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阶段及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9 07:56
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进入以创新为标志的关键时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核心是应用,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为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教育信息化呈现阶段性发展特征,信息化基础设施基本普及,师生网络学习空间比例显著增长。近年来,G省教育信息化建设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配备的资源并未发挥最大的价值。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现状进行阶段划分,探究影响各阶段的关键因素,对促进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实现阶段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教育信息化理论和现状进行分析,对G省信息技术教学应用阶段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第一,基于对政策文件、国内外相关文献和国内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特征的分析,构建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评估指标体系,确定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影响因素。第二,对中小学校开展调研,以教育信息化发展阶段理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阶段理论为基础,通过K均值聚类将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现状分为三个阶段,并对各阶段的区域、学段、学校规模特征进行分析。第三,使用线性回归分析各影响因素对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解释程度,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各阶段进行差异分析。第四,针对信息技术教学应用阶段巩固和阶段提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发现,数字资源应用服务对G省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总体影响最大,是应用阶段提升的首要保障,要提高多媒体教室的使用率,鼓励学校和学生应用网络学习空间。资源服务对创新资源应用阶段的影响最大,教师和学生要开通网络学习空间为应用提供更好的平台,教育管理部门要配备与教材完整配套的数字资源,重视各学科资源之间的关联性。管理措施对创新资源应用阶段的影响最大,人员保障对配套资源应用阶段影响最大,学校要提高通识型人才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并重视专业化人才的配置。基础设施对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总体影响最小,对配套资源阶段的影响相对最高,信息化基础设施已不是制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主要因素。
【学位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G633.67
【部分图文】:
能够有效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逡逑刘美凤在“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应用的有效性研究”课题中,构建了信息逡逑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影响因素模型[71],见图2-1。该模型分为以国家和地区为视角逡逑的宏观层面、以学校为视角为视角的中观层面、以学科教学为视角的微观层面三个逡逑层次。其中,宏观层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和支持,中观层面包括学校领逡逑导、政策和管理,微观层面包括教学环境、教师、学生和课程。并基于这三个层次逡逑将教师的信息素养分为配套资源操作层次、中级应用层次对应和高级内化层次,分逡逑别对应基本信息素养、职业信息素养和发展信息素养。逡逑I逦信息技术政策因素逦i逡逑I环境建设方向逦教育者标准和培训逦学生标准和信息技术教育I逡逑??????逦-ir-逦逦逦逦逦逦逦:逡逑I逦学校的规划和政策逦?对教师和学生的激励制度逦I逡逑:-—逦逦i逦—逦逦邋I逡逑!邋国逦?各级培训的实施逡逑|家f……土逦^逦|逡逑I和逦i硬逦ii逦I逡逑|地J件管理1丨逦逦邋|逡逑I邋区"1邋建逦|!逦”逦”逦I逡逑!的邋I邋%邋资源建设邋1|
/邋jj0T\硕士学位论文逡逑MASTER'S邋THESIS逡逑谢忠新基于系统论的观点构建了由投入因素(Input)、保障因素(Ensurance)、逡逑信息化应用过程因素(Process)和信息化应用成果因素(Outcomes)构成的学校信逡逑息化应用IEPO评估模型[72]。将学校信息技术应用影响因素分为人的因素、信息化逡逑教育资源、信息化软硬件环境、信息化应用的保障因素等,如图2-2。人的因素主逡逑要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观念和能力、内驱力、信息素养等,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逡逑信息技术应用观念等。信息化教育资源分为教学应用资源和管理应用资源。信息化逡逑软硬件环境包括基础设施、系统软件和技术支持。信息化应用保障因素主要是推进逡逑前三种因素的建设。逡逑
