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学校体育评价量表的编制
本文关键词:中学生学校体育评价量表的编制
更多相关文章: 学校体育 评价量表 信度检验 效度检验 中学生
【摘要】:目的:编制出《中学生学校体育评价量表》。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严格按照心理测量学的标准流程,以广州市3 402名中学生为被试,经过初测问卷编制、修订和验证等程序,编制出《中学生学校体育评价量表》。结果:该量表共有45个条目构成,包括学校层面评价和个体层面评价2个维度,前者包含体育设施、体育管理、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4个因子,后者包括体育态度和体育成效2个因子。验证性因素分析发现,二阶6因素模型与数据拟合良好(χ~2/df5,GFI、AGFI均大于0.8);信度分析发现,总量表及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介于0.81~0.95。结论:《中学生学校体育评价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为了解中学体育发展状况及其成效提供了有效的测评工具。
【作者单位】: 广州大学体育学院;
【关键词】: 学校体育 评价量表 信度检验 效度检验 中学生
【分类号】:G633.96
【正文快照】: 学校体育评价是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对学校体育各项工作所产生的效果及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程度的综合评判,既包括对学校层面体育工作的诊断判定,又包括学校体育对学生个体产生的效果的评定[1]。研究发现,实施学校体育评价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忠瑞;王忠波;靳厚忠;;治理理论下我国学校体育教育评价影响因素及其机制构建[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2 杨军;闫建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校体育评价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09期
3 孙庆祝;陈家起;陈培友;;学校体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杨辉;;学校体育评价新论:一种生态学视角[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5 邬志辉;学校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的建构设想(下)[J];中小学管理;2004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金桥;论我国学校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2 屈宏强;学校体育均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3 汪晓赞;我国中小学体育学习评价改革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睿;;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以皖北地区乒乓球项目为例[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6年05期
2 李卫东;;广州市中学生对学校体育评价的调查分析[J];体育学刊;2016年04期
3 柯旭;;普通高校公共篮球选修课教学改革的实证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年15期
4 王燕;;浅谈高职体育教学中体育精神的培养[J];科技展望;2016年01期
5 马燕平;马玉龙;;试论民办高校的差异化发展目标[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年04期
6 郭欢;商勇;;构建我国社区体育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5年12期
7 邹宾;;浅析小学生体育家庭作业[J];当代体育科技;2015年25期
8 涂志芳;;教育现代化目标下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发展策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4期
9 谭作军;;主体参与学习评价对大学生武术学习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J];运动;2015年07期
10 李瑞荣;;江苏省群众体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以苏南地区为例[J];体育科技;201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朋飞;我国中小学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效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张金桥;论我国学校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3 张国林;信息技术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4 覃刚;近代以来中国学校体育教育人文向度的失落与重构[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5 房蕊;青少年自主健身行为概念模型建构与量表研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6 乔秀梅;中小学生体能促进理论与实践方案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汤立许;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分层评价体系及发展战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8 马业康;新疆农牧区13-15岁哈萨克族中学生体质下降干预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志红;学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与可操作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吴燕丹;生命关怀视野下调适性体育课程的理论与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芳;田标;;学校体育现代化外部环境治理主体的缺位与应对[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谷春雨;冯艳华;李兴平;;在文化形态学视野下论中国体育的现代化[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李汉涛;邹德明;;高校体育教学现代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殷飞;;关于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现代化的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高力翔;王步;;我国体育教育现代化路径探析——体育与健康教育中意义化的实施策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6 王步;高力翔;;关于全球化对我国体育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影响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刘永雷,牛铮超;西部地区教育现代化发展研究[J];兰州学刊;2005年05期
8 刘淑华 ,刘辉;俄罗斯基础教育现代化的若干新举措[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年10期
9 牛征;天津教育现代化的指标与策略研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0 尹玉玲;京沪2010年教育发展战略目标与举措之比较[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红静;对美国学校体育教学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2 屈宏强;学校体育均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3 沙金;全面发展视域中的学校体育[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王淑英;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5 李储涛;身体德性论: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的德育使命[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杨清琼;美国中小学体育教育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7 王英峰;英国体育管理组织体系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8 李骁天;我国城市社区与学校体育设施共享的影响因素及模式构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9 胡永红;有效体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书彦;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及其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纪进,徐雄杰;学校体育之现状及发展取向[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2 谭华;学校体育的困境与出路[J];体育文史;2000年04期
3 韩丹;论我国学校体育新世纪的新纪元[J];体育学刊;2000年01期
4 ;学校体育研究会理事会会议在京召开[J];体育学刊;2000年05期
5 宋振岭;试论学校体育[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0年04期
6 刘建新;略论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接轨[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6期
7 梁年凤;试论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相衔接的教学途径[J];体育科技;2000年01期
8 丁宗平;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9 孟吾运;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J];郑州纺织工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10 孙晓春 ,乔魁远;我国近代学校体育演进轨迹的研究之一:我国学校体育的酝酿萌生[J];吉林工学院学报(高教研究版);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宏贵;李双成;黄靖;孙计金;;试论俄罗斯的“生命安全教育”及其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启示[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2 王华倬;刘海元;;我国学校体育学科研究进展与趋势[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3 陈新生;;论我国近代学校体育课程的产生[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4 李承伟;;论学校体育环境的构成要素及功能[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5 王凯;邱菀华;;学校体育风险管理探析[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6 申亮;;论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中的作用及其实现途径[A];第十七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7年
7 李培和;屠德;;试论学校体育与德育的关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甘肃卷)[C];2010年
8 龙吉胜;;学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的作用与途径[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贵州卷)[C];2010年
9 周登嵩;;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综览[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10 赵立;索琳;骆映;王宏伟;;关于学校体育课程研究的哲学反思[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振国;大力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切实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N];光明日报;2006年
2 吴晶;大力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N];人民日报;2006年
3 21世纪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研究中心 葛家寿;当前学校体育的地位究竟如何?[N];中国体育报;2007年
4 记者 李笑冰;推动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9年
5 沈丘县一高 李慧丽;学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N];周口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李雪颖;学校体育不能因噎废食[N];中国体育报;2012年
7 本报评论员;切实把学校体育工作抓实抓好[N];中国教育报;2012年
8 熊丙奇;发展学校体育不能仅靠一纸文件[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9 本报记者 谷苗;科学体系为学校体育“松绑”[N];文汇报;2013年
10 记者 龚雪 特约记者 梁炜;我省将实施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制度[N];湖北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韬;中国学校体育百年话语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付甲;学校体育本质与规律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6年
3 王迪迪;学校体育安全风险管理探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4 吴畏;普通高校学校体育绩效管理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5 李秋菊;中国学校体育督导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6 陈琦;从终身体育思想审视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7 温朋飞;我国中小学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效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8 刘留;论美国学校体育课程的生命关怀[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9 王书彦;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及其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志林;关于我国学校体育法治化管理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云朝;学校体育课程的生命视野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黎登辉;论学校体育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D];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
4 王中洋;提升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的策略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5 李古s,
本文编号:8115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811509.html