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论《老子》中“器”的美学内涵

发布时间:2024-01-18 18:49
  《老子》中的“器”字共在十章中出现,从字面上来看,只是某种有形器物或万物的意思,但其内涵绝不仅限于此,而是和“道”紧密相连的,从“器”和“道”的关系角度来看,《老子》中的“器”是一个整体,呈现本根——成形——异化——回归的必然发展过程,这背后是老子对人如何生存发展以实现生命之美的深刻思考,蕴含着“美的肯定性——美的异化——美的否定性——美的重新显现”的过程。 “道”是世界的本根,是最大最本源之美,其必然要由形而上的世界向形而下的世界转化,就是由“道”至“器”,这是“道”的具体显现。在“道”的养覆下,“器”自然存在和自由发展,生命本真之美生成,这是美的肯定性。“器”成形之后,其使用者或者所属者即人,往往在“器”的运用中,忽视、偏离了“道”,使“器”成为可怕之物;作为“神器”的人也迷失了本真之美,使个体和社会之美都发生异化。面对这种异化所造成的严重后果,老子依据“器”要复归于“道”的必然规律,提出了回归本真之美的两方面途径:一方面个人在人生进程中,通过自我醒悟,体会“无之以为用”的智慧,不局限于功利和利害之中,使“器”回归大道;另一方面,在个人所处的群体、社会中,通过“无为而无不为”的治理...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老子》中的“器”字
    1.2 研究背景
        1.2.1 《老子》对生命之美的关注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说明
        1.3.1 文本的选择
        1.3.2 全文的结构
    1.4 研究意义
2 “朴散则为器”——生命本真之美的生成
    2.1 “朴”:“道”的天然与自由之美
    2.2 “道”到“器”——本源之美化为生命本真之美
        2.2.1 转化的动力:“道”的双重性与运动性
        2.2.2 转化的过程:道——德——物——器
        2.2.3 “道”“器”不离
    2.3 美的肯定性
3 “民多利器”、“国之利器”——美的异化
    3.1 “民多利器”——个人异化
    3.2 “国之利器”——社会异化
    3.3 被遮蔽的本真之美
4“器长”、“天下神器”——美的复归
    4.1 复归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4.1.1 可能性——“道”不离“器”
        4.1.2 必然性
    4.2 “无之以为用”——用生上的复归
    4.3 无为而治——用世上的复归
        4.3.1 尊重百姓,以民为本
        4.3.2 统治者清静少欲
        4.3.3 以“愚”治国
    4.4 美的否定性
5“大器”之美
    5.1 本真之美的重新显现与提升
        5.1.1 “大器”——“道”“器”重新合一
        5.1.2 达到美的超越境界
    5.2 人生,美的终极关怀——“器”的美学启思
        5.2.1 守住自身本真之美
        5.2.2 尊重和包容他人之美
        5.2.3 人人进入美的境界
6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本文编号:38798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8798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1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