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配合屈伸肌交替低频电刺激改善脑卒中后踝关节功能障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26 01:03

  本文关键词:电针配合屈伸肌交替低频电刺激改善脑卒中后踝关节功能障碍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3年

电针配合屈伸肌交替低频电刺激改善脑卒中后踝关节功能障碍的研究

李尹娜  

【摘要】:目的:面对脑卒中病人在康复进程中,踝关节活动障碍恢复慢的难题,将电针与屈伸肌交替低频电刺激治疗相互结合,旨是在给临床上提供一个切实有效的治疗措施,从而改善患者踝部功能障碍,提高其步行能力。 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伴随踝部障碍患者60例,将全部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进行康复治疗基础之上,对照组给予头针与体针治疗,头穴根据“于氏头部腧穴七区划分法”,选择部位顶区与顶前区,依照丛刺法而留针6小时/天;体针软瘫期选择足三里、太冲等穴位,痉挛期选择阳陵泉、丘墟等穴位。头针与体针同时间连接电针,选用连续波,频率为2Hz,体针每次30分钟,日2次;治疗组取穴与电针方法同对照组,并给予屈伸肌交替低频电刺激治疗,选用断续波,频率为50Hz,每次20分钟,日1次。采用踝部ROM、Tinnetti平衡步态评分、Fug1-Meyer量表(下肢)、Barthel(ADL)指数、神经功能缺损等判定疗效。 结果: 1、两组患者疗后踝部ROM、Tinnetti平衡步态评分的评价,两组治疗均较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治疗组患侧踝部ROM、Tinnetti平衡步态评分的差值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2、两组患者疗后Fug1-Meyer量表(下肢),Barthel(ADL)指数评分较疗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治疗组患侧Fug1-Meyer量表(下肢)、Barthel(ADL)指数评分的差值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3、两组患者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疗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治疗组患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差值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 1、电针治疗可以改善脑卒中后踝关节功能的恢复。 2、电针结合屈伸肌交替低频电刺激疗法可以增加患侧下肢踝关节关节活动度,改善患侧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电针治疗。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246.6
【目录】:

  • 目录2-3
  • 缩略语表3-4
  • 摘要4-5
  • ABSTRACT5-7
  • 引言7-8
  • 综述8-17
  • 1. 脑卒中后踝关节功能障碍的研究8-10
  • 2. 针刺治疗脑卒中的研究进展10-13
  • 3. 低频电疗法的研究进展13-17
  • 临床研究17-25
  • 1. 临床资料17-20
  • 1.1 病例选择及分组17
  • 1.2 诊断标准、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17-18
  • 1.3 治疗方法18-20
  • 1.4 康复评价方法20
  • 1.5 统计学处理20
  • 2. 研究结果20-25
  • 2.1 一般资料20-21
  • 2.2 电针配合屈伸肌低频电刺激疗法对改善脑卒中患者踝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21-25
  • 讨论25-30
  • 结论30-31
  • 致谢31-32
  • 参考文献32-35
  • 附录35-40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40-42
  • 个人简历42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亚鹏;董奇;;脑的可塑性研究:现状与进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于善良;;用电刺激改善卒中患者上肢运动控制的研究中电刺激特性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06年03期

    3 洪广;体头腕踝针治疗中风偏瘫临床观察[J];河南中医;1998年04期

    4 周维金,崔利华,王玉琴;肌电生物反馈法治疗上肢瘫痪问题[J];现代康复;2000年04期

    5 徐海斌,刘冰;脑卒中下肢运动障碍的综合疗法[J];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11期

    6 蒋红玉,邓世芳;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19期

    7 郑萍;纪树荣;张勃;韩旭;;肌电诱发神经肌肉电刺激在偏瘫康复中应用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年08期

    8 刘罡;吴毅;吴军发;;脑卒中后大脑可塑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年01期

    9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年06期

    10 聂卉,杨松堤;头穴电鍉针对急性脑血管病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J];针灸临床杂志;1999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剑波,史晓冬;香丹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干预作用[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年04期

    2 黄俊臣,周纪平,李彦春;核桃承气汤对脑梗死急性期辅助治疗作用的观察[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年04期

    3 庞家善,李树标,陈艳艳;自拟化痰祛瘀方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1期

    4 潘启明,张松林,兰小平;自拟偏瘫方配合早期康复治疗脑梗死偏瘫56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2期

    5 华卡;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药效分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4期

    6 郭汉强;醒脑净合息风通络化痰汤对急性脑出血的治疗作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5期

    7 张波,郑军,鲍远程,蔡永亮,陈怀珍,王艳昕,王晓旸,徐国存,杨兴涛;蕲蛇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及TCD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5期

    8 谢若男,李佩芳,杨满琴;神明贴敷剂的研制及临床应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5期

    9 霍光旭;大黄牡丹汤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4期

    10 张松林,伍彩华;早期康复并心理健康教育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英光;张紫萍;余卫;;丹参注射液联合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肢体瘫痪的临床研究[A];共铸医药学术新文明——2012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华东;李文奇;冯晓东;席建明;张斌;李桥军;;不同体位骨盆训练对偏瘫患者步态的影响[A];经济策论(下)[C];2011年

    3 曾西;王德军;王留根;宋波;付伟锋;赵幸娜;赵晓乐;王辉;;间歇口腔营养管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A];经济策论(下)[C];2011年

