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范仲淹《易》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4-01-27 02:20
  庆历之际是中国经学史上“宋学”产生的关键阶段。范仲淹《易》学及其思想是这一时期经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和典型代表之一。范仲淹对《周易》的解读主要有《易义》一篇,阐发《周易》二十七卦卦义,另有《四德说》《易兼三材赋》等文章。范仲淹并没有系统的解《易》著作,所以其经学思想在历史上长期遭到忽视。随着近年来研究视角的细致和深入,范仲淹与宋学产生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学术界重视。但目前的研究倾向于从范仲淹的社会实践与政治地位着手进行学术分析,对范仲淹经典诠释,尤其是他对《周易》诠释的特色与意义关注较少。本文从当前学术界对范仲淹与宋学兴起的研究成果出发,进一步从经典诠释这一微观视角,分析范仲淹《易》学产生的背景、思想内容和诠释特色,进而探讨范仲淹《易》学的时代意义与学术影响。范仲淹通过对《周易》经传宇宙论的诠释,指出了乾阳之气在宇宙万物产生和演变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并且认为宇宙的变化和发展有赖于“神”“化”的作用。以此为基础,范仲淹通过《易》与《中庸》的互相发明,提出以“乾道”为本体,沟通心性问题的哲学思想,建立起融宇宙论、本体论、心性论于一体的哲学体系。范仲淹《易》学研究的特色是在立足于经学变革的时代需求下,...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范仲淹解《易》的方法和特色
        二、范仲淹《易》学的主要思想内容
        三、范仲淹《易》学的学术地位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社会环境与学术风气
    第一节 政治危机:庆历之际的社会矛盾
        一、世家大族的没落与士大夫阶层的兴起
        二、重文轻武与内忧外患
        三、黄老思想与因循守旧
    第二节 信仰危机:儒学之困境
        一、经学危机
        二、理论困境
        三、佛老挑战和范仲淹的佛老观
    第三节 北宋重《易》风尚
        一、《易》学与北宋思想家理论体系的建构
        二、《易》学与北宋士大夫的忧患意识
        三、《易》学与宋儒对佛老挑战的回应
第二章 范仲淹《易》学的主要思想
    第一节 宇宙论
        一、乾阳之气,刚健纯粹
        二、穷彼神道,然后知化
    第二节 本体论
        一、易兼三材,天人会同
        二、乾道明矣,人文用之
    第三节 心性论
        一、《易》《庸》互释,彰显人性
        二、从道之端:内圣外王
        三、从道之致:诚而明之
        四、从道之基:大成于心
第三章 范仲淹《易》学的特色
    第一节 解《易》特征:不重注疏、“随义而发”
    第二节 解《易》宗旨:归于人事
        一、积极隐遁的人生观
        二、正家道的社会观
        三、以民为本的政治观
    第三节 解《易》方法:对比解《易》
        一、爻位说:通过一卦中爻与爻的对比解《易》
        二、二体说:通过内卦与外卦的对比解《易》
        三、卦变说:通过卦与卦的对比解《易》
第四章 范仲淹《易》学的时代意义与学术影响
    第一节 范仲淹《易》学的时代意义
        一、范仲淹《易》学变革观念与庆历新政
        二、范仲淹《易》学忧患意识的时代意义
    第二节 范仲淹《易》学的学术史意义
        一、宋学史意义
        二、《易》学史意义
        三、儒学史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8861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8861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2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