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以来高考作文命题的演变及应考策略研究
本文关键词:新课改以来高考作文命题的演变及应考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高考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高考作文试题又是高考语文试题中的重中之重。而笔者通过各方面的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高中作文教学都出现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尴尬局面。为了解决这种尴尬局面,笔者展开了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本文旨在让广大教师把握高考作文命题的规律,更加深入地了解高考作文命题的特点,从而确定备考的方向。另外,通过解读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帮助教师确定备考着眼点。在这个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备考策略,以更好地指导高中作文教学。全文总共包括六个部分,下面是每一部分的内容概括:第一部分是绪论,包括论文的选题缘起、研究意义以及研究现状。第二部分是第一章,分析高考作文命题演变轨迹。包括命题形式的变化和命题关涉的领域。第三部分是第二章,重点分析影响高考命题的因素。分为四个方面阐述:高中生阶段特点是高考作文命题的首要考虑因素;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是高考作文命题的根本依据;高考考试大纲是高考作文命题的直接依据;时代发展的需要是高考作文命题革新的催化剂。第四部分是第三章,对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进行解读。先是梳理分析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发展轨迹,然后分析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对高中作文备考的启示。第五部分是第四章,针对高考作文命题的变化和等级评分标准的要求提出相应的应考策略。分别从审题、材料、文体、语言四个方面加以阐述。第六部分是结语。总之,本论文是对高考作文命题和高中作文备考做出的初步探索,期待能够对高中作文教学有所指导。
【关键词】:高考作文命题 演变 应考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33.3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3
- 第一章 高考作文命题演变轨迹13-22
- 第一节 高考作文命题在形式上的变化13-18
- 一、命题作文、话题作文逐渐衰退,材料作文独领风骚13-17
- 二、高考作文命题文体要求渐显17-18
- 第二节 高考作文命题关涉的领域18-22
- 一、关注社会热点19
- 二、关注学生自我19-20
- 三、关注学生思辨能力20-22
- 第二章 影响高考作文命题的因素22-34
- 第一节 立足学生实际是高考作文命题的首要考虑因素22-23
- 一、高中生思想的特点22
- 二、高考作文命题立足学生实际的体现22-23
- 第二节 新课程标准是高考作文命题的根本依据23-27
- 一、新课标对写作部分的要求23-24
- 二、高考作文命题对新课标的回应24-27
- 第三节 高考《考试大纲》是高考作文命题的直接依据27-30
- 一、《考试大纲》对写作部分的要求27-28
- 二、高考作文命题与《考试大纲》的契合点28-30
- 第四节 时代发展的需要是高考作文命题革新的催化剂30-34
- 一、时代需要学生培养创新能力和思辨能力30-31
- 二、时代需要学生提高道德素质31-32
- 三、时代需要学生具备人文情怀32-34
- 第三章 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解读34-39
- 第一节 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的发展轨迹34-36
- 第二节 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对高中作文备考的启示36-39
- 一、基础等级对高中作文备考的启示36-37
- 二、发展等级对高中作文备考的启示37
- 三、高考作文备考中存在的误区37-39
- 第四章 高考作文应考策略39-55
- 第一节 把审题立意作为作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39-45
- 一、审题立意在高考写作中的重要性39
- 二、优秀立意的标准39-40
- 三、审题立意的方法40-45
- 第二节 培养学生对材料的积累、选择和运用能力45-48
- 一、学会多途径积累作文材料45-47
- 二、学会正确选择运用材料47-48
- 第三节 强化高考作文的文体意识48-51
- 一、文体意识在当前作文训练中的重要性48
- 二、高中生文体意识的培养策略48-51
- 第四节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51-55
- 一、活用词语51-52
- 二、灵活运用多种句式52-53
- 三、巧用常见的修辞手法53-54
- 四、妙用诗词54-55
- 结语55-56
- 参考文献56-58
- 后记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景侠;作文教学中的能力培养[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2 钟希高;学生作文假话现象探源及对策[J];昌潍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3 魏海松;作文命题探微[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教学研究);2001年11期
4 谢兴;作文教学的三个阶段[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2年05期
5 付伟丽;;引导学生突破作文思维定势[J];成才;2002年10期
6 刘晓伟;求真扬善,方能造境——从作文“造假” 谈开去[J];语文建设;2003年08期
7 楚怡君,鲍宏波;中美作文教学比较[J];写作;2004年07期
8 王丽;强化作文教学的主体意识[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年02期
9 李媛媛;个性作文从生活中来——让学生感悟生活、学会作文[J];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邓忠汉;学生“假话作文”批判[J];保山师专学报;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海霞;;作文教学:固本培源 强筋健骨[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写作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殷涛;;作文,让人文之花绽放[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3 陈益;;论中小学生作文“价值感”的生成策略[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4 陈健;;也谈作文与做人[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写作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谢英杰;;小作文命题与学生人格培养[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写作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邵志娟;;浅谈作文与做人[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写作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陆文莲;;让作文的天空留下做人的呐喊——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渗透育人功能[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写作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罗珍尚;;“个性化”作文教学反思[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9 王海洲;;浅论新课标下作文教学中的“多”字功夫[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10 胡秀丽;;浅谈作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A];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全国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科研成果集(辽宁卷)[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彭薇 李爱铭;春游,何必次次与作文“捆绑”[N];解放日报;2007年
2 武山县教师进修学校 史国峰;也谈作文中的师生互评[N];甘肃日报;2011年
3 梁捷;美国中考新增创造性作文命题[N];光明日报;2014年
4 刘桂芳;也谈作文“大革命”[N];福建日报;2005年
5 胡菊娣 王东成 郁建香 陈民宪 徐晓翔 高纪纲 徐惠芳 孙国瑞;怎样看待“克隆作文”?[N];解放日报;2000年
6 下关一中 罗亚麟;中考作文命题走势:创意作文[N];云南经济日报;2002年
7 江苏省无锡一中 梁国祥;作文考试是怎样“谋杀”作文的[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8 于树泉;作文命题在探索中前行[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李本华;中美作文教学凸显五大差异[N];临汾日报;2007年
10 泗阳双语学校 朱亚青;作文巧命题[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光成;百年中学作文命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丽珠;高中作文命题有效性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2 王秀娟;新时期高考语文作文命题趋势及作文教学变革方向研究[D];延安大学;2015年
3 赵文静;语篇视角的2010-2014年高考语文作文材料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4 刘诗源;高考背景下的高中作文命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5 陈秋月;新HSK(高等)作文命题的问题与改进[D];暨南大学;2015年
6 高秀菊;新课改以来高考作文命题的演变及应考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7 温永选;试论学生作文心理素质培养[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8 黎坚荣;作文个性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9 韩宏慧;作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10 张美香;方言区作文教学现状分析及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新课改以来高考作文命题的演变及应考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91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439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