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PK维持肿瘤细胞生存的作用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5-05-01 09:03
肿瘤是一种病因复杂且异质性很高的基因病,但又有一些共同特性,如瓦博格效应(Warburg effect)以及对某些基因成瘾。所谓基因成瘾,包括癌基因成瘾(Oncogene addiction)和非癌基因成瘾(Non-oncogene addiction),即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存活过度依赖于某个基因的现象,这种依赖性短期内难以克服,如被迫终止往往导致肿瘤细胞死亡。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是细胞的能量和营养感受器,对细胞能量稳态和代谢平衡的调节起关键性作用。传统观点认为,AMPK是一个抑癌基因,在肿瘤发生早期可以通过代谢调控或稳定p53、TET2、TSC2等抑癌基因的功能抑制肿瘤进展。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存在AMPK过表达或过度激活的现象,并且阻断AMPK信号能够显著抑制该类肿瘤细胞的生长或引起肿瘤细胞死亡,提示肿瘤发生了 AMPK激酶成瘾(非癌基因成瘾)。对于这部分肿瘤,AMPK可能是一个极具潜力的治疗靶点。但截至目前,这一观点尚缺乏深入的研究和确凿的实验证据。因此,本课题从分子、细胞水平以...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肿瘤
1.2 AMPK
1.3 AMPK与肿瘤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细胞
2.1.2 主要试剂及抗体
2.1.3 主要仪器设备
2.1.4 主要溶液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生物信息学分析
2.2.2 MTS法检测细胞活力
2.2.3 siRNA转染
2.2.4 RNA抽提
2.2.5 逆转录反应
2.2.6 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PCR)
2.2.7 RNA测序(RNA-seq)
2.2.8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死亡
2.2.9 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
2.2.10 Hela细胞皮下移植瘤裸鼠模型构建及治疗
2.2.11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AMPK在多种肿瘤细胞中表达上调或活化增强并维持细胞生存
3.2 阻断AMPK信号通路促进肿瘤细胞死亡
3.3 阻断AMPK显著抑制Hela裸鼠移植瘤的生长
3.4 阻断AMPK促进Caspase活化及其介导的细胞死亡
3.5 AMPK阻断显著上调促凋亡蛋白BAD的表达
3.6 敲减BAD抑制AMPK阻断引起的肿瘤细胞死亡
3.7 阻断AMPK导致肿瘤细胞中错误折叠蛋白的水平升高
3.8 阻断AMPK增强肿瘤细胞对26S蛋白酶体抑制剂诱导的细胞死亡的敏感性
3.9 阻断AMPK增强26S蛋白酶体抑制剂在小鼠体内的抗肿瘤效果
第4章 讨论
4.1 BAD参与AMPK阻断介导的细胞死亡
4.2 AMPK参与肿瘤细胞蛋白稳态调控
4.3 靶向AMPK增强蛋白酶体抑制剂的抗肿瘤效果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4042013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肿瘤
1.2 AMPK
1.3 AMPK与肿瘤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细胞
2.1.2 主要试剂及抗体
2.1.3 主要仪器设备
2.1.4 主要溶液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生物信息学分析
2.2.2 MTS法检测细胞活力
2.2.3 siRNA转染
2.2.4 RNA抽提
2.2.5 逆转录反应
2.2.6 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PCR)
2.2.7 RNA测序(RNA-seq)
2.2.8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死亡
2.2.9 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
2.2.10 Hela细胞皮下移植瘤裸鼠模型构建及治疗
2.2.11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AMPK在多种肿瘤细胞中表达上调或活化增强并维持细胞生存
3.2 阻断AMPK信号通路促进肿瘤细胞死亡
3.3 阻断AMPK显著抑制Hela裸鼠移植瘤的生长
3.4 阻断AMPK促进Caspase活化及其介导的细胞死亡
3.5 AMPK阻断显著上调促凋亡蛋白BAD的表达
3.6 敲减BAD抑制AMPK阻断引起的肿瘤细胞死亡
3.7 阻断AMPK导致肿瘤细胞中错误折叠蛋白的水平升高
3.8 阻断AMPK增强肿瘤细胞对26S蛋白酶体抑制剂诱导的细胞死亡的敏感性
3.9 阻断AMPK增强26S蛋白酶体抑制剂在小鼠体内的抗肿瘤效果
第4章 讨论
4.1 BAD参与AMPK阻断介导的细胞死亡
4.2 AMPK参与肿瘤细胞蛋白稳态调控
4.3 靶向AMPK增强蛋白酶体抑制剂的抗肿瘤效果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40420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404201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