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MRI的屈伸肌交替低频电刺激对健康成人脑功能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26 01:03

  本文关键词:电针配合屈伸肌交替低频电刺激改善脑卒中后踝关节功能障碍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5年

基于fMRI的屈伸肌交替低频电刺激对健康成人脑功能影响的研究

安爽  

【摘要】:目的:观察屈伸肌交替低频电刺激发挥即刻效应对健康成年人脑功能的影响及累积效应中激活脑功能区的变化。方法:12例健康成年人,因预试验中全脑广泛激活剔除2例,余10例依次纳入低频组和电针组。低频组采用低频电刺激左上肢外关、手三里穴及内关、郄门穴,强度以产生腕关节背伸,指屈、抓握动作且不引起疼痛为宜;电针组取左上肢外关、手三里穴,连接电针,连续波,保证受试者的局部或远端有节律性收缩。应用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平面回波序列技术扫描,模块设计方案,即静息态-任务态-静息态-任务态-静息态-任务态,在各任务态阶段给予电刺激,每阶段采集数据1min,整个采集过程共6 min 9 s。扫描过程中,受试者需闭上双眼,保持清醒,不进行系统性的回忆,尽量保持头部固定不动。将所采集数据经MATLAB 6.5平台下的统计参数成像软件包进行预处理、一级处理和二级处理得到统计参数图,并将其导入Xjview软件,查看激活脑区的功能区定位、解剖定位信息,截取断层图及三维重建图。结果:1.第1次任务态阶段,低频组和电针组在对侧初级运动区、双侧辅助运动区、双侧初级躯体感觉区、双侧次级躯体感觉区、双侧小脑皆有激活。低频组在同侧脑桥、对侧辅助运动区的激活较电针组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2.激活对侧脑桥、对侧辅助运动区、对侧Brodmann5区强度,低频组与电针组之间相比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1.低频电刺激和电针刺激均具有即刻效应,两者相比低频电刺激激活相应脑功能区的强度更大,范围更广。2.低频电刺激和电针刺激皆能激活相应脑功能区,以对侧大脑、同侧小脑为主。低频电刺激激活脑区强度更大,范围更广。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24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落意;赵斌;杨骏;李传富;徐春生;朱一芳;;“面口合谷收”神经生理机制的fMRI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2年01期

2 常时新,冯敢生,孔祥泉,李刚,刘定西,张向群;多穴位电脉冲刺激的脑皮层功能区fMRI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2年02期

3 刘媛媛;张倩如;王雪玲;杨廉;;点刺金津、玉液穴放血治疗偏头痛即刻镇痛效应的临床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15年01期

4 吴芳萍,周玲,李世滢;急性面神经炎患者面神经传导速度研究[J];临床脑电学杂志;2000年03期

5 吴珊珊;陈俊;刘波;尚晓静;李晓凡;;针刺足三里穴后续效应的脑功能成像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6 金真,张蔚婷,罗非,张奎伶,张磊,曾亚伟,韩济生;人脑对不同频率穴位电刺激反应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J];生理学报;2001年04期

7 丁晓伟;王淑萍;黄英;赵宽;;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的临床应用[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8 钟海珍;常静玲;朱丹;高颖;;针刺效应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J];针刺研究;2012年02期

9 徐春生;李传富;杨骏;鲍风;朱一芳;项高波;黄建军;卢琦;;针刺脑功能成像的个体差异初步研究[J];中国针灸;2012年01期

10 刘南平,孙海峰,周立明,杨丽;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临床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3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金铂;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的针刺研究方法论探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永玲;屈伸交替法低频电刺激对脑卒中后肩肘功能重建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朱莹;屈伸肌交替功能性电刺激与电针对中风抓握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张然;电针结合屈伸交替低频电治疗促进脑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卫哲;基于低频脉冲电疗法的上肢功能重建与评价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8年

5 姚辉;低频穴位电刺激结合镜像视觉反馈促进中风后上肢功能重建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3年

6 宋士英;低频穴位电刺激结合强制性运动促进中风后手抓握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3年

7 李尹娜;电针配合屈伸肌交替低频电刺激改善脑卒中后踝关节功能障碍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3年

8 吴福梅;针刺少阳经腧穴治疗偏头痛即时效应和累积效应的大脑局部一致性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3年

9 殷沿滢;头穴丛刺结合低频电刺激对中风后腕手功能的重建[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4年

10 张蕊;屈伸肌交替穴位电刺激改善痉挛期中风上肢功能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建华;沈伟明;李必谨;沈翠英;宋秀梅;韩靓;;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临床应用[J];安徽医学;2010年09期

