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细化理论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1 14:31
   2012年,教育部正式通过“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近年来,新疆实施了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教育模式的多样化应用使学生学习更加丰富多彩。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模式的出现,使得学校教学模式呈现众说纷纭、百家争鸣的现状。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地积极利用和有效发挥已有信息化资源条件来努力使教学模式和方法更为有效,这是本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以细化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对教学内容进行架构,将多种教学模式与不同的教学内容相互融合,设计出针对不同教学内容更为有效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模式一成不变的情况,有效地发挥课堂的魅力。本研究主要是对初中信息技术中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研究,涉及到教材知识点的逻辑构建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有效性地实证研究两个方面。首先通过文献研究和分析,了解细化理论基础和现阶段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现状;其次以目前现有的教学模式为参考,通过结合信息技术教材内容,设计出在不同教学内容下,适合有效的教学流程;最后通过对比实验、效果评价和学生成绩反馈三点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效果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本次研究对象为新疆乌鲁木齐市某初中初二(1)至(6)班的学生,学校教学环境优良,师资力量雄厚,学生学习能力较高,6个班的班级人数为64人左右,共384人,男女比例基本为1:1。实验研究采用了班级对照研究法,其中初二(1)班、(3)班、(5)班作为实验班,(2)班、(4)班、(6)班是作为对照班。开始先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前置测试,并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学前进行分析;然后,根据细化理论设计原则对教学流程进行设计,将基于细化理论的教学活动设计过程应用于实验班,而对对照班教学方法采用PPT、黑板、教师演示等日常教学流程。最后,在学期结束时,对学生进行教学效果的反馈评估。通过对学生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将得出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基于细化理论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实现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提高学生成绩。基于细化理论的教学流程设计具有一定的可实施性与可行性。
【学位单位】:石河子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G633.67
【部分图文】:

序列,相关文献,相关研究


第二章 相关研究和理论基础2.1 相关研究2.1.1 细化理论研究现状(1)理论研究从教学组织的宏观战略来看,美国教育技术专家 M. Reigeluth 首先提出了著名的教学设计理论,即细化理论(ET)。 David PawlAusubel 认为,学习者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获取主要基于原始知识和经验[22]。此外,David PawlAusubel 的“先行组织者”战略和诺曼的“网络学习理论”也有相似之处。他们都认为,要学习新知识,就必须从相关知识中学习。ET是上述几种理论的综合和发展。David PawlAusubel、Norman 和 Jerome S. Bruner 为雷格斯提出的细化理论奠定了基础,然后 Scandurra 的“最短路径序列”和梅瑞尔的成分显示理论(CDT)逐渐完善了细化理论,并为细化理论提供了实用的教学策略。总的来说,Scandurra 和 Merrill不仅完善了细化理论,并使其具有了可操作性[22]。

序列,相关文献,教学策略,最短路径


Ausubel、Norman 和 Jerome S. Bruner 为雷格斯提出的细化理论奠定了基础,然后 Scandurra 的“最短路径序列”和梅瑞尔的成分显示理论(CDT)逐渐完善了细化理论,并为细化理论提供了实用的教学策略。总的来说,Scandurra 和 Merrill不仅完善了细化理论,并使其具有了可操作性[22]。图 2-1 国内细化理论相关文献量

相关文献,对比分析,信息技术课程


随着计算机的诞生和日益普及,计算机与人们的工作生活、休闲娱乐已经密不可分,日渐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一种生产和生活的工具,不可阻挡地加入到人们的传统文化之中并使之产生了质的飞跃。从 1986 年,教育部在福州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中学计算机教育工作会议”,制定了发展我国中学计算机教育的指导方针[11]。到“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将培育人工智能、移动智能终端、第五代移动通信(5G)和先进传感器等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重点发展,拓展新兴产业发展空间。说明国家明确提出信息技术课程的转变。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进入了一个迅猛发展的全新阶段。例如,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网络学习等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2]。通过中国知网(CNKI)对“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等关键词的文献数量做了对比分析(见图 2-3),从 2002 年到 2018 年的文献量对比可以看出,除了个别的年度有下降的趋势外,有关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等文献发表量还是呈现上升的趋势,尤其是 2014 年,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文献数达到目前最高峰,共 21 篇,受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影响,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研究也相对成劣势状态,而课堂教学设计则更甚。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燕;徐励;;瑞哥鲁斯教学设计模型在虚拟学习中的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2014年04期

2 刘树林;李雄平;任翔;孙琼玲;;细化理论视域下的英语音标教学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3年11期

3 那一沙;袁玫;吴子东;;教学设计研究综述[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4 何勇刚;;论学生学习动机激发机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年08期

5 张迎;宁玉文;高东怀;沈霞娟;许卫中;;交互型思维导图在网络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2年03期

6 唐小芳;周湘萍;;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特点及馆员的信息素养[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7 张亚平;;使用冀教版小数教材有感[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0年07期

8 张天云;崔玲玲;;基于LMA的移动课程设计与开发[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年03期

9 何克抗;;运用“新三论”的系统方法 促进教学设计理论与应用的深入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0年01期

10 罗冬梅;黄贤立;;基于“肯普模式”的混合教学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年2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兰碧莹;《大学计算机》SPOC课程内容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

2 杨娇;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体系构建[D];贵州师范大学;2017年

3 邢春艳;翻转课堂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年

4 吴娥;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年

5 刘凯利;基于微课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策略研究[D];渤海大学;2017年

6 赵婧怡;基于微课教学模式下的动画教学设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7年

7 熊思雨;细化理论视域下高中历史微课设计研究[D];湖北师范大学;2017年

8 姚兰;中学生化学信息素养研究[D];苏州大学;2017年

9 唐云燕;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衔接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年

10 彭茜;仿真虚拟实训系统在中职教学过程作用的实证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502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28502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2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