瘤裸鼠的一般状况经观察发现,裸鼠成功接种 MDA-MB-231 人乳腺癌细胞后,各乳腺癌裸鼠的摄食量略有减少。同时在乳腺癌细胞接种后第 7 天,细胞接种部位皮下出现灰白色细小结节,经观察发现,,小结节不消失,质韧,并逐步增长,说明乳腺癌细胞接种成功,乳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成功建立,其成功率为 100%。如图 1,随着时间的延长,可以看到裸鼠乳腺癌肿瘤体积不断增大,可以作为评价乳腺癌肿瘤生长的指标。APS 药物干预前各组裸鼠体重、乳腺癌瘤体体积差别无统计学意义APS 干预实验过程中,裸鼠情况均可,模型组以及 APS 药物干预组裸鼠饮食、情志、活动等情况相对正常组裸鼠略差,各实验组裸鼠未出现死亡情况。

裸鼠,乳腺癌,肿瘤组织,细胞形态


3.6 APS 对乳腺癌移植瘤肿瘤组织及肝、肺组织形态的影响HE 染色观察乳腺癌瘤体组织,模型组中可见乳腺癌肿瘤细胞呈现不规则的团块状或条索状分布,肿瘤细胞出现明显的异型性;同时可见乳腺癌细胞核表现为圆形或者卵形,细胞核出现明显增大和异型性表现(图 2M);而 APS 低、高剂量组肿瘤细胞则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核固缩以及细胞核深染,同时出现细胞核碎片,凋亡细胞增多(图 2A、B)。由此可以推测 APS 可能诱导了乳腺癌细胞的凋亡。由于 MDA- MB-231 乳腺癌细胞非常容易出现侵袭和转移的情况,其中多见内脏转移[40]。为验证本实验中乳腺癌裸鼠内脏转移情况,取裸鼠肺与肝脏组织,行 HE 染色并在光镜下观察(图 3),发现各实验组裸鼠的肝脏与肺的组织、细胞形态均正常,没有发现明显的肿瘤转移现象;此外,APS 药物干预组与正常组相比,其肝、肺并无明显损伤。
【学位授予单位】:甘肃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8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倩;金红艳;何为;葛四平;田勇;赵能刚;;乳腺癌组织微小RNA-218-5p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8年12期

2 高嘉悦;;乳腺癌的治疗现状及展望[J];中国新通信;2019年02期

3 石乐娟;贾小婷;罗利云;柳柏林;郑国沛;;LncRNA RP11-316M1.12促进乳腺癌细胞侵袭转移[J];中国医师杂志;2018年11期

4 陆进;张磊;俞鹏;陶恒;陈云帆;;细胞视黄酸结合蛋白Ⅱ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9年03期

5 郭奕阳;朱彩虹;郭秀娟;;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乳腺癌与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新型药物[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8年01期

6 闫东;;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3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7年06期

7 张青;甘淋;;乳腺癌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生命的化学;2018年01期

8 张斌;梁爱玲;刘勇军;;外泌体在乳腺癌中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18年02期

9 张国强;刘增艳;王晓红;杨振林;;血清微小RNA-409-3p表达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江苏医药;2018年04期

10 王晨飞;胡浩霖;吕建鑫;张亚男;;乳腺癌侵袭相关分子的研究热点[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佳;李光荣;万雪;叶婷;刘靳波;;前列腺源性Ets因子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A];第二届中国临床分子诊断大会论文集[C];2019年

2 钱明;黄剑浜;肖杨;郑海荣;;利用高频超声刺激探究乳腺癌细胞侵袭性[A];2016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6年

3 杨永长;黄文芳;刘华;肖代雯;姜伟;;乳腺癌细胞核差异蛋白筛选[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4 陆劲松;邵志敏;吴炅;韩企夏;沈镇宙;;新型维甲酸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及诱导凋亡的机制研究[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5 白霞;傅建新;丁凯阳;王兆钺;阮长耿;;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研究[A];第10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6 戴建建;章静茹;陈峰;马道新;纪春岩;;EGFR抑制剂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十三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暨“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栓与止血)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摘要汇编及学习班讲义[C];2011年