信息化应用过程因素(Process)和信息化应用成果因素(Outcomes)构成的学校信逡逑息化应用IEPO评估模型[72]。将学校信息技术应用影响因素分为人的因素、信息化逡逑教育资源、信息化软硬件环境、信息化应用的保障因素等,如图2-2。人的因素主逡逑要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观念和能力、内驱力、信息素养等,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逡逑信息技术应用观念等。信息化教育资源分为教学应用资源和管理应用资源。信息化逡逑软硬件环境包括基础设施、系统软件和技术支持。信息化应用保障因素主要是推进逡逑前三种因素的建设。逡逑校信息?化逡逑Cl邋^逦(邋信息化教育资逡逑逦逦逦逡逑息化管理与考统软件与技逡逑逦A、逦逦个逦逦逡逑息化制度与政硬件逡逑校信息化规学校领导逡逑图2-2学校信息化应用影响因素逡逑基于以上学者提出的学校信息化应用模型,本文构建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影响逡逑关系模型如图2-3所示。逡逑13逡逑
本文编号:2829451
【学位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G633.67
【部分图文】:
能够有效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逡逑刘美凤在“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应用的有效性研究”课题中,构建了信息逡逑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影响因素模型[71],见图2-1。该模型分为以国家和地区为视角逡逑的宏观层面、以学校为视角为视角的中观层面、以学科教学为视角的微观层面三个逡逑层次。其中,宏观层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和支持,中观层面包括学校领逡逑导、政策和管理,微观层面包括教学环境、教师、学生和课程。并基于这三个层次逡逑将教师的信息素养分为配套资源操作层次、中级应用层次对应和高级内化层次,分逡逑别对应基本信息素养、职业信息素养和发展信息素养。逡逑I逦信息技术政策因素逦i逡逑I环境建设方向逦教育者标准和培训逦学生标准和信息技术教育I逡逑??????逦-ir-逦逦逦逦逦逦逦:逡逑I逦学校的规划和政策逦?对教师和学生的激励制度逦I逡逑:-—逦逦i逦—逦逦邋I逡逑!邋国逦?各级培训的实施逡逑|家f……土逦^逦|逡逑I和逦i硬逦ii逦I逡逑|地J件管理1丨逦逦邋|逡逑I邋区"1邋建逦|!逦”逦”逦I逡逑!的邋I邋%邋资源建设邋1|
/邋jj0T\硕士学位论文逡逑MASTER'S邋THESIS逡逑谢忠新基于系统论的观点构建了由投入因素(Input)、保障因素(Ensurance)、逡逑信息化应用过程因素(Process)和信息化应用成果因素(Outcomes)构成的学校信逡逑息化应用IEPO评估模型[72]。将学校信息技术应用影响因素分为人的因素、信息化逡逑教育资源、信息化软硬件环境、信息化应用的保障因素等,如图2-2。人的因素主逡逑要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观念和能力、内驱力、信息素养等,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逡逑信息技术应用观念等。信息化教育资源分为教学应用资源和管理应用资源。信息化逡逑软硬件环境包括基础设施、系统软件和技术支持。信息化应用保障因素主要是推进逡逑前三种因素的建设。逡逑
信息化应用过程因素(Process)和信息化应用成果因素(Outcomes)构成的学校信逡逑息化应用IEPO评估模型[72]。将学校信息技术应用影响因素分为人的因素、信息化逡逑教育资源、信息化软硬件环境、信息化应用的保障因素等,如图2-2。人的因素主逡逑要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观念和能力、内驱力、信息素养等,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逡逑信息技术应用观念等。信息化教育资源分为教学应用资源和管理应用资源。信息化逡逑软硬件环境包括基础设施、系统软件和技术支持。信息化应用保障因素主要是推进逡逑前三种因素的建设。逡逑校信息?化逡逑Cl邋^逦(邋信息化教育资逡逑逦逦逦逡逑息化管理与考统软件与技逡逑逦A、逦逦个逦逦逡逑息化制度与政硬件逡逑校信息化规学校领导逡逑图2-2学校信息化应用影响因素逡逑基于以上学者提出的学校信息化应用模型,本文构建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影响逡逑关系模型如图2-3所示。逡逑13逡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陈凤鸣;;高校信息化应用影响因素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年03期
2 谢忠新;;学校信息化应用的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年09期
3 谢忠新;卫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评价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忻雁;城乡中小学信息化应用影响因素对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
2 冯睿娜;企业信息化各阶段投入对产出的贡献研究[D];福州大学;2011年
3 胡培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294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2829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