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态课堂的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4 11:22
   初中学生处于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繁重的课业负担,学生们难免会不知所措,避重就轻,认为《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远不如语数外学科重要。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自以为思想成熟而拒绝接受以《道德与法治》课为形式的思想教育活动,且对《道德与法治》课的认识态度有失偏颇,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传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为辅,更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现有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出现一些非生态现象,课堂也变得缺乏生机。然而,伴随着教育生态学的发展,为改变当前《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出现的非生态现象,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构建生态课堂提供了优化策略,为解决当前《道德与法治》课出现的问题提供帮助。生态课堂就是把传统的课堂教学视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它的组成因子主要有教师和学生、课堂环境和教学过程,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它的核心思想就是构建绿色可持续的课堂生态模式。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态课堂是对“生态课堂”发展和创新,兼具生态课堂特性的同时,又具有思想时效性、整体多元性、综合实践性及开放共生性的特点。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态课堂是生态学思想和教育生态学相结合的产物,以人本主义的教学理论为基础,以最适密度原则、花盆效应及活水效应等理论,来研究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态课堂中出现的一系列非生态现象。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融入生态课堂的相关思想,既顺应了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也是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及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更提升了《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率。伴随着新课改革的逐步推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也在不断优化,这为实现生态课堂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在实践过程发现生态课堂的构建效果并不佳,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亟需解决。从内化初中生的知识情感体验、促进教师专业化能力的发展及丰富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态课堂的理论体系三个方面来看,将生态课程的相关理论思想运用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行、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及课堂环境的日益优化,这些都为也为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态课堂的推行提供了可行性的物质基础。基于此,将生态课堂运用到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态课堂是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针对Y县的两所推行生态课堂模式的初级中学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当前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推行生态课堂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并通对现状的分析,了解到当前生态课堂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含生生学习关系相对失衡、师生关系相对失衡、课堂生态环境相对失衡及教学过程相对失衡等四个方面,并发现出现这些问题的成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学生学习积极性不佳、教师教学主导作用不强、班级规模超限、花盆效应显著、教学信息流动性不佳等,又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主要包含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优化生生学习关系、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促进师生良好互动、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优化课堂生态环境、打破花盆效应,重视课堂教学的实践性、注重教学信息流动,建设开放课堂等优化策略。最后,笔者根据调查情况选择七年级上册,第三课第1课时“认识自我”制作一个简单的教学案例,希望可以把相关的生态课堂理论运用到教学案例当中来,用于教学指导和研究。
【学位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G633.2
【部分图文】:

问卷调查,学生,学习态度,饼状图


第 3 题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关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态度的影响,学生之间的学习关系也不生态化的状态。具体情况如下:在图 3-1 的饼状图中,学生选择般,甚至不融洽的综合占比高达 74%,生生之间的学习关系相对实现良好的学习互助,小组合作也呈现模式化,学生的学习兴趣,生生之间的学习关系相对失衡。

问卷调查,课堂


三)课堂生态环境相对失衡堂课堂作为教学活动的发生场所,课堂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生态课堂好的课堂生态环境是生态课堂实施的基础,它可以促使教师和学生在令人境里教学相长。而在课堂生态环境受影响的因素较多,集中表现在两个方与座位的编排、班级规模等。教室布置与座位编排相对失衡放教室主要是开放教育的产物,生态课堂主张启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生态课堂中开放教室的布置主要强调给予学活动空间,例如:中心教室、实践区、学习室等。开放教室的布置主要是为教学活动,方便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组织学生分小组学习及学生自等。问卷调查的第 9 题主要是为了调查开放教室的布置情况,具体的调查图 3-2 所示。

柱状图,问卷调查,座位,编排方式


柱状图 3-2 所显示的内容一目了然,第一初级中学的学生中选择不满意和非常综合占比为 70%,而第二初级中学的学生选择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综合占。这些数据清晰的表明在这两所学校中,开放教室的布置现状并不令人满意,起学校和教师的足够重视,生态课堂的构建现状不佳。作为课堂生态主体的学生,在教室内部都有自己的“生态位”,而这一“生态位编排的结果:任何一种座位编排方式都暗含着某种教育学思想,暗含了教师所往方式。”①对 Y 县这两所初级中学的座位编排情况,调查结果如下饼状图 3-3的学生认为秧田式的座位编排效果最佳;15%的学生认为环形的座位编排效果的学生更偏向于小组型的座位编排方式,10%的学生选择了 U 型。结论表明,生喜欢小组型的座位编排方式,当前学校课堂教学过程的座位编排并不符合生构建要求,也不是学生最喜欢的座位编排方式,亟待改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丽萍;;生态课堂的生长感探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5年02期

2 刘黎明;祁占勇;;论刘佛年的中小学教学改革思想[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年03期

3 宁玉洁;;教育生态学视野下的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教师生态定位[J];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30期

4 赵诗乐;赵更乐;;生态课堂:理念、特征与建构[J];文学界(理论版);2012年08期

5 龙叶先;;生态哲学的逻辑基点与人类中心观[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刘贵华;杨清;;从标签式趋同到内涵式多样——生态课堂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教育研究;2011年12期

7 许华东;;初中思品课生成性课堂构建的研究[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1年11期

8 王莹;;生态型课堂物质文化建构——以黄山市屯溪W中学为例[J];现代教育论丛;2010年12期

9 杜亚丽;陈旭远;;多维视域下的生态课堂理论诉求[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李福;;加强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环节[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1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长江;信息化语境下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的失衡与重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2 杜亚丽;中小学生态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舸;产业集群的生态演化规律及其运行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婷婷;高中政治生态课堂建构研究[D];河南大学;2018年

2 王旭;网络学习社区环境下高中物理生态课堂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

3 严青;基于生态课堂理念的地理教学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

4 张龙;教育生态学视阈下中职学校隐性课程开发研究[D];西南大学;2017年

5 郜秋菊;高中生物生态课堂:内涵·特征·构建·反思[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6 彭晓燕;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7 卫丹丹;翻转课堂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8 霍紫翔;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生态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9 张媛媛;高中思想政治生态课堂的实践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10 房玲;苏霍姆林斯基少年公民道德教育思想及启示[D];郑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543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28543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d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