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重与失重演示装置的改进
本文关键词:超重与失重演示装置的改进
【摘要】:对原超重失重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利用蓄电池和小灯泡等简易材料设计了触发电路,当重物出于失重状态时,绿灯亮;当重物出于超重状态时,红灯亮,同时灯的位置也发生了相对改变,更明确地演示了超重和失重现象.
【作者单位】: 亳州市第一中学;
【关键词】: 超重 失重 演示实验
【分类号】:G633.7
【正文快照】: 超重、失重不是重力的增加或减少,而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是对悬挂物的拉力发生了变化,物体的重力依然存在且大小不变.学生对此的理解学生往往困难较大,所以笔者借助自制演示仪帮助学生理解超重与失重的本质.1实验原理自制实验仪演示超重与失重现象如图1所示.该实验通过红绿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孙永华;对超重和失重演示实验的改进[J];物理实验;2005年04期
2 冯一兵;超重与失重演示装置[J];物理实验;2003年10期
3 宋艳芝,李卫东;超重、失重演示装置的制作[J];物理实验;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维;;超重与失重演示装置的改进[J];物理实验;2017年03期
2 文林;李会;;基于DIS的超重失重实验研究[J];科技信息;2013年21期
3 陈泽武;;巧用摄像头破解演示实验的难点[J];物理教学探讨;2007年07期
4 贾爱英;;对超重、失重演示实验的再改进[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6年03期
5 贾新民;倪文忠;;用单片机测力装置进行超重、失重演示实验[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5年03期
6 沈亦红;旋转过程中的超重与失重实验设计[J];物理与工程;2005年04期
7 沈亦红;旋转过程中的超重与失重实验设计[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8 孙永华;对超重和失重演示实验的改进[J];物理实验;2005年04期
9 贾新民,倪文忠;用单片机测力装置演示超重、失重实验[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4年10期
10 冯一兵;超重与失重演示装置[J];物理实验;2003年10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冯一兵;超重与失重演示装置[J];物理实验;2003年10期
2 宋艳芝,李卫东;超重、失重演示装置的制作[J];物理实验;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兴隆,,李久威;一种新颖的触发电路[J];河南电大;1994年Z1期
2 韦国英;一种实用的桥式触发电路[J];柳州师专学报;1994年04期
3 杨艳蓉;同步电压为锯齿波触发电路的难点剖析[J];大理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4 于新潮;;双向可控硅过零触发电路的设计[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金轶锋;可控硅移相触发电路的设计[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6 徐慧;;论新颖调功器过零触发电路[J];才智;2008年01期
7 何兴隆;一种新颖的触发电路[J];郑州工业高专学报;1994年01期
8 周文斌;新型数字式触发电路[J];连云港职业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9 高永华,马书德;一种实用的数控可控硅触发电路[J];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4期
10 刘燕,李敏;数字逻辑分析仪中触发电路的FPGA实现[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宇峰;;基于CPLD的晶闸管数字触发电路设计[A];第十五届全国煤矿自动化学术年会和中国煤炭学会煤矿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孙宁强;梁大开;丁伟;;基于CPLD的优化消谐PWM数字触发电路的分析和实现[A];江苏省计量测试学会2005年论文集[C];2005年
3 白钢;杨思乾;杨金孝;;进口晶闸管弧焊整流器触发电路的控制电压动态过程分析[A];中国电子学会焊接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4 过雅南;李侃;赵棣新;Koji UENO;;一个基于通用VME插件的中微子望远镜触发电路[A];第11届全国计算机在现代科学技术领域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江西 尹石荪;单向可控硅触发电路的再讨论[N];电子报;2013年
2 广东 阮勇;简单实用的大功率 可控硅触发电路[N];电子报;2004年
3 黑龙江 刘晶维 王金艳;大功率可控硅高性能触发电路[N];电子报;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晔;体外震波治疗心肌缺血系统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2 李振;数字类型的硬件木马设计实现与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彭程程;双向预充控制RSD低能耗触发电路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4 闫崇峰;一种新型逆变触发电路[D];青岛大学;2013年
5 杨阳;双六脉波整流触发电路研究[D];青岛大学;2013年
6 董立志;示波器信号调理通道与触发电路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816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581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