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对法治的认识及其影响的探究
本文关键词:青少年对法治的认识及其影响的探究
【摘要】:青少年阶段是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阶段,是理想目标逐渐明晰并对未来的人生发展方向、社会定位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关键时期,本文将探讨法治认识程度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通过调查问卷、社会调研、案例分析等形式明晰法治对青少年影响的具体表现,并探寻青少年对法治的认识的来源与成因,同时结合部分资料建设性地提出提高青少年法治认识的途径和方法。
【作者单位】: 辽河油田第一高级中学;
【关键词】: 法治意识 人生发展方向 法治心理的培养
【正文快照】: 法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永恒的话题。依法治国作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的基本方略,在如今追求法治社会的过程中尤为重要。法治意识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科学文化素养较高的人,如果他的法治意识淡薄,那么他的心理防线一旦因利益而崩塌,曾经再大的成就再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建龙;;远离辉煌的繁荣:青少年犯罪研究30年[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报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
2 韩旭;;在虚拟与现实之间:青少年网络危机及其应对[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3 盖玉彪;习裕军;;论青少年犯罪中的网络因素[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4 金鑫鑫;;网络游戏与青少年犯罪[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5 刘宝山;;试论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类型特征与预防对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6 徐小媛;;传媒暴力对青少年暴力行为的影响[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7 王志红;;网络的负面作用与青少年犯罪[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8 盖玉彪;习裕军;;论青少年犯罪中的网络因素[A];犯罪学论丛(第四卷)[C];2006年
9 徐小媛;;传媒暴力对青少年暴力行为的影响[A];犯罪学论丛(第四卷)[C];2006年
10 方继民;傅强;;青少年侵财型犯罪的成因特点及防治对策探析[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健;防止青少年沉迷上网聊天[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2 刘茜;着力强化青少年法律意识[N];大众科技报;2007年
3 来宾市兴宾区良江镇初级中学 徐倩;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对策[N];法治快报;2007年
4 ;汉中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题研讨会发言摘登[N];汉中日报;2007年
5 罗会银;我市大力推进青少年“免疫工程”[N];九江日报;2007年
6 田晓芳 作者单位:宁县人民政府;切实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N];陇东报;2007年
7 徐爱东;影响青少年犯罪四大主因[N];民营经济报;2007年
8 袁一多 谢建平 记者 陶婧;真情关爱 当好青少年“保护神”[N];南昌日报;2007年
9 宋广玉;青少年犯罪六成源于“无所事事”[N];南京日报;2006年
10 童小军;美国的青少年社会工作[N];中国社会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任之;青少年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外部特点和内隐特征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2 陶琳瑾;高特质愤怒青少年的宽恕干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磊;青少年犯罪研究与立法设计[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全波;我国少数民族青少年犯罪及其预防对策[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李瑞;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影响及预防[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4 周豪杰;互联网络诱发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及防治对策[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5 张伟;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原因及预防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6 拉巴;拉萨市青少年犯罪状态分析与防治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董晶;当前中国青少年犯罪若干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宋玉;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杨德智;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综合治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10 李文繁;现阶段青少年犯罪:状况与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0194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1019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