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ESA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语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乌鲁木齐市第130中学为例

发布时间:2025-03-18 01:32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英语语篇教学呈现出以教师主导,过度重视语言知识,忽视语篇整体以及语篇的语用功能的特点,因此,导致学生语篇学习兴趣较低,无法习得语篇分析能力以及语言交际能力。然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篇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提高学生的语篇意识以及语篇理解能力,故出现了语篇教学现状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不相符的情况。此外,传统的高中英语语篇教学模式,例如,PWP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或者交互式教学法等等,也并没有达到培养学生学科核心能力的目的。针对目前的高中英语语篇教学,探究一种新的有效语篇教学模式是非常必要的。随着近几年新高考的教育改革,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和教育者开始注重以语篇为教学单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并积极探索新的语篇教学模式的新模式。本研究基于英国著名教育学家哈默提出的ESA教学模式,通过文献阅读,经验总结,在乌鲁木齐市第130中学从教期间开展ESA教学模下的语篇教学实践。通过调查问卷、教学实践法以及访谈法对从教班级高一(2)班和高一(6)班的共计104名学生,在高一下半学期开展为期5个月研究。拟解决以下问题:高中英语语篇学习的现状是什么?E...

【文章页数】:9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与语篇教学
        1.1.2 高中语篇教学的重要性
        1.1.3 高中英语语篇教学现状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论文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ESA教学模式
        2.1.1 ESA教学模式三要素
        2.1.2 ESA教学模式的三种课型
    2.2 ESA教学模式应用于教学的国内外研究
        2.2.1 ESA教学模式应用于教学的国外研究
        2.2.2 ESA教学模式应用于教学的国内研究
    2.3 语篇教学
        2.3.1 语篇的定义
        2.3.2 语篇教学的定义
    2.4 语篇教学应用于课堂的国内外研究
        2.4.1 语篇教学应用于课堂的的国外研究
        2.4.2 语篇教学应用于课堂的国内研究
第3章 理论基础
    3.1 输入和输出假说
    3.2 建构主义理论
    3.3 语篇分析理论
第4章 研究设计
    4.1 研究问题
    4.2 研究对象
    4.3 研究方法
        4.3.1 问卷法
        4.3.2 教学实验法
        4.3.3 访谈法
    4.4 研究过程
        4.4.1 问卷法调查高中生语篇学习现状
        4.4.2 ESA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语篇教学中的实践课例
        4.4.3 访谈法探究师生视角下ESA教学模式应用于语篇教学的长处与不足
    4.5 数据收集与分析
第5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5.1 ESA教学模式下语篇教学现状的结果与分析
        5.1.1 ESA教学模式对高中生语篇学习现状的结果与分析
        5.1.2 ESA教学模式对高中生对语篇学习态度的结果与分析
        5.1.3 ESA教学模式下高中生语篇分析策略运用的结果与分析
    5.2 从师生角度探究ESA教学模式在语篇教学中应用的长处与不足
        5.2.1 学生角度下ESA教学模式在语篇教学中应用的结果与分析
        5.2.2 教师角度下ESA教学模式在语篇教学中应用的结果与分析
    5.3 ESA教学模式对高中生语篇理解和分析能力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5.3.1 实施ESA教学模式前学生语篇测试成绩的结果与分析
        5.3.2 实施ESA教学模式后学生语篇测试成绩的结果与分析
        5.3.3 实施ESA教学模式后学生语篇测试中阅读题型成绩的结果与分析
        5.3.4 实施ESA教学模式学生语篇测试中写作成绩的结果与分析
第6章 结论与启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启示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前测问卷
附录二 后测问卷
附录三 对照组语篇教学设计
附录四 前测试卷
附录五 后测试卷



本文编号:40357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40357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f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