    4 吕红娟;;对脑梗死患者早期进行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A];第二十七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十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刘进德;;针刺配合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分析[A];江西省中医药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付晶晶;;银杏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7 邓英光;张紫萍;余卫;;丹参注射液联合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肢体瘫痪的临床研究[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8 杜艳玉;张春波;;物理因子在慢性软组织损伤类疾病康复治疗的应用现状及进展[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22届疗养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9 张恩达;郭树忠;;吞咽言语诊治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疗效观察[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22届疗养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10 徐英美;胡钱飞;;住院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因素调查分析[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22届疗养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灵芝;青中年脑梗死的OCSP分型、证候分布及其与影像学结果相关性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梁静涛;气虚血瘀证MCAO大鼠子代的同种证候及疾病趋势诱导形成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周莉;基于循证的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研制方法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葛鸿庆;腹针治疗肾虚血瘀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廖佑杰;从心胆论治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王升强;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疗效综合评价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郎建英;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朱蔓佳;中风偏瘫左属血右属气病机理论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毛天杰;颈动脉分叉形态对血流的影响及其与斑块形成关系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10 邓明扬;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与实验室特点分析及动静脉血栓形成获得性/遗传性危险因素筛查[D];中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淑景;正常人群和失语症患者听觉语义启动效应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2 金景;基底节区卒中患者外显学习和内隐学习的对比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3 孙昊;AL0X5AP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华东地区脑卒中易感性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4 张爱玲;Hcy代谢酶MTRR基因及Cystatin C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D];郑州大学;2010年

    5 线滟;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定量评价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弹性的临床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6 冯丽媛;合谷刺电针动法对脑卒中后腕背伸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陶然;针药结合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陈林;针康法治疗颅脑损伤后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曹华;头穴丛刺结合认知训练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郇靖;脑卒中患者躯干肌背伸功能障碍的评价与治疗[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国晶,,齐柏,齐兵;穴位注射与中药治疗中风偏瘫160例疗效观察[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2 肖达,陈坚,陈汉平,雎久红,黄诚;电针对缺血性脑损伤大鼠脑内IL-1βmRNA的影响[J];江苏中医;2001年10期

    3 王亚鹏;董奇;;脑的可塑性研究及其对教育的启示[J];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4 吴绪平,杨毅红,刘又香;电针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1999年04期

    5 许能贵,易玮,赖新生,靳瑞;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NO、NOS和ET-1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6 磨炳森;头针治疗脑血栓患肢远端瘫痪之新穴区探讨[J];上海铁道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7 韩兆诚,张登部,王盛春;针刺三阳经穴对缺血性中风患者颅内动脉相关性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02年01期

    8 沈特立;病侧、双侧头穴透刺对脑梗塞TCD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02年01期

    9 周炜,王丽平,刘泓,边垠;头针对脑梗塞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02年01期

    10 房丽;头穴久留针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1996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洪青;郑彩娥;钱素凤;吴惠英;;低频电刺激结合药物治疗老年慢性脑循环不全症[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年07期

    2 燕铁斌;;神经电生理手段在研究低频电刺激对脑可塑性影响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年09期

    3 李玉梅;李环;肖爱民;侯君;;低频电刺激预防宫颈癌术后尿潴留32例临床分析[J];罕少疾病杂志;2010年02期

    4 陈孝伟;张子斌;崔立海;杨延芳;郝强;;低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J];中国康复;2011年03期

    5 李创国;金荣梅;张丽荣;陈鸿;朱海夫;刘晶;董艳霞;;低频电刺激颈部相关吞咽肌群对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研究进展[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6 郝小平;;低频电刺激治疗早期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3年32期

    7 周继宏 ,张志强 ,周继宏 ,苑秀华;双乳突法低频电刺激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5年08期

    8 王东岩;王伟;王岩;郇靖;周围;;低频电刺激屈伸交替法对卒中后腕手功能重建的研究[J];中医药信息;2009年02期

    9 赵琳;徐国崇;;低频电刺激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J];辽宁医学杂志;2009年01期

    10 刘焕;林宇涵;程九华;蔡越;於进文;马进;高东明;;低频电刺激大鼠脚桥核对丘脑腹外侧核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及其机制[J];生理学报;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史骏超;;低频电刺激对手部功能影响的初步研究[A];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分会第十一届全国康复学术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2 郑世刚;王强;王湘渝;;高压氧同步低频电刺激治疗偏瘫足下垂的临床探讨[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高压氧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吴彬;;耳穴低频电刺激合磁珠贴压干预痔术后疼痛临床研究[A];中医肛肠理论与实践——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大会暨二零一零年中医肛肠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董海欣;谢文霞;叶天申;金珍珍;;牵引态下中药贴敷结合低频电刺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保健与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六次学术年会暨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胥晓琦;[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耿;低频电刺激对培养神经元网络慢振荡的调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杨丽霞;单侧低频电刺激梨状脑中间区对杏仁核电点燃癫痫的作用[D];浙江大学;2006年

    2 马晓娟;屈伸交替低频电刺激对腕、手运动功能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4年

    3 殷沿滢;头穴丛刺结合低频电刺激对中风后腕手功能的重建[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4年

    4 陈立霞;低频电刺激对脊髓损伤尿潴留的疗效观察[D];山东大学;2014年

    5 张良清;目标肌肉神经分布重建大鼠模型及低频电刺激治疗效果研究[D];广州医科大学;2014年

    6 郭佳;低频电刺激脚桥核对大鼠苍白球内侧部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及其机制[D];辽宁医学院;2014年

    7 李尹娜;电针配合屈伸肌交替低频电刺激改善脑卒中后踝关节功能障碍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3年

    8 钟晓玲;低频电刺激丘脑前核对大鼠杏仁核点燃癫痫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2年

    9 吴朝阳;关于运动、平衡及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的随机对照研究和相关因素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电针配合屈伸肌交替低频电刺激改善脑卒中后踝关节功能障碍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32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1932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3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