2 潘宏年;汤海涛;丁晓春;;鼻空肠营养管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09年02期

3 张金平;崔明;江世标;张子军;赵霆;汤永祥;钱振;高萍;;多穴位电针刺激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对脑损伤神经功能恢复的监测[J];安徽医药;2009年06期

4 王延武;陈华德;;不同频率电针效应的实验和临床研究[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黄泳;曾统军;王艳杰;赖新生;张玉忠;邹燕齐;吴俊贤;;外关穴皮部浅刺与常规针刺激活脑区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比较[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6 周逸平;;经络理论研究的重大战略意义和思路[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7 白志强;孙立萍;;急性胰腺炎患者静脉和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效果观察[J];北京医学;2007年12期

8 刘乃刚;郭长青;;经穴效应特异性研究思路及其规律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年12期

9 王艳杰;吴俊贤;黄泳;邹燕齐;陈俊琦;;外关穴和阳陵泉穴区不同层次针刺激活脑区的fMRI比较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10 廖素清;江东;胡俊川;;早期微创腹腔置管灌洗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6例分析[J];重庆医学;2009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坤;黄虹;史雁;伍曙光;罗志强;彭丽莉;;穴位电体操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A];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九次活血化瘀学术研讨会活血化瘀临床应用新进展培训班论文集[C];2011年

2 周友龙;刘首芳;靳翔愚;苏程果;段艳丽;;运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手太阴肺经在大脑中的功能网络[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3 周友龙;段艳利;;经络实质的研究综述[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4 胡新菊;费景兰;冯宝荣;陈茜;刘姝;郭晓燕;郑志娜;刘晓娟;周惠;谢岩岩;;中西医结合并血液滤过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护理体会[A];第三届全国重型肝病及人工肝血液净化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5 侯小兵;张允岭;刘明;周丽;;针刺对脑白质疏松轻度认知障碍功能磁共振的影响[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6 吴玉玲;何炜;叶宏;;分米波、磁振热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观察[A];中国康复医学会疗养康复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7 苏世君;赵晓峰;王舒;;脑功能成像技术对穴位特异性研究的应用价值[A];中国针灸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上集)[C];2009年

8 黄泳;王艳杰;吴俊贤;邹燕齐;陈俊琦;赖新生;;外关穴、阳陵泉穴区不同层次针刺激活脑区的fMRI比较研究[A];第十五届针灸对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及针灸临床独特经验研讨会暨第十一届针灸经络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黎贵湘;黄才蓉;吴玲;;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及护理[A];第二届第二次中医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10 侯小兵;张允岭;刘明;周丽;;针刺对脑白质疏松轻度认知障碍功能磁共振的影响[A];中医药中青年科技创新与成果展示论坛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惠;应用3T MR对食蟹猴行MRS及针刺、嗅觉刺激fMRI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刘然;BMSCs对脊髓损伤修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赵凌;基于fMRI技术研究循经取穴针刺效应的脑功能连接网络响应特征[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于洪丽;磁刺激穴位脑电特征信号提取及分析[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5 欧阳钢;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不同作用因素比较的可视化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3年

6 刘玲;合谷穴与口面部功能联系——人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5年

7 方松华;针灸脑反应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陈琰;牙髓冷刺激痛及牙痛期待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9 金香兰;针刺足三里穴FDG-PET和fMRI脑功能成像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10 闫立平;基于fMRI的穴位刺激与脑皮层功能兴奋区相关性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方梅;针刺阳陵泉穴对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冯丽媛;合谷刺电针动法对脑卒中后腕背伸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周围;脑卒中患者躯干肌屈曲功能障碍的评价与治疗[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蓝竹梅;针刺调节疼痛与免疫的共同作用机制与内源性TRH的关系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张倩;不同方法治疗肝阳上亢型无先兆偏头痛的疗效评价[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秦彦武;断面九针加红外线照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石文英;电针手少阴心经穴对健康受试者Resting-state fMRI脑功能连接的影响[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李心然;电针治疗颈椎病颈痛的脑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刘雪芳;电针百劳、中渚穴对健康志愿者脑功能性磁共振成像作用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黎少文;特定频率电针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涛华;杨文明;;脑血管病后肢体痉挛发生机制及干预[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年03期

2 王二争;夏清;董赟;谢宗亮;孙培养;;芒针透刺督脉配合生物刺激反馈治疗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J];安徽医学;2009年12期