7 李俊;缪苏宇;李晓敏;束永前;王水;殷咏梅;;肿瘤坏死因子-α对乳腺癌细胞CD44表达的调控以及影响细胞迁徙的机制探讨[A];2010’全国肿瘤分子标志及应用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中国中青年肿瘤专家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8 ;不同分子量肝素对乳腺癌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影响(英文)[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9 汲振余;李懿;范丹丹;;膜骨架蛋白4.1N负调控乳腺癌细胞的粘附、迁移及侵袭[A];2013医学前沿论坛暨第十三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10 赵丽;曹英林;;降钙素体外抑制乳腺癌细胞的作用[A];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届学术大会会议议程及论文摘要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闫洁;我学者发现乳腺癌侵袭转移新机制[N];中国科学报;2012年

2 记者 张梦然;妊娠34周以上可降低乳腺癌风险[N];科技日报;2018年

3 本报记者 黄辛 通讯员 王广兆;最“毒”乳腺癌开启精准治疗时代[N];中国科学报;2019年

4 本报记者 王建影;乳腺癌确诊后应先做分型[N];健康报;2019年

5 杨艳;鱼油能减缓乳腺癌细胞增生和扩散[N];中国科学报;2018年

6 记者 衣晓峰 特约记者 李宴群;乳腺癌精准治疗再添依据[N];健康报;2019年

7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肿瘤中心主治医师 潘先均 程风敏 熊志翔 整理;得了乳腺癌还能做母亲吗[N];健康报;2019年

8 本报记者 张梦然;每天“动一动”,乳腺癌患者死亡风险降不少[N];科技日报;2019年

9 记者 张梦然;转移乳腺癌细胞休眠不死之谜破解[N];科技日报;2018年

10 本报记者 刘霞;大数据算法在诸多领域“弄潮”[N];科技日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苑陆杰;靶向EGFR的西妥昔单抗在基底样乳腺癌中的放射免疫显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2 龚雪;TRPS1抑制SOX2在乳腺癌细胞干性维持和肿瘤发生起始的转录调控机制研究[D];东南大学;2019年

3 王玉芝;TRPS1调控HDAC2在乳腺癌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D];东南大学;2018年

4 章锐;乳腺癌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及其功能机制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5 左后东;转录因子FOXC1高表达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的作用机制及相关磁共振功能影像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

6 杨长成;癌胚抗原相关黏附分子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作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

7 聂媛媛;基于lncRNA原位激活技术探究乳腺癌细胞中RUNXOR和RUNX1的相互作用及机制[D];吉林大学;2019年

8 贺强;去甲斑蝥素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增殖及侵袭转移的功能和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9年

9 王莹莹;HIC1缺失通过肿瘤细胞/成纤维细胞间的串话效应促进乳腺癌的发展[D];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

10 陈锐;1.c-MYC调控ER阳性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药后化疗敏感性的机制研究 2.Ki67对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效果的预测作用[D];重庆医科大学;201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荣丹;黄芪多糖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裸鼠移植瘤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D];甘肃中医药大学;2019年

2 李金喜;PKM2蛋白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吉林大学;2019年

3 魏震;UBE2C在乳腺癌外周血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D];承德医学院;2019年

4 陈曼瑶;SETD7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5 沈曦;YY1通过LINC00152影响PTEN蛋白稳定性从而促进TNBC发展[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6 杜欣阳;Pin1通过泛素化激活Akt信号通路在乳腺癌耐药中的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7 江田;miR-127-5p靶向MDH1抑制乳腺癌细胞谷氨酰胺代谢和恶性表型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8 李善智;双特异性溶瘤腺病毒和化疗药物对乳腺癌细胞抑制作用的对比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9年

9 徐秀丽;内蒙古地区散发性乳腺癌与Rad51基因相关性研究[D];内蒙古医科大学;2019年

10 张浩;自然杀伤细胞联合CIK细胞对乳腺癌细胞杀伤活性的研究[D];内蒙古医科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5988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5988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5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