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运用班班通优化乡村初中物理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08 16:25
【摘要】: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要加强信息技术应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我国教育部提出“校校通工程”,后又进一步提出“班班通工程”。“班班通”是一个融合了基础设施以及教育教学整合等内容的系统工程,是事关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是一线教师将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结合实现混合教学模式的基本条件和必由之路。“班班通”工程将进一步推动教育信息化的纵向发展。本硕士论文研究以“运用班班通优化乡村初中物理教学研究”为题,通过岳西县北片六校的班班通设备的使用调查,揭示目前使用班班通设备应用于教学的现状,然后针对物理学科,提出相应的优化应用对策。在黄尾中心学校,选取八年级上册《凸透镜成像规律》一节进行教学实践,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本文将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首先,查阅资料,分析班班通设备的特点和功能。通过教学调查,分为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分析问卷,总结课堂中运用班班通设备的真实情况(教师对班班通设备的功能了解、教师运用班班通设备的频率、学生对老师运用班班通设备教学的看法),以及存在的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再从理论分析,针对物理学科而言,结合初中物理学科特点以及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分析运用班班通系统优化初中物理教学的必要性。整理新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知识点,将知识点进行分类。总结运用班班通设备如何优化初中物理教学,概括为三个方面:运用班班通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运用班班通优化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运用班班通优化初中物理复习课教学。最后实践部分,选取其中一节适合用班班通系统教学的内容在黄尾中心学校进行实践研究,使班班通系统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达到最优化。
[Abstract]:Today in the 21 centur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brought a profound impact on education. In the new round of curriculum reform,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teaching of various subjects.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our country put forward the "school and school pass project", and then further put forward the "class-class pass project". "Banbantong" is a system engineering that integrates the basic facilities and the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nd i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decision concerning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t is the basic condition and only way for teachers to combine network teaching and classroom teaching to realize the mixed teaching mode. "Ban Ban Tong" project will further promote the vertical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formation.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using banbantong to optimize the physics teaching in rural junior high school", this thesis reveal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banbantong equipment in teaching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use of the equipment in the six schools in Beiping County, Yuexi County. Then according to the physics discipline,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optimization application countermeasure. In Huangwei Central School, the section of "the Law of Convex Lens Imaging" in Grade 8 is selected for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e teaching cases are analyzed. This paper will carry out the following aspects of research. First of all, access to data,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s of Banbantong equipment. Through the teaching investigation, it is divided into teacher questionnaire and student questionnaire, analyzing the questionnaire, summing up the real situation of using the class pass equipment in the classroom (the teachers understand the function of the class pass equipment, the frequency of the teacher using the class pass equipment, Students' views on the teacher's use of class equipment),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for the problems found. From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in view of physics,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s and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optimizing junior middle school physics teaching by using the class system. Collate the new vers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s teaching materials knowledge points, knowledge points classification. This paper summarizes how to optimize the physics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by using the equipment of the class, which can be summed up in three aspects: using the class to optimize the physics teaching in the middle school, using the class pass to optimize the physics experiment teaching in the middle school, and using the class pass to optimize the physics review teaching in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In the last part of practice, the author chooses one section of it to carry on the practice research in Huangwei Central School, which mak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ystem in physics teaching of junior high school to be optimized.
【学位授予单位】:安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633.7;G4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小学“班班通”[J];每周电脑报;2001年56期

2 胡文生;浅谈在“班班通”的新型教学环境下的教学模式问题[J];管理信息系统;2001年11期

3 ;方正科技“班班通”解决方案推广活动圆满结束[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年16期

4 孙海珍;;“班班通”给教育信息化带来的影响与变革[J];中国电化教育;2010年09期

5 薛天明;马洋;;中小学“班班通”功能拓展刍议[J];中国电化教育;2010年09期

6 ;网御星云新一代防火墙助力郑州“班班通”[J];计算机安全;2011年08期

7 倪正辉;;“班班通”有效应用的六年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年12期

8 潘金平;张钟;;合理运用“班班通”,优化数学课堂教学[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年11期

9 刘全昌;;“班班通”何必“堂堂用”[J];中国教育学刊;2012年01期

10 李正超;;中小学班班通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抒丽;;“班班通”设备的维护与使用[A];中国名校卷(湖南卷)[C];2013年

2 余胜;;“班班通”与高效课堂[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六卷)[C];2013年

3 鲁明明;;班班通教学环境下英语口语活动课模式探究[A];基础教育区域性发展的理论视野与实践模式学术研讨会会议资料[C];2012年

4 杨树桃;;发挥课本插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5 薛志文;董小权;;探索初中物理教学中“物困生”教育的对策[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6 张彦敏;;初中物理教学重在激发学生兴趣[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一)[C];2005年

7 仝圣飞;王玉玲;;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兴趣培养[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一)[C];2005年

8 刘秀珍;;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要注意的几个环节[A];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物理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戚大庆;;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10 盛建国;;用玩具引领学生步入奇妙的物理世界——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建立“玩具探究活动室”的构想[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海波邋来庆峰;山东率先实施“班班通”工程[N];人民公安报·消防周刊;2007年

2 记者 王笑梅;沈阳给60万学生请“班班通”[N];辽宁日报;2009年

3 见习记者 张颖;沈阳中小学生享“班班通”教学[N];辽宁日报;2010年

4 通讯员 王志乐;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中小学“班班通”[N];潍坊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陈丽容;池河中学网络班班通打造优质课堂 信息化促公平教育落地[N];通信信息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马天;“班班通”为课堂带来哪些变化?[N];蚌埠日报;2013年

7 安徽省淮南十三中 李晓龙;“班班通”助力高中英语教学[N];中国教育报;2014年

8 记者 田丹;500所中小学将启动“班班通”[N];沈阳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王德华;山乡学校实现“班班通”[N];咸阳日报;2009年

10 记者 孙成娟;推进“班班通”工程 提升教育教学水平[N];延边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心美;运用班班通优化乡村初中物理教学研究[D];安庆师范大学;2017年

2 梁金华;河南省高中“班班通”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4年

3 余德江;贵州省中学班班通建设对化学课程教学的影响及Flash制作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

4 杨鑫;“班班通”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鲁东大学;2016年

5 吴靓雪;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实践的民族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6 王雅婕;“班班通”在高中英语课堂使用情况的调查[D];江苏师范大学;2016年

7 陈金兵;“三通两平台”推进策略研究[D];西北大学;2016年

8 钟旭生;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班班通”应用现状的调查研究[D];鲁东大学;2012年

9 闫机超;基于“班班通”工程的课堂教师教学行为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10 王博阳;班班通环境下通用技术课程课堂教学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1723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21723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1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