3 黄泳;曾统军;王艳杰;赖新生;张玉忠;邹燕齐;吴俊贤;;外关穴皮部浅刺与常规针刺激活脑区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比较[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4 李落意;赵斌;杨骏;李传富;;“面口合谷收”研究进展[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莫晓枫;裘昌林;;裘昌林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经验撷要[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6 王亚鹏;董奇;;脑的可塑性研究:现状与进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7 张海潮,潘浩;电刺激对肌肉力量作用的研究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8 席玉宝,王少军;从超量恢复原理到系统科学原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9 陈小平;运动训练的基石——“超量恢复”学说受到质疑[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10 李国强;;耗散结构理论对“超量恢复”学说的再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宇;;基于中风病现代病机学说的手功能障碍巨刺方法探讨[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郎建英;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李家;面部触觉及热刺激痛的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3 张毅;基于ICA方法的针刺效应网络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4 李庆玲;基于sEMG信号的外骨骼式机器人上肢康复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永玲;屈伸交替法低频电刺激对脑卒中后肩肘功能重建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邢云龙;环指屈指浅肌腱重建拇指对掌功能及DASH效果评定[D];吉林大学;2011年

3 朱莹;屈伸肌交替功能性电刺激与电针对中风抓握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朱昊;多通道表面肌电信号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5 黎致宏;腹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6 陈波燕;隔姜灸结合针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洪青;郑彩娥;钱素凤;吴惠英;;低频电刺激结合药物治疗老年慢性脑循环不全症[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年07期

2 燕铁斌;;神经电生理手段在研究低频电刺激对脑可塑性影响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年09期

3 李玉梅;李环;肖爱民;侯君;;低频电刺激预防宫颈癌术后尿潴留32例临床分析[J];罕少疾病杂志;2010年02期

4 陈孝伟;张子斌;崔立海;杨延芳;郝强;;低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J];中国康复;2011年03期

5 李创国;金荣梅;张丽荣;陈鸿;朱海夫;刘晶;董艳霞;;低频电刺激颈部相关吞咽肌群对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研究进展[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6 郝小平;;低频电刺激治疗早期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3年32期

7 周继宏 ,张志强 ,周继宏 ,苑秀华;双乳突法低频电刺激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5年08期

8 王东岩;王伟;王岩;郇靖;周围;;低频电刺激屈伸交替法对卒中后腕手功能重建的研究[J];中医药信息;2009年02期

9 赵琳;徐国崇;;低频电刺激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J];辽宁医学杂志;2009年01期

10 王弋平;杨静芝;池丽芬;舒丽雅;李丽丽;;低频电刺激联合冰棉棒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评估[J];现代实用医学;2014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史骏超;;低频电刺激对手部功能影响的初步研究[A];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分会第十一届全国康复学术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2 郑世刚;王强;王湘渝;;高压氧同步低频电刺激治疗偏瘫足下垂的临床探讨[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高压氧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吴彬;;耳穴低频电刺激合磁珠贴压干预痔术后疼痛临床研究[A];中医肛肠理论与实践——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大会暨二零一零年中医肛肠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董海欣;谢文霞;叶天申;金珍珍;;牵引态下中药贴敷结合低频电刺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保健与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六次学术年会暨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胥晓琦;[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耿;低频电刺激对培养神经元网络慢振荡的调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丽霞;单侧低频电刺激梨状脑中间区对杏仁核电点燃癫痫的作用[D];浙江大学;2006年

2 马晓娟;屈伸交替低频电刺激对腕、手运动功能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4年

3 殷沿滢;头穴丛刺结合低频电刺激对中风后腕手功能的重建[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4年

4 安爽;基于fMRI的屈伸肌交替低频电刺激对健康成人脑功能影响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陈立霞;低频电刺激对脊髓损伤尿潴留的疗效观察[D];山东大学;2014年

6 张良清;目标肌肉神经分布重建大鼠模型及低频电刺激治疗效果研究[D];广州医科大学;2014年

7 郭佳;低频电刺激脚桥核对大鼠苍白球内侧部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及其机制[D];辽宁医学院;2014年

8 李尹娜;电针配合屈伸肌交替低频电刺激改善脑卒中后踝关节功能障碍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3年

9 钟晓玲;低频电刺激丘脑前核对大鼠杏仁核点燃癫痫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2年

10 吴朝阳;关于运动、平衡及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的随机对照研究和相关因素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电针配合屈伸肌交替低频电刺激改善脑卒中后踝关节功能障碍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32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1932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b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