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职称评审 > 教师职称 >

我国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的问题与前瞻

发布时间:2017-11-12 13:36

  本文关键词:我国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的问题与前瞻


  更多相关文章: 高校教师 职称制度 社会化评价机制 信息管理平台


【摘要】:建国以来,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经历了相应的演变,专业职务的技术内涵不断凸显。目前,仍然存在政府干预过多、社会化评审机制不健全等与宏观政策趋势不相适应的制度障碍,职称评聘在评审标准、评价机制、聘后管理、人才流动等方面还有不少问题。需要采取相应对策,包括构建职称评审信息管理平台、健全社会化评价机制、落实并发挥自主聘任制的优势、完善人才正常流动的保障措施等,以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促进人才成长,实现优化配置。
【作者单位】: 重庆文理学院;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
【分类号】:G645.1
【正文快照】: 一、建国以来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的演变建国以来我国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的变迁,从历时过程考察,一是有缺乏连续性的中断现象,二是变迁主要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强制性行为,虽然这种行为是“估计”或“检讨”政策得失的结果。其基本动因,就是使高校教师职称制度与国家的宏观政策变化相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中共中央组部、人事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J];教育部政报;2000年Z2期

2 陈楚湘;;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决策支持系统设计与实现[J];光盘技术;2006年03期

3 黄海儒,陈小兰;职称评审量化管理系统(ZCLHS)的设计与实现[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4 李颖娟;管理系统综合评价法在高校职称评定工作中的应用[J];经济师;2003年04期

5 王丽燕,吕玲;高校教师高级职称评定决策支持系统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1年02期

6 宁建萍,田秀劳;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中的模糊综合评判[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7 余建坤;张文彬;;基于FCE的高校教师职称评定软件的设计与实现[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福兵;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叶青;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价的社会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秦继红;;新机制下高校职称评聘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以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11期

2 傅锦彬,张磊;高校如何对学术期刊进行分级[J];江苏高教;2004年01期

3 黄国红;吴凤笋;;影响高校科研创新型教师团队构建的因素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0年08期

4 扈文秀,卢妮,樊宏社;高校职称评定的群体决策行为分析及其规范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5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彦娟;基于Web服务的高校教师职称评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河北大学;2011年

2 杨冬;高职院校教师考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1年

3 王琼;高校决策支持系统中发展评估模型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5年

4 潘峰;高校师资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5 徐钰;高校人才测评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6 王宇辉;基于因素空间的学科分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7 孙福兵;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冯瑞银;高等学校内部津贴分配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9 王桂琴;福建省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的发展与改革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10 陈素娜;英国、中国大学教师发展体系与特色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殿廷,李东方;层次分析法的不足及其改进的途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2 蒋瑛,张海洋;当前我国职称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J];党政干部论坛;2000年08期

3 陈飞;;当前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文史博览;2006年02期

4 颜玄洲;胡春晓;;关于高校职称评聘模式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6年01期

5 王春春,庄娱乐;高校教师晋升专业技术职务量化标准的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1998年01期

6 陈小兰;高校专业技术人员晋升职务任职资格条件评审定量化方法[J];广西高教研究;1997年02期

7 沥一耀;不评职称路子怎么走?——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人事制度改革调查[J];中国公务员;2001年10期

8 格里·斯托克,华夏风;作为理论的治理:五个论点[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99年01期

9 芮小兰;;中国和英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比较研究[J];消费导刊;2008年08期

10 黄海儒,陈小兰;职称评审量化管理系统(ZCLHS)的设计与实现[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慧;高校教师职务聘任制改革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薇;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及其发展趋势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2 王彦生;我国事业单位职称改革的现状及走向分析[D];郑州大学;2002年

3 赵志鲲;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工作的管理特点与变革策略——基于A大学的个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娜;我国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模式及评审体系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文慧;;高校教师队伍稳定与流动关系的研究[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1998年01期

2 邵红,许卫;高校师资队伍现代化建设探析[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3 乌兰;;新形势下高校教师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6年07期

4 秦晓红;;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女教师研究模式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6年05期

5 张忍发;;高校教师的素质要求与角色定位[J];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20期

6 伍旦初;;浅析高校实验技术队伍的可持续发展[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年07期

7 李黎;;我国高校兼职教师现状及其管理研究[J];经营管理者;2009年09期

8 李应远;;我校教师队伍结构试析[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4期

9 韩萍;从高校教师队伍年龄状况谈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10 李远贵;李蓝;;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常;;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2 李常;;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A];中国民办教育大典[C];2010年

3 胡伟;张和平;;高校教师聘任制的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行政体制改革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吕诺 张舵;高校教师队伍存在三大问题[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2 记者 杨靖;刘延东强调建设一支富有创新精神的高校教师队伍[N];科技日报;2008年

3 记者 唐景莉;努力建设一支学风优良富有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力的高校教师队伍[N];中国教育报;2008年

4 新华社记者 张建高;用科学理论武装高校教师队伍[N];人民日报;2005年

5 王伟健;上海大学取消评职称制度[N];科技日报;2001年

6 张广义;高校教师队伍学缘结构的优化[N];光明日报;2003年

7 国荣;高校教师队伍的学缘结构“杂”点好[N];海峡时报;2001年

8 记者张迎春;委员呼吁实施“天山学者”工程[N];亚洲中心时报(汉);2009年

9 王凌峰;高校职称评审制度需要完善而非废除[N];科技日报;2006年

10 南京工业大学 潘杏平 潘晓璐;高校师德现状和评价体系的分析[N];江苏教育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慧;高校教师职务聘任制改革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蕾;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普通高校教师队伍发展历程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凯;新疆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3 李琼;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单丙波;试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校教师职称制度之变迁[D];山东大学;2008年

5 孙福兵;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桂琴;福建省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的发展与改革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7 杜海林;我国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制度的历史沿革与对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8 周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2年

9 田播;高等学校教师职称改革工作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10 戈志杨;普通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行为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761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ichenpingshen/gaoxiaojiaoshizhichenpingding/11761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2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