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晚年定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5-07-26 11:37
正德十年(1515),王阳明选取34封朱熹与人往来的书信组成《朱子晚年定论》一书,此书首刻于正德十三年(1518)。该书面世后在中国思想史上引发了众多争议。本文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第一部分:对《朱子晚年定论》的编订背景进行研究。朱陆合流的思想史背景是其成书的大环境,而阳明对朱子学的理解变化过程与阳明学当时所处的现实环境则是其成书的直接原因。第二部分:对《朱子晚年定论》的内容进行分析。首先,梳理该书收录的朱子书信的具体时间,并对朱子的早中晚年进行界定。其次,该书的思想内涵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心本论。书中多次提到朱熹对心的强调,阳明在这里认为朱子十分重视心本思想。二是修养功夫。书中重视省察克治、涵养本源、躬行践履的修养功夫。三是境界论。阳明与朱子乃至于整个儒家都以涵养成圣为目的,以圣人之境为最高境界。第三部分:对《朱子晚年定论》所引发的争议进行分析。该书引发了众多争议。朱子学者如罗钦顺、陈建、陆陇其对之展开了激烈的批评,认为此书完全是“颠倒黑白”,“援朱入陆”之作。阳明及王门后学则不认可朱子学者的批评。阳明辩白自己仅是考据未精,并且表示朱子同样重视“心”的作用,强调“德性”的培养。清人...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现状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内容
(四)创新之处
一、《朱子晚年定论》的编订背景
(一)朱陆合流的思想史背景
1.尊德性与道问学
2.和会朱陆之风
(二)阳明对朱子学的接受与理解过程
1.早年接触朱子学
2.对朱子格物思想的质疑
3.对朱子思想的再认识
(三)阳明学的现实处境
1.复杂的社会环境
2.攻之者环四面的局势
二、《朱子晚年定论》的内容分析
(一)所录书信写作时间
1.书信具体写作时间
2.早年、中年和晚年的分界
(二)思想内涵
1.心本论
2.修养功夫
3.境界论
三、《朱子晚年定论》引发的争议
(一)朱子学者的批评
1.罗钦顺之批评
2.陈建之批评
3.陆陇其之批评
(二)阳明及其后学的辩护
1.阳明之回应
2.李绂之辩护
四、《朱子晚年定论》的基本定位
(一)《朱子晚年定论》的学术影响
1.标志着朱陆合流转向朱王会通
2.推动王学的进一步发展
(二)《朱子晚年定论》的当代价值
1.深化朱王关系问题的理解
2.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本文编号:4058400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现状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内容
(四)创新之处
一、《朱子晚年定论》的编订背景
(一)朱陆合流的思想史背景
1.尊德性与道问学
2.和会朱陆之风
(二)阳明对朱子学的接受与理解过程
1.早年接触朱子学
2.对朱子格物思想的质疑
3.对朱子思想的再认识
(三)阳明学的现实处境
1.复杂的社会环境
2.攻之者环四面的局势
二、《朱子晚年定论》的内容分析
(一)所录书信写作时间
1.书信具体写作时间
2.早年、中年和晚年的分界
(二)思想内涵
1.心本论
2.修养功夫
3.境界论
三、《朱子晚年定论》引发的争议
(一)朱子学者的批评
1.罗钦顺之批评
2.陈建之批评
3.陆陇其之批评
(二)阳明及其后学的辩护
1.阳明之回应
2.李绂之辩护
四、《朱子晚年定论》的基本定位
(一)《朱子晚年定论》的学术影响
1.标志着朱陆合流转向朱王会通
2.推动王学的进一步发展
(二)《朱子晚年定论》的当代价值
1.深化朱王关系问题的理解
2.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本文编号:40584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4058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