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中学物理全国性教学比赛及其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7 13:23

  本文关键词:中学物理全国性教学比赛及其影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中学物理 教学比赛 内容分析 调查研究


【摘要】:教学比赛是促进中学物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中学物理教师日常教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1年新课程改革以来,随着“以赛促教”“以赛育教”教师培养方式的推广,全国性教学比赛的规模和类型都得到迅速发展。参赛人群也由中学教师、教研员,扩大至高校的在校师范生与研究生。全国性教学比赛在中学物理教师、物理专业师范生及研究生的专业发展与成长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为深入了解中学物理全国性教学比赛的形式、内容及其影响,本文主要进行了三个研究,并得到相关结论。研究一,通过整理分析比赛相关文件资料,对比赛的发展历程及类型进行研究,同时结合专家访谈,进一步对比赛的组织模式进行探究。通过研究一得到以下结论:(1)比赛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成三个主要阶段:起步阶段(1994-2000年)、推广及自身完善阶段(2001-2010年)、繁荣发展阶段(2011年以后);(2)根据比赛主办方的举办宗旨,可以将比赛分为三类:优质课类比赛、教学技能类比赛、微课类比赛,优质课类比赛出现的最早,数量最大,微课类比赛是近几年刚刚兴起的比赛类型,数量较少;(3)目前我国中学物理全国性教学比赛有两种典型的组织模式:一种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监督的,自上而下的,具有强制性的组织模式;另一种是自主参与的组织模式。研究二,通过梳理分析比赛相关文件资料、参赛者教案,对比赛的项目及参赛者选题进行研究。通过研究二得到以下结论:(1)教学比赛通过设置不同的比赛项目来实现比赛的目的,优质课类比赛项目设置比较简单,主要是一堂真实的课堂教学来观察教师对教学的整体设计、组织实施及教学效果,更关注教师的整体素质;教学技能类的比赛评比项目非常丰富,通过多个比赛项目全面考察参赛者的教学技能;而微课类比赛则是通过微课视频的形式考察教师对某个知识点的处理能力以及微课制作的能力;(2)教师初、高中选题和学生初、高中选题所涉及的知识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学习模块和《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内容一级主题中的分布呈现相似性;教师选题和学生选题在二级主题中的分布情况有所不同。研究三,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研究比赛对中学物理教师及物理专业师范生及研究生的影响。通过研究三得到以下结论:(1)比赛对在职教师教学技能、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维度均有不同程度影响,在教学技能维度,教师教学设计技能、实验技能中的自制教具及实验创新能力、现代技能中的网络技术、组织与实施技能有显著提高;在教学方法维度,教师使用讲授法的频率有所减少,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法、实验法及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的频率有所增加;在教学手段维度,粉笔与黑板等传统教学手段的使用频率有所减少,网络技术、多媒体计算机以及多种教学手段综合运用的频率有所增加;(2)比赛对物理专业师范生及研究生的现代技能、教学设计技能、课堂讲授技能、实验技能及课堂导入技能等五项技能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现代技能中的网络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有显著提高;实验技能中的自制教具能力、实验创新能力及实验设计能力有显著提高。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全国性教学比赛的规模及种类都得到迅速发展的今天,本文对中学物理全国性教学比赛的形式、内容及其影响做了分析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学物理 教学比赛 内容分析 调查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33.7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1 绪论10-20
  • 1.1 问题的提出10-11
  • 1.2 文献综述11-16
  • 1.2.1 教学比赛的意义与作用研究11-13
  • 1.2.2 教学比赛的组织实施与规则研究13-15
  • 1.2.3 教学比赛问题与对策研究15-16
  • 1.3 概念界定16-17
  • 1.3.1 教学比赛16-17
  • 1.3.2 中学物理全国性教学比赛17
  •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17-20
  • 1.4.1 研究方法17-18
  • 1.4.2 研究整体设计18-20
  • 2 中学物理教学比赛形式研究20-31
  • 2.1 比赛的缘起与发展研究20-22
  • 2.2 比赛的类型研究22-24
  • 2.3 比赛的组织模式研究24-29
  • 2.3.1 比赛宗旨25
  • 2.3.2 组织单位25-27
  • 2.3.3 比赛的组织程序27-29
  • 2.4 本章结论29-31
  • 3 中学物理教学比赛内容分析研究31-47
  • 3.1 比赛项目分析31-35
  • 3.1.1 优质课类比赛项目分析31-33
  • 3.1.2 教学技能类比赛项目分析33-34
  • 3.1.3 微课类比赛项目分析34-35
  • 3.2 比赛选题分析——以第二届“华夏杯”教学技能大赛为例35-45
  • 3.2.1 教师选题分析37-41
  • 3.2.2 学生选题分析41-45
  • 3.3 本章结论45-47
  • 4 中学物理教学比赛的影响调查研究47-66
  • 4.1 工具制定与实施47-48
  • 4.1.1 问卷的编制47-48
  • 4.1.2 调查实施48
  • 4.2 调查结果及分析48-64
  • 4.2.1 被试的人口特征分析48-53
  • 4.2.2 比赛对中学物理教师的影响分析53-60
  • 4.2.3 比赛对物理专业师范生及研究生的影响分析60-64
  • 4.3 本章结论64-66
  • 5 总结66-68
  • 5.1 结论66-67
  • 5.2 研究的不足67-68
  • 参考文献68-71
  • 附录71-83
  • 致谢8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宝英;提高中学物理差生成绩浅探[J];教育评论;2000年03期

