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偶像崇拜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学位单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G631
【部分图文】:
在前期访谈中提取、整理、归纳、丰富偶像崇拜的类型、偶像的特征以及偶像崇拜的程度,将这些观点操作化为指标,调查初中生偶像崇拜的现状。然后将偶像崇拜中可能出现的影响因素设计为问卷中的自变量,运用数据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本研究问卷来自于 2019年 1 月笔者对北京市三个不同区域的学校发放的 650 份关于“初中生偶像崇拜的”纸质版调查问卷,对初中生偶像崇拜的现状普遍性进行调查和研究,最后运用 SPSS 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三、研究假设根据笔者初期的试访与试调查情况结合已有文献的分析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几个研究假设:第一,初中生的偶像崇拜类型总体上更倾向于娱乐化。第二,初中生的偶像崇拜程度总体呈现在非理性的水平上。第三,初中生的偶像崇拜特征更偏向于外在的特征。第四,初中生的偶像崇拜的影响的因素包括以下方面:个体、学校教育(课本、老师、同学、学校氛围)、家庭影响(生活方式、家庭背景)、同辈群体以及大众传媒等。四、研究框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薇;;浅谈教育视角下的大学生偶像崇拜现状分析[J];价值工程;2011年23期
2 王平;刘电芝;;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心理探源[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3 岳晓东;梁潇;;青少年偶像崇拜系列综述之五:论百年来中国大陆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变迁[J];青年研究;2010年04期
4 包蕾萍;;从结构视角看1949年以来的中国青少年偶像[J];青年研究;2009年01期
5 张明军;;关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党内个人崇拜若干问题的再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3期
6 岳晓东;严飞;;青少年偶像崇拜之心理机制探究[J];中国德育;2006年12期
7 陈峰;;当代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6年19期
8 王步;;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互动与转化——论奥林匹克文化在中国的嬗变[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姚计海,申继亮;中学生偶像崇拜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4年01期
10 姚计海,陈阳;中学生偶像崇拜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青年研究;2003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海丽;初中生偶像崇拜现状的调查与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7年
2 车舒雨;新中国成立以来榜样教育发展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7年
3 王静;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青少年偶像崇拜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7年
4 马赫;透视追星文化现象后的现代偶像崇拜问题[D];吉林大学;2010年
5 李想;福州市中学生偶像崇拜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289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2828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