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病梅馆记》的文本解读与教学价值探究

发布时间:2017-12-31 23:37

  本文关键词:《病梅馆记》的文本解读与教学价值探究 出处:《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病梅馆记》 文本解读 教材编撰 教学目标 教学价值


【摘要】:龚自珍是清晚期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他于晚年所作的《病梅馆记》在文坛中有着极高评价,可谓是托物言志中的代表作。自1961年首次入选教材后,《病梅馆记》始终是各版教材中的“常客”。然而,从历时上对该文于教材中编选情况梳理后发现:其在各版教材中逐渐被边缘化,甚至退出了人教版等教材。笔者认为,《病梅馆记》并不是一篇没有太多价值、可有可无的课文。因此,在梳理及探究《病梅馆记》自身文本价值的基础上,比较分析各版教材对其编选的异同优劣,并针对教学现状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教学策略建议,是本文研究目的所在。全文共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章是对搜集到有助于解读《病梅馆记》的文献资料和学术论文进行梳理,综述学术界对《病梅馆记》文本解读的成果。本章先从园艺学的角度,概述我国梅花盆景(盆栽)制作和审美标准的发展历史,对《病梅馆记》创作的现实环境以及文化背景有所把握。其次,从文学的角度,整理“梅”在中国古典诗文作品中所包含的不同意蕴,并对《病梅馆记》表现手法加以区分和定义。最后,从文本的角度,对学者们提出的三种创作背景加以梳理,总结探究文学界对《病梅馆记》主题思想的研究。通过上述三个部分,对《病梅馆记》在“写什么”有所了解,以期为本文提供学理上的支撑。第二章是对教材中《病梅馆记》编选情况的比较。以2000年为分界线,本章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整理了从建国后到2000年前《病梅馆记》在人教版教材中编选情况。第二部分是从学段、单元、注释以及课后练习四个部分的比较中,对2000年后五套教材中《病梅馆记》的教学价值指向有所把握,并对其中注解不当之处提出修改意见。在此基础上评析各版教材编选方式、内容的优劣,怎样编是合适的或不合适的,最大化地凸显《病梅馆记》的教学价值。第三章是对搜集到的17篇教学案例和设计的分析。文言文教学一直都被视为中学语文教学的三大难题之一。“教什么”、“怎么教”始终是教学上的两大核心问题。因此,本章通过比较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活动的完成情况,分析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想教些什么、实际上教了些什么。对《病梅馆记》在教学中所实际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客观分析。最后,在综合文学、教材、教学三方面对《病梅馆记》的研究,梳理、提取三者之间共同的部分,比较、筛选不同的部分,探究《病梅馆记》教学价值所在。并结合综述部分的整理,对实际教学中有所不足的环节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以期能为语文教师在备课中提供一些帮助。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以下三点:1、现有对《病梅馆记》的研究更多地倾向于以社会背景为切入口,而忽视了写作对象——“梅”本身。因此,笔者在综述部分加入了梅在园艺上、盆景史的审美价值及其发展,意图从自然、文化、文学多角度全面地分析文本。2、由于白话文和文言文的差异性,注释在文言课文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学生阅读、理解文本的重要帮手。经过对各版教材注释的仔细对比,发现部分注解欠妥,笔者择优而选,不妥则改,以便更有效地帮助学生阅读课文。3、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是《病梅馆记》全文精粹所在,但在分析教学实例后发现:教师们往往缺乏有效的手段去达成相关教学目标。笔者针对此种情况作出了自己的教学改进建议:借助综述中对梅多方面解读的方式,从梅的内外特征入手,分析托物言志在文中的具体运用。由老师强硬灌输背景材料,转向学生通过阅读、思考文本,自己去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Abstract]:In the first part ,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it is not an article which is not too much and can be regarded as " frequent guest " in the teaching material . In this paper , the author makes an objective analysis of som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 and points out that teachers often lack effective means to reach the goal of teaching .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3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晨怡 ,张宏;个性解放与社会发展——谈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和《病梅馆记》[J];语文建设;2005年12期

2 于秋笠;美及审美心态的错位——兼评《病梅馆记》中的借喻[J];德州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本文编号:13620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13620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c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