2 陈继琼;关于“中学物理实验研究”课的教学探讨[J];遵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3 张永兴;中学物理跨学科渗透教学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0年10期

4 罗晓章;左长碧;;论中学物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1年02期

5 陈小松;从中学物理教育探究科学态度及其评价(下)[J];学科教育;2001年07期

6 曹红艳;中学物理培养创新能力的实践[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7 郭志明;中学物理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研究[J];武汉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S1期

8 苏耀能;谈中学物理实验的思维目标[J];教学与管理;2001年12期

9 朱仁义;中学物理命题要注意深层的理论[J];巢湖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10 顾国锋;中学物理程序化教学模式[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继鲁;;对一例题机械效率的讨论[A];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物理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张明盛;;对现行中学物理演示仪器的思考[A];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物理学会成立70周年庆典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王平;;中学物理研究性学习中“度”的把握[A];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物理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张亚飞;;谈中学物理力学教学[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四卷)[C];2013年

5 吴卫南;;浅谈中学物理中的“探究”式教学[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6 张江宁;;关于中学物理实现网络教学的几点思考[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八——追寻的旋律[C];2003年

7 郭宝柱;;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A];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全国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科研成果集(山西卷)[C];2013年

8 郑景明;;关于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物理实验的思考[A];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物理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曹旭;;浅谈电化教学在中学物理实验中的应用[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10 李君;;中学物理的实验教学[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三卷)[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河南汝州市第六初级中学 黄武强;中学物理教法初探[N];学知报;2011年

2 日照市莒县一中 姚长伟;如何学好中学物理[N];学知报;2011年

3 记者 王燕;中学物理应该如何学[N];菏泽日报;2010年

4 徐杰;江苏省镇江中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实验基地:提高效能挖掘潜能[N];江苏教育报;2011年

5 “中国百年教科书整理与研究课题组”成员 彭征 仲扣庄;中国近代中学物理教科书中的量子理论[N];中华读书报;2013年

6 苏军;数字化介入中学物理实验[N];文汇报;2003年

7 特约记者 郑毅邋通讯员 许四清;“金牌”教师的“炼金”路[N];孝感日报;2008年

8 无棣一中 杨君;浅谈中学物理实验[N];学知报;2011年

9 邓州市第一高级中学 王军锋;微分思想在中学物理中的应用[N];学知报;2011年

10 江西瑞金市第三中学 温剑;浅谈中学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N];学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钟永江;中学物理资源开发与应用方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明涛;中学物理例子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郭常勇;基于网络的中学物理协作学习[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敏;中学物理开放性试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袁满;中学物理“课题研究”的教学实践尝试[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郑丹;中学物理疑难实验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6 王文杰;构建中学物理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7 蔡宁;物理教学培养科学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8 熊文;中学物理生活化实验教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9 蒋月月;中学物理选修课的开设现状与理论探讨[D];温州大学;2015年

10 管侯珑;基于DISLab的中学物理实验有效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816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5